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世界白種人比例,以及世界白種人比例圖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哪個,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世界人種數量占比就是每種膚色的人占全世界人口比例的多少。黑色人種占世界人口的百分之16,白種人約占世界人口的百分之43,黃種人約占世界人口的百分之41。
黃種人,又稱東亞人種。黃種人皮膚呈暗白色,主要分布于亞洲東部和東南部,集中分布于亞洲東部。黃種人膚色呈白色或橄欖色,大多數為黑發、少數為棕發。有棕色或是黑色眼珠,但有少數為金發碧眼。黑色的毛發,胡須和體毛適中,體味較淡。
下巴不凸出,但是有些人較尖,有些則為較扁。鼻梁高度中等偏高,鼻尖點指數中等。眼裂中等,褐色虹膜,上眼瞼褶發達,大多眼有內眥褶遮蓋淚阜。上門齒舌面的鏟形結構也是黃色人種的顯著特征之一。
白色人種,又稱歐羅巴人種、高加索人種,指具有特定體貌特征的一個人種,是體質人類學的概念。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分布最廣的人種。主要集中分布于歐洲、北非、西亞、南亞、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
白種人原生地是歐洲、北非、西亞和南亞。而美洲和大洋洲以及西伯利亞的白種人主要是歐洲人后裔。
黑種人,主要特征是黑色呈小卷曲狀的毛發,一般分成南非和北非兩個類型,前者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區,鼻矮,通常為圓顱型,膚色極黑;后者分布在非洲薩赫勒地區,鼻小唇厚,通常為長顱型,膚色較黑。
白色人種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種,約占世界總人口的54%左右。他們的體質特點是:膚色多呈淺淡色;發呈金黃,有的呈黑褐色;眼色碧藍或灰褐色;發形呈波狀或直狀;唇型為薄唇;鼻狹而高;顴骨不高突;體毛和胡須較發達等。白色人種主要散布于歐洲、北非及亞洲的土耳其、伊朗、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度等地。近幾百年來,隨著殖民主義的擴大,又逐步散布于美洲、南非和大洋洲等地。
黃色人種是世界上人口數居第2位的人種,約占世界總人口的37%左右。他們的體質特點是:膚色呈黃色或黃白色;發形直,發色黑;眼色深;顴骨較高;臉部扁平;鼻子高低、寬窄適中;體毛和胡須稀疏。黃色人種主要散布在亞洲東部的中國、朝鮮、日本、蒙古、俄羅斯的西伯利亞、中南半島、印度尼西亞等地,美洲的印第安人,歐洲的馬扎爾人、芬蘭人也屬黃種人。
黑色人種是世界上第3大人種,約占世界總人口的8.5%。他們的體質特點是:膚色多呈黑色或黑褐色;發形為曲卷形或波形,發色深黑;眼色黑褐;唇厚而凸或較厚;鼻寬扁或較寬;眼裂較大。黑色人種主要散布于非洲、大洋洲、印度南部、斯里蘭卡、美拉尼西亞、加里曼丹等地。
世界上黃人、黑人、白人的比例分別為54%、37%、8.5%,還有0.5%的棕種人。
白色人種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種,約占世界總人口的54%左右。他們的體質特征是:膚色多呈淺淡色;發呈金黃,有的呈黑褐色;眼色碧藍或灰褐色;發形呈波狀或直狀;唇型為薄唇;鼻狹而高;顴骨不高突;體毛和胡須較發達等。白色人種主要分布于歐洲、北非及亞洲的土耳其、伊朗、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度等地。近幾百年來,隨著殖民主義的擴張,又逐漸分布于美洲、南非和大洋洲等地。
黃色人種是世界上人口數居第二位的人種,約占世界總人口的37%左右。他們的體質特征是:膚色呈黃色或黃白色;發形直,發色黑;眼色深;顴骨較高;面部扁平;鼻子高低、寬窄適中;體毛和胡須稀疏。黃色人種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的中國、朝鮮、日本、蒙古、蘇聯的西伯利亞、中南半島、印度尼西亞等地,美洲的印第安人,歐洲的馬扎爾人、芬蘭人也屬黃種人。
黑色人種是世界上第三大人種,約占世界總人口的8.5%。他們的體質特征是:膚色多呈黑色或黑褐色;發形為曲卷形或波形,發色深黑;眼色黑褐;唇厚而凸或較厚;鼻寬扁或較寬;眼裂較大。黑色人種主要分布于非洲、大洋洲、印度南部、斯里蘭卡、美拉尼西亞、加里曼丹等地。
黑色人種占世界人口的16%,白種人約占世界人口的43%,黃種人約占世界人口的41%。
三大人種:黃種人(亞美人種)、白種人(歐羅巴人種)、黑種人(尼格羅人種)。
黃種人,主要特征是黑色且較為硬直的頭發,眼有內眥褶,體毛不發達,膚色較淺。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東南部以及位于南北美洲的大陸。
白種人,主要特征是呈***浪狀且較為細軟的毛發,毛發顏色主要有:白、金、紅、棕、黑等主要的五種大色調,顴骨不明顯,鼻高唇薄,通常為長顱型,膚色較淺。
白色人種主要起源自白人化之后的北非土著,后來經過長期的演化和定居,擴散到北非、西亞、中亞、南亞、歐洲以及16世紀以來逐漸擴散至整個大洋洲和南北美洲。
黑種人,主要特征是黑色呈小卷曲狀的毛發,一般分成南非和北非兩個類型,前者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區,鼻矮,通常為圓顱型,膚色極黑;后者分布在非洲薩赫勒地區,鼻小唇厚,通常為長顱型,膚色較黑。
擴展資料:
人種(race),亦稱種族,是具有形態上和生理上的特點和語言習俗等歷史文化因素組成的有區域性特點的群體。
根據人種的自然體質特征,生物學家以本質主義方式(即以體質特征為標準)通常將全世界的現代人類劃分為四大人種:
歐羅巴人種(又稱白色人種或高加索人種或歐亞人種)、蒙古人種(又稱黃色人種或亞美人種)、尼格羅人種(又稱黑色人種或赤道人種)和澳大利亞人種(又稱大洋洲人種或棕色人種),俗稱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和棕種人。
自1775年德國生理和解剖學家弗雷德里奇·布魯門巴赫教授(1752~1840)提出“人種”生物概念以來的200余年間,由于1785年出版的康德著《什么是人種》的哲學化以及達爾文進化論的深入人心和推波助瀾,“人種”及其“人種分類”等概念廣為世人接受。
目前,人種分類,尤其是以單一性狀(如膚色)進行的人種分類,因為其不合理性和科學上的無效性,已經被絕大部分科學家所拋棄。
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