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立秋是古人眼中陰陽之氣開始轉化的時刻,歷來頗受重視。
立秋預示著秋天的腳步已近,但此時我國大多數地區的氣溫仍然較高。立秋,是秋天的開始嗎?今年立秋節氣,全國各地的天氣情況如何?立秋對農事有何指導意義?來聽沈陽農業大學農學院大氣科學系講師王立為,從氣象方面為您解讀立秋。
立秋,是秋天的開始嗎?
每年的8月7日或8日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立秋是一年中的第十三個節氣,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從氣候學的角度來說,立秋并非秋天的開始。按照現代氣候學劃分季節的標準,下半年日平均氣溫穩定降至22℃以下,才是秋季的開始。
王立為介紹,我國很少有在 “立秋”就進入秋季的地區。秋來最早的黑龍江和新疆北部地區,也要到8月中旬才入秋。一般年份里,北京9月初才開始有秋天的感覺。
今年立秋節氣前后,由于在強盛的副熱帶高壓掌控下,我國高溫暑熱天氣還將延續。由于副熱帶高壓位置北抬,高溫的重心將由江南、華南逐漸向北至長江中下游至華北一帶,可能還會有階段性高溫熱浪出現。高溫向北方蔓延的同時,濕度也會增大,華北、黃淮等地將迎來悶熱天氣。四川地區立秋前后預計平均降水量仍會較常年同期偏少,平均氣溫也會較常年同期偏高一些。
“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
立秋有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
立秋之后的風已經有絲涼意了。立秋的風對傳統農耕很重要,民間流傳著“立秋怕無風”“立秋無風是災年”的說法。這是因為立秋的風和雨往往結伴而來,而此時的秋雨對莊稼收成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二候白露生是說,因為晝夜溫差大,在清晨的時候,會有白色的霧氣產生,霧氣騰騰。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關于立秋,還有很多有趣的農諺,比如“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立秋的早晚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王立為介紹,它是指陰歷的日期,而不是陽歷的準確時間,正常來說,立秋時間一般會出現在農歷六月和農歷七月這兩個時間段,在陰歷六月它就是早,在陰歷七月它就是晚。今年的立秋時間是陰歷七月初十,就屬于晚立秋。
農諺“六月立秋緊溜溜,七月立秋秋后油”,是說當立秋在六月時,意味著天氣轉涼的時間大大提前,人們在農作上也會較為忙碌,會出現搶種搶收趕時間的現象。而立秋在農歷七月,這就對于農作物的生長發育非常有利。因為立秋較晚,熱量比較充足,這就比較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但是炎熱的天氣對于農民來說,干起農活來身體冒汗像流油一樣。不過,雖然累點苦點,但由于熱量足會提高整體的產量和質量,看到豐收的希望,想必農民朋友們心情還是愉悅的。
四川部分地區立秋正是收獲水稻的好時候,要抓住好天氣進行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