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對于2021馬原課后思考題和2021馬原簡答題和論述題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tn=baiduPostBrowsersc=2045989486z=217082816pn=0rn=50lm=0word=%C9%BD%CE%F7%B2%C6%BE%AD%B4%F3%D1%A7%BB%AA%C9%CC%D1%A7%D4%BA#2045989486
前幾章
后幾章
一方面,工人不出賣勞動力就無法生存,因此出賣勞動力是沒有選擇的謀生之路,而非自由交換;另一方面,當勞動力在市場上出賣的時候,實質是把人異化成了作為商品的“物”,這顯然是人的異化的極端表現。
所以,“羅馬的奴隸是由鎖鏈,雇傭工人則由看不見的線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工人在把自己出賣給資本家以前就已經屬于資本了”。
資本家之所以能夠購買工人的勞動力,把工人變成雇傭工人,其根源在于資本主義的生產資料所有制。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而勞動者則一無所有,只能靠出賣勞動力為生。
勞動力成為商品,要具備兩個基本條件:
其一、勞動者是自由人,能夠把自己的勞動力當作自己的商品來支配;
其二、勞動者沒有別的商品可以出賣,自由得一無所有,沒有任何實現自己的勞動力所必需的物質條件。
2023年考研政治百度網盤下載
考研資料實時更新
鏈接:
?pwd=2D72?
提取碼:2D72
簡介:2023考研政治培訓輔導班《政治》視頻課程,介紹了考研輔導資料的內容及網課鏈接,教材大綱精講班,真題解析班,考試輔導教材電子書,歷年真題電子書,刷題題庫
您的問題是傳統的當代世界和我國所面臨的問題,個人的想法如下(僅供參考)
1,當代世界的環境、能源和安全危機的根本原因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與自然的不協調和人類社會發展內部的不協調。
(1)環境問題
就環境問題本身來說,由于人類社會發展只注重社會發展而忽略了自然的發展而導致了人與自然的失衡,以至于從局部的環境問題(如沙漠化、水污染、地面沉降等)發展到現代的全球性環境問題(如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臭氧層破壞等)。
(2)能源問題
能源問題最初源于石油危機,在上世紀末的兩伊戰爭中,世界油價突漲,造成了西方經濟的蕭條,從那時開始便有了能源問題的研究。隨著研究的進展和國際政治局勢的改變,以及人類社會發展所出現的問題,人們開始更多地關注現在的地球上的能源還夠人類開采多少時間的問題,造成了人類的恐慌。西方發達國家也更多地去關注資源豐富的國家和地區(如中東地區、中美洲地區和南中國海地區等。
(3)安全危機
當代世界的安全危機并不是報紙和新聞所宣揚的那些國家之間的戰爭,國家間的戰爭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除中東地區),在經濟全球化和人類社會更加進步的基礎上,很多時候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不會輕易對其它國家發動戰爭。
當代安全危機主要是體現在非戰爭方面,即非傳統安全,主要有:恐怖襲擊、環境問題、經濟安全、網絡安全等方面。而這些方面安全問題的解決并不是一個國家和地區所能解決的。
2,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盡快解決人類面臨的環境、資源等危機的正確(積極)途徑可以有
(1)加強國際合作,這是根本的解決途徑。由于當前人類所面臨的各種問題并不是一個國家和地區造成的,而是整個人類造成的。當然也不是一個國家能夠解決的,當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單獨解決這些問題。
(2)促進經濟的發展,尤其是貧窮落后的國家和地區的發展,在沒有填飽肚子之前,落后地區的人民什么事情都能干出來(如朝鮮)
3,可持續發展在中國的落實需要以下條件
(1)堅持中國***的領導,統籌各方面因素,全面深入的了解,學習并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這是政治保證,離開了***也就沒有所謂的可持續發展觀。
(2)繼續保持經濟協調健康發展,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提高我國綜合國力,只有在經濟基礎強大的基礎上才能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根本的保證
(3)在文化上,推動科學發展觀深入人心,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文化和思想保證。
(4)要廣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馬原考點
一、哲學基本問題
恩格斯——“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精神和自然界)的關系問題。”哲學基本問題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1、思維和存在何者第一性:劃分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個對立的基本派別。
2、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劃分為可知論和不可知論。
3、根據對世界存在狀態不同的理解,劃分為辯證法和形而上學。
辯證法:堅持用聯系的、發展的觀點看問題,認為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內部矛盾。
形而上學:堅持用孤立的、靜止的觀點看問題,否認事物內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二、意識觀
1、意識產生的條件:(1)人腦的機能和屬性(沒有人腦就沒有意識);(2)社會實踐特別是勞動在意識的產生和發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2、意識的本質:意識從其本質來看是物質世界的主觀映象,是客觀內容和主觀形式的統一。意識在內容上是客觀的,在形式上是主觀的。
馬克思:“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
三、實踐觀
1、實踐的含義:實踐是人類能動地改造世界的客觀物質性活動。
2、實踐的特征:直接現實性;自覺的能動性;社會歷史性。
3、實踐的基本形式:物質生產實踐(最基本);社會政治實踐;科學文化實踐。
4、實踐是人類的存在方式。
四、對立統一規律
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體系中的實質和核心
1、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矛盾的兩種基本屬性。
同一性是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斗爭性是矛盾著的對立面之間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性質和趨勢。
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別和對立為前提的,是包含差別和對立的同一。同一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斗爭性也不能脫離同一性而存在,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爭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
2、矛盾的普遍性,即所謂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一切科學認識的首要前提。
3、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體事物在其運動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個方面都有其特點。用不同的***解決不同的矛盾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個性。矛盾的共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矛盾的個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任何現實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個性的有機統一,共性寓于個性之中,沒有離開個性的共性,也沒有離開共性的個性。
五、實踐和認識
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
1、實踐與認識的關系
(1)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它對認識的決定作用主要表現在:第一,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第二,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第三,實踐是檢驗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標準。第四,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2)認識、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認識特別是反映事物本質和規律性的理性認識,對實踐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2、認識反作用于實踐有兩種情況:一是正確的認識指導實踐,會使實踐順利進行,達到預期的效果;二是錯誤的認識誤導實踐時,就會對實踐產生消極的乃至破壞性的作用,使實踐失敗。
才思教育祝你能夠考研順利。
2021馬原課后思考題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2021馬原簡答題和論述題、2021馬原課后思考題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