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山大刀的藥用價值,以及山大刀有什么功效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哪個,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山大顏的功效與作用
山大顏,又名山大刀、九節木,它是茜草科植物九節木的葉及嫩枝,主要產于我國西南部、南部至東南部。但是,作為一味較為常用的中藥材,很多人并不了解山大顏的功效與作用,也不知道山大顏的副作用有哪些。今天,小編為你一一解答這些問題。
一、植物形態
常綠灌木,高1~3米。幼枝近四棱形,老枝近圓形,光滑;枝有明顯的節。葉對生,紙質,橢圓狀矩圓形,邊波狀,干時紅色。秋季開花,聚傘圓錐花序頂生及腋生,花冠漏斗狀,錢綠色或白色。核果近球形,長約6毫米,熟時紅色,光滑。種子背面有縱溝。
二、山大顏的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消腫拔毒。屬拔毒生肌藥,根、葉:白喉,扁桃體炎,咽喉炎,痢疾,腸傷寒,胃痛,風濕骨痛;葉:外用治跌打腫痛,外傷出血,毒蛇咬傷,瘡瘍腫毒,下肢潰瘍。
1、治療白喉
山大顏鮮嫩葉。1歲以內1兩2錢,1~3歲2兩4錢,4~5歲3兩,6~10歲5兩,水煎,分4次服。
2、治療下肢潰瘍
山大顏嫩葉,沸水燙過使葉較軟,如潰瘍面腐肉多,用葉背向潰瘍面貼;如潰瘍面干凈,照上法用葉面向潰瘍面貼。每日早晚各換藥一次。
3、治療腸傷寒
山大顏根、葉曬干研粉。成人每次服2~3克(兒童0.5克),每日3次。
三、主要成分
本品含酚類、甾體、鞣質、內酯和有機酸。從莖中分離出一種新的萘醌一九節木萘醌及堆心菊內酯。
這個一般不能自愈的,可以選擇喝中草藥徳甫沁炎青茶調理,對支氣管炎是很有幫助的,簡單方便每天兩杯。也可以在配合一點抗生素就可以了。另外告訴你下面的***你也可以試試
1.吸蒸汽治急性氣管炎[配方]水壺,內裝小半壺水。[制用法]將小半壺水置于爐子上,待水燒沸騰時。口對準壺嘴里冒出的蒸汽,—口—口地吸人,每次持續20~30分鐘,每天2~3次。[功效]對咳嗽療效很顯著,尤其是外感風寒所引起的急性氣管炎及支氣管炎療效更好。注:當口腔對準壺嘴時,口與壺嘴要保持一定距離,在不燙傷口腔的前提下,盡量多吸入蒸汽。
2.魚腥草奶漿草治急性支氣管炎[配方]魚腥草30克,奶漿草(又名三十六針)、薄荷各6克,東風橘15克。[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功效]用治急性支氣管炎。
3.鴨跖草忍冬湯治急性支氣管炎[配方]鴨跖草、忍冬藤、山菊花、地膽頭各15克。[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功效]用治急性支氣管炎。
4.山大刀根湯治急性支氣管炎[配方]鮮大羅傘根(又名山大刀)30克。[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功效]用治急性支氣管炎。
5.桔梗黃芪湯治急性支氣管炎[配方]桔梗3克,黃芩、紫菀各5克,忍冬藤6克,甘草1.5克。[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功效]用治急性支氣管炎。
在山東的東部有一個被綠色包圍的園林城市,她有著勤勞樸實的市民,有著美妙絕倫的濕地。更有傳承千年文化的風箏。她就是——濰坊!濰坊是山東半島的交通樞紐。有濰坊港一個國家一類***口岸、羊口港一個國家二類***口岸。濰坊機場已開通北京、上海、廣州、海口等航線,是全國四大航空郵件處理中心之一。濰坊市地跨北緯35°41′-37°26′,東經108°10′-120°01′。
地理區位
濰坊直線距離西至省會濟南183公里,西北至首都北京410公里。南依濰坊市區
沂山,北瀕渤海,扼山東內陸腹地通往半島地區的咽喉,膠濟鐵路橫貫市境東西。東連海港名城青島、煙臺,西接工礦重鎮淄博、東營,南連臨沂、日照。南北長188公里,東西寬164公里,市域地勢南高北低,南部是山區丘陵,中部為平原,北部是沿海灘涂,山區、平原、灘涂面積分別占總面積的28.7%、57.7%、和13.6%。市域共有大小河流112條,其中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55條,主要水系有濰河、彌河、白浪河、膠萊河、小清河5條。海岸線為東南-西北走向,呈弧形曲線狀,西起淄脈河口,東到膠萊河口,全長143公里。濰坊市地圖
本數據來源于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自然概況
市域處北溫帶季風區,背陸面海,氣候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為:冬冷夏熱,四季分明;春季風多雨少,易發生春旱;夏季炎熱多雨,溫高濕大;秋季天高氣爽,晚秋多干旱;冬季干冷,寒風頻吹。年平均氣溫12.3℃,年平均降水量在650毫米左右。礦產資源豐富,礦種多,分布廣,金屬礦產少,非金屬礦產多。已發現的礦種有50多種。金屬礦產主要有金、銀、銅、鐵、鉛、鋅等。非金屬礦產有澎潤土、沸石、珍珠巖、鹵水、藍寶石、石油、煤、黃鐵礦、重晶石、型砂、紅柱巖、石灰巖、花崗石等。近海漁場主要是萊州灣。水面積6000多平方公里,水深5-20米,長年水溫在0-27攝氏度之間。主要經濟魚類有梭魚、鱸魚、黃姑魚、小黃姑魚、青鱗魚等,蝦蟹類主要有對蝦、梭子蟹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古老的有宋代“青州白丸子”等
歷史沿革
濰坊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在這里生活定青州
居。夏商代,境內有斟灌、寒、三壽等封國。周初,武王封太公望于齊,都營丘(今昌樂境內)。春秋時期,現市轄區分屬齊、魯、杞、莒等國。戰國時,大部屬齊,諸城等地屬魯。秦代,東部屬膠東郡,高密置縣,西部屬臨淄郡,東南部屬瑯琊郡。漢代,市境為青、徐2州刺史部所轄,分屬北海、瑯琊、齊3郡和甾川、高密、膠東3國。三國時,地屬魏。南北朝時,南朝地為劉宋,北朝地屬元魏。隋代市境屬北海、高密郡。唐代屬河南道,青、密2州。元屬中書省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置益都路。明朝市境置青州、萊州2府,屬山東承宣布政使司。清朝為青州、萊州2府所轄,屬山東省。臨朐
民國時期,先屬膠東道、萊膠道、淄青道,1927年裁道后屬山東省。1948年濰縣解放,成立濰坊特別市(省直轄)。1949年6月濰坊特別市改稱濰坊市,仍為省轄市。1950年,濰坊市撤銷,1951年重建濰坊市,為縣級市,屬昌濰專署。1967年3月13日,昌濰專區改為昌濰地區。1981年7月,昌濰地區改名濰坊地區。1983年10月,撤銷地區建制,改建省轄(地專級)市,沿用原濰坊名稱,實行市管縣體制。現轄奎文、濰城、坊子、寒亭4區,青州、諸城、安丘、昌邑、壽光、高密6市(縣級),臨朐、昌樂2縣,共有64個鎮、54個街道辦事處、諸城
9600個自然村。1986年3月11日,國務院批準撤銷益都縣,設立縣級青州市。1987年4月20日,撤銷諸城縣,設立縣級諸城市。1992年12月7日,將濰坊市的五蓮縣劃歸日照市管轄。1993年6月1日,撤銷壽光縣,設立縣級壽光市。1994年1月18日,撤銷安丘縣,設立縣級安丘市。1994年5月18日,撤銷高密縣,設立縣級高密市。1994年6月10日,撤銷昌邑縣,設立縣級昌邑市。1994年5月23日,設立濰坊市奎文區,將原濰城區白浪河以東的東關、東園、院校、新城4個街道辦事處,大虞、廿里堡、梨園3個鎮和軍埠口鎮的劉家沙窩、李家沙窩、南家、郭家、呂家、高家澗頭院、武家澗頭院7個村,寒亭區郭家官莊鎮的李家朱茂、杜家朱茂、玄家朱茂、辛莊、王家潭里、小南潭、西金馬、東金麻8個村劃歸奎文區,區人民***駐勝利東街。2003年6月30日,將安丘市南流鎮劃歸濰坊市坊子區管轄。2003年7月4山東濰坊-風箏的故鄉
日,山東省***批復同意將坊子區清池街道辦事處劃歸奎文區管轄。2003年底,全市共有152個鄉鎮、38個街道辦事處,9600個自然村。2007年,濰坊市進行行政區劃調整。調整后,全市共67個鎮,1個鄉,49個街道。其中:將安丘市的黃旗堡鎮、趙戈鎮,昌邑市的太保莊鎮劃歸坊子區管轄;將壽光市的大家洼街道劃歸寒亭區管轄。2009年,將昌邑市飲馬鎮的48個村,北孟鎮的橫路屯、大陳、大石門等3個村,高密市闞家鎮的27個村,井溝鎮的7個村,相州鎮的8個村劃歸坊子區太保莊鎮管轄。將安丘市景芝鎮的14個村劃歸坊子區趙戈鎮管轄。2010年,諸城市撤銷桃林鄉設立桃林鎮;坊子區撤銷黃旗堡鎮設立黃旗堡街道辦事處;寒亭區撤銷高里鎮、朱里鎮,分別設立高里街道辦事處和朱里街道辦事處;青州市撤銷黃樓鎮設立黃樓街道辦事處;昌邑市撤銷圍子鎮設立圍子街道辦事處。
經濟狀況
濰坊是一個工業大市,工業在山東省排第三位。濰柴集團是全球最大的船舶動力制造基地,濰柴要做世界上最大的通用發動機生產商.。濰坊海化集團是全國最大的海洋化工生產基地。濰坊是一個農業大市,是山東省農副產品集中產區之一。全市已建成了壽光蔬菜、諸城肉雞、安丘蜜桃、青州食用菌、昌樂西瓜和肉雞等一大批名優特稀農產品生產基地。6個縣市區全部達到小康縣標準。4個縣是全國百強縣。濰坊工業發展較快。濰坊是歷史上著名的手工業城市,清乾隆年間便有“南蘇州、北濰縣”之稱,明清時代曾以“二百支紅爐、三千銅鐵匠、九千繡花女、十萬織布機”聞名遐邇。新中國成立以來。現已初步開成以海洋化工、動力機械、農用運輸車、服裝及裝飾面、電子通訊及信息處理、化學纖維、新型建筑材料、醫藥及保健品、食品飲料、造紙包裝等十大產業為主體的工業體系、主要有原鹽、純堿、柴油機、空用車、程控交換機、氯化聚烯等108大類,5000多個品種。
綜合保稅區
2011年1月25日,國務院正式批復設立濰坊綜合保稅區,這是山東省首個、全國第14個批準設立的綜合保稅區。新設立的濰坊綜合保稅區具有“保稅加工”“保稅物流”“貨物貿易”“服務貿易”“虛擬口岸”等五大主要功能,企業可在此享受保稅、免稅、退稅等多項優惠政策以及便捷的通關條件。濰坊綜合保稅區的設立,將對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和膠東半島高端產業聚集區建設起到積極的輻射作用。全區總規劃面積12.3736平方公里,其中網內保稅區5.17平方公里,網外產業配套區7.2平方公里。濰坊綜合保稅區將走以“大物流帶大生產”的發展路子,努力建成服務山東、輻射全國及東北亞的“國際物流”“加工貿易”“特色商品交易定價”三大中心。
經濟開發區
山東濰坊濱海經濟開發區(原濰坊海洋化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立于1995年8月,2010年4月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陸域面積616平方公里,轄2個街道,51個行政村,人口10萬,是全國最大的生態海洋化工生產和出口創匯基地,先后被確定為“全國科技興海示范區”和“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目前正在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濰坊最新經濟開發區峽山經濟開發區立于2007年,是濰坊最新添設的開發區,這里擁有山東省最大的水庫--峽山水庫,遠近聞名的山--峽山。隨著外資的逐步到手,峽山將在旅游等方面進行大刀闊斧的開發。高爾夫球游樂,五星級大***,高速公路等等大型工程正在初步設計中。
濰坊特產
濰坊蘿卜
在山東流傳著“煙臺的蘋果萊陽的梨,不及濰坊的蘿卜皮”的說法。當然,這并非有貶低煙臺蘋果和萊陽梨的意思,只是強調濰坊蘿卜之好而已。的確,濰坊蘿卜既可生吃又宜熟用,作水果或蔬菜皆可謂佳選,且又有藥用價值。其藥用價值以消食、健胃效果最為顯著。又有“吃蘿卜喝茶,氣的大夫蹽街爬”的戲言。濰坊蘿卜之傳統名謂“濰縣蘿卜”,因源于老濰縣。老濰縣是現在濰坊市濰城區和奎文區的一部分。據說,濰縣蘿卜種子拿到外地種植,結果都不成。究其原因,水土異也。更有傳言,濰坊蘿卜僅一小塊地而已。然而,據有關人士考證,濰縣蘿卜有上乘精品。其產地謂:“北宮后、北宮前,郭家莊子、劉家園。”所謂北宮后、前,即北宮的北、南方向;郭家莊在北宮東,劉家園在北宮西。也就是說,圍繞北宮一帶的土地出產的蘿卜,是上乘精品。北宮原址,在現今的濰坊第一職業中專一帶。濰坊蘿卜栽培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品種也形成了大纓、小纓和二纓3個品系。3個品系的特征基本相似,葉均屬花葉型,每葉有裂葉8-12對,葉色深綠。肉質根均呈圓柱形,地上部占全長四分之三,為青綠色,地下部占四分之一,為白色,這便是濰縣蘿卜與其他品種的不同。品種的區別上乘精品濰縣蘿卜,個高六寸,直徑寸半,其櫻葉綠色,外皮黑綠色,尾部白色,內瓤青綠,絕無白糠花,清香,汁多且甜,皮微辛,甚是可口。濰縣蘿卜既可做蔬菜,也可生食。做菜凡炒、拌、燉、腌均可,為當地秋、冬、春三季主要蔬菜之一。當地人喜愛生吃,家中來客常以煙、茶、蘿卜招待。經常食用有去痰、清熱解毒、健脾理氣、助消化等功能。當地有“吃蘿卜喝茶,不用找醫生把藥拿”之說,濰縣蘿卜含有大量維生素,確有保健作用。
濰坊風箏
風箏真正的起源,現在已無法考證。有些民俗學家認為,古人發明風箏主要是為了懷念世故的親友,所以在清明節鬼門短暫***時,將慰問故人的情意寄托在風箏上,傳送給死去的親友。楊家埠年畫
楊家埠年畫與天津的楊柳青年畫、江蘇的桃花塢年畫、四川綿竹年畫并列稱為中國四大年畫,在國內享有很高聲譽。它作為中國黃河流域地道的農民畫,植根于民間,土生土長,集中了勞動人民的藝術才能和勤勞智慧,凝結了廣大勞動人民淳樸的思想感情和對美好生活和強烈愿望。長期以來形成了鮮明的藝術特點,即在表現手法,它通過概括、象征、寓意和浪漫主義手法來體現主題。構圖完整、飽滿、勻稱,造型夸張、粗壯、樸實,線條簡練、挺拔、流暢,色彩艷麗、火爆、對比強烈,富有裝飾性和濃郁的生活氣息,充分體現了我國北方農民粗獷、奔放、豪爽、勤勞、幽默、愛憎分明的性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典型的“山東大漢”。也正是這種獨到的性格特點,因而倍受中外來賓和專家學者們的厚愛。
)濰坊小吃
肉火燒濰坊的火燒歷史悠久種類繁多。《資治通鑒》中記載東***趙歧流落
濰坊小吃一覽(16張)北海(即濰坊)以賣餅為生。這是有文字記載以來較早經營燒餅的例子。可見那時濰坊地區的燒餅已經作為商品流向了社會。清代濰縣有大批的農民利用農閑做燒餅進城叫賣,他們用木杠子來壓面,把面和得非常硬,人們叫它“鄉火燒”、“杠子頭”。隨著時代的發展,城里人的要求高了,火燒鋪子建在了城內,火燒的品種一天天多起來,什么砍火燒、梭火燒、瓤子火燒、芝麻火燒等等。在清末民初,肉火燒應運而生。當時的名字叫花椒肉火燒,發展到三鮮肉火燒是近代的事情,因為人們的生活在大步的提高,小吃的質量也隨之與時俱進。
雞鴨和樂
濰坊傳統名吃,據說起源于山西、陜西,后經北京傳至濰坊,由歷史上的“河漏”演變而來。“河漏”是用蕎麥面在密鑿細孔的河漏床上壓出的面條,本是農家日常食品。濰坊人對此作了改進,用小麥代替蕎麥面,并配以雞鴨肉、“憨肉”和小調料的鹵子,用期諧音取名“和樂”,因鹵子以雞鴨為主,遂名“雞鴨和樂”。經民間食品藝人不斷加工發展至今,成為人勻喜聞樂見的面食。它以***考究,佐料齊全、味美湯鮮而聞名齊魯大地,又以味美價廉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1997年雞鴨和樂被中國烹飪協會、山東省貿易廳分別評為“中華名小吃”、“山東名小吃”。朝天鍋朝天鍋是山東濰坊地方名吃,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間的民間早市,流傳至今。濰坊朝天鍋經不斷改進于朝天鍋1997年分別被中國烹飪協會、山東省貿易廳認定為“中華名小吃”、“山東名小吃”。
杠子頭火燒
濰坊傳統名吃,原盛產于濰縣“都家村”和“流飯橋”、因杠子圈壓和面,且面團非常硬而得名。其火燒個大、形圓、邊厚里薄,到圓心處又微微隆起。又是鄉下人做的,城里人叫它“鄉火燒”。城里人也打硬面火燒,大同小異,不同的是周邊帶有五個翅子,名“”。濰縣的小孩剪頭時有買火燒,撒銅錢的習俗。但這種火燒在市面上早已不見了,人們把“鄉火燒”叫“杠子頭火燒”也就不足為怪了。火燒做好后,慢火烤烙熟透、無糊斑,吃起來酥香。有“都家火燒橋上賣,一堆擺著下的快,啃了杠子有杠勁,剔剔牙縫香還在”之說。吃杠子頭火燒就著花生米或疙瘩咸菜越嚼越香。如果燴著吃,更有另一番風味。因其含水量少,故不易餿、霉、能長時間存放,便于攜帶。另外砍火燒、簸箕火燒也屬于硬面火燒系列。
昌樂馬宋餅
昌樂馬宋餅發源于昌樂馬宋鎮馬宋村,故名“馬宋餅”,迄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數世不衰,久食不膩,它以精面粉、少量食鹽為原料,和成面團(面要軟)每張用三塊相等面團(中間抹花生油)摞疊起,搟成直徑為50厘米的圓餅,放在鏊子上烙熟,烙后為一張,抻起來一抖擻即散為三頁,其特點烙花細碎均勻而不糊,吃起來有筋力,松軟可口、油豐而不膩,微咸透著香。開人口胃2007年被中國烹飪協會,山東省貿易廳認定為“中華名小吃”“山東名小吃”。全羊臨朐名吃,起源于清代,是在宮廷全羊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臨朐城有一家菜莊,名“德順樓”,烹調羊肉馳名齊魯。當時曾有“青州游,莫過德順樓”之說。經歷代廚師發掘創新,無論菜品特點,還是烹調技藝,都已使全羊宴有了自己的風格。1997年被山東省貿易廳評為“山東名小吃”。“全羊宴”是把羊的軀體和內臟的不同部位,用不同的烹調***,做出色、形、味、香各異的各種菜肴,并冠之以吉祥如意的名稱,雖系全羊,卻無羊名。如龍門角、采靈芝、雙鳳翠等,一只羊做菜80多種。在***上,刀工精細,調味考究,炸溜、爆、燒、燉、燜、煨、炒,醇而不膩,具有軟料、清淡、口味適中、脆嫩爽鮮等特點。選用羊身各個部分做而成的“全羊湯”,酸辣麻香,清素不膻。用眼、耳、舌、心等做成的明開夜合、迎風扇、迎香草、五福玲瓏、八仙過海等菜肴,質脆而嫩,味美形奇,各具特色。上菜程序上先涼后熱,先羊頭后羊蹄,中間上素菜。
濰坊核雕
基本信息文化遺產名稱:濰坊核雕所屬地區:山東·濰坊遺產編號:Ⅶ-20遺產類別:民間美術申報日期:2006申報人/申報單位:山東省濰坊市遺產級別:省工藝概況濰坊核雕大約始于清末,并于本世紀初時在巴拿馬博覽會上獲獎。它主要是用桃核為材料,并巧妙地利用桃核上的自然麻紋雕出各種生動的景物,如山水、花鳥、人物及車船、首飾印章等優秀作品。代表作品“夜游赤壁”在繼承明代王叔遠名作“核舟”的基礎上又有所提高。才華橫溢的蘇東坡,由于受小人迫害,被貶謫到黃州流放。在他失意的日子里,常常游覽山水,作詞吟詩,以抒發他的心情。他打聽到長江邊有個叫赤壁的名勝古跡,于是在一個月光皎潔的夜里,約了幾個朋友,乘小船來到赤壁游覽。歸來后寫下了著名的詩詞《赤壁賦》。作品表現了魯直在船頭上展卷吟誦,蘇東坡和佛印和尚兩人談笑風生,艄公把櫓、抽煙,書僮執扇燒爐,倦倦欲睡,爐上有茶壺,船舷左右有窗8扇,開合靈巧,窗戶上淺刻著“山高水小,水落石出。清風徐來,水波不興”。16個字,而門上又淺刻著“挾飛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長終,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24個字,船蓬椽下有一橫匾,上刻“夜游赤壁”4個字,船底還刻有作者姓名及刻制的日期。共60多個字,筆畫剛勁,字跡清晰,更巧妙的是,船首垂下一條錨鏈,由45個小如米粒、細如發絲的橢圓形環聯結而成,環環相扣,轉動自如。核雕品種主要有車、船、印章、山水、魚蟲、人物、亭臺、樓閣等。其中最著
名和最普遍的題材是核舟,以東坡游赤壁最為常見。“夜游赤壁”舟上五人,須眉畢見,箬蓬、窗、楫、壺、爐等應有盡有,船舷左右有窗8扇,開合靈巧,窗戶上淺刻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筆畫剛勁,字跡清晰。作為中華傳統特種工藝瑰寶之一的核雕藝術源遠流長,宋代中期就有文字記載,到明清達到鼎盛,近代以山東濰坊的核雕最為有名。“濰坊核雕”以桃核為材料,巧妙利用核胚上縱橫無序,深淺不定的紋理,雕刻出栩栩如生的景物形象,如山水、人物花鳥等立體造型,以及刻化歷史人物、神話故事、吉語印章等。核雕作品布局簡練,樸實大方,概括性強,有融天地萬物于方寸之間的精髓。“濰坊核雕”經世代傳承發展、摸索創新,不斷涌現出巧奪天工的傳世佳作,2008年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所收錄。圖片所示為濰坊工藝美術大師、中國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王緒德在創作核雕作品。王緒德的核舟雕刻精細、玲瓏剔透,核舟上面的門、窗都是活動的,可以自由地開啟,特別是船尾垂下的錨鏈由45個細如發絲的橢圓形環連接而成,每節轉動自如。代表人物 濰坊的核雕,與嵌銀、仿古銅、年畫、銅印,風箏齊名,都是工藝晶之最,國之瑰寶。清朝末年,山東濰坊諸城縣著名核雕藝人張大眼在北京宮延刻朝珠、捻珠、手串、佛珠等。慈禧太后時,其人各噪一時,年老回家授徒山東濰縣都家村都渭南。到了近現代,由于核雕藝人的地緣關系,民間藝人都渭南把絕技傳給兒子都蘭桂。民國年間,1915年,都蘭桂與核雕愛好者丁懷曾舍得“萬國博覽會”巴拿馬獎章,都蘭桂刻“馬拉古代驕車”,丁懷曾報表簽名。都蘭桂得獎牌。1933年在全國鐵路沿線生產貨晶展覽會上獲超等獎。他一生研究核雕技藝,其中精細作品有“百鳥朝鳳”,“文王百子圖”、“百壽圖”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刻“百萬雄師過長江”核舟贈毛主席。1955年,都蘭桂被評為國家級老藝人之一,1956年被評為先進生產者,當選為濰坊市人大代表、山東省政協委員,卒于1960年。核雕老藝人都蘭桂一生積極創作,為核雕藝術的發揚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授徒二人:考功卿、都傳功。使核雕藝術得以延續至今。核雕老藝人考功卿授徒王緒德,師徒二人在繼承前人技藝基礎上廣泛汲取同行業及各個工藝術美術工作者的經驗和優長,苦心經營,在核雕藝術上推到了一個新的里程碑。他師徒刻的核舟更是別有風味。其一作品船尾垂下的錨鏈由45個小如米粒,細如發絲的橢圓形環連接而成,每節活動自如。他們師徒二人的作品被世界各國友人收藏。都蘭桂之孫都傳恭自小愛好書法、繪畫,九歲跟祖父都蘭桂學習核雕,就業于濰坊嵌銀廠,后在“山東省工業干部學校”工藝美術班深造,作品有“九龍戲水”、“十八羅漢”、“梁山——百單八將”等核墜,“九美鬧龍舟”、“十美采蓮”、“西湖聯韻”、“百萬雄師過長江”等核舟。其作品為外國友人收藏,現被授予“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濰坊核雕近三百年,經過一代又一代的苦心摸索,創出了一件又一件的新穎作品,為我國的工藝美術錦上添花。這些作品都是與濰坊“年畫”、“嵌銀”、“風箏”、等平齊的瑰寶。隨著改革***步伐,山東濰坊更為世界重視,對國際影響也越來越大,到山東濰坊旅游的外國友人也越來越多,核雕產品也和其它的工藝品一樣,深受游客喜愛,銷售量越大。隨著更多核雕愛好者的加入,在市場出現了不少的新人才、新作品。其作品多種多樣,更充實了市場的繁榮。但在市場銷售的精作品不多,后輩有收藏價值的不多。
濰坊市面積15829平方千米,人口862.5萬人(2008年)。
濰城區 面積290平方千米,人口37萬。郵政編碼261021。
寒亭區 面積786平方千米,人口35萬。郵政編碼261100。
坊子區 面積336平方千米,人口24萬。郵政編碼261200。
奎文區 面積189平方千米,人口46萬。郵政編碼261041。區人民***駐勝利東街。
安丘市 面積1929平方千米,人口110萬。郵政編碼262100。
昌邑市 面積1810平方千米,人口68萬。郵政編碼261300。
高密市 面積1603平方千米,人口85萬。郵政編碼261500。
青州市 面積1569平方千米,人口90萬。郵政編碼262500。
諸城市 面積2183平方千米,人口106萬。郵政編碼262200。市人民***駐密州街道辦事處。
壽光市 面積2200平方千米,人口108萬。郵政編碼262700。市人民***駐圣城街道辦事處。
臨朐縣 面積1833平方千米,人口86萬。郵政編碼262600。縣人民***駐城關街道辦事處。
昌樂縣 面積1101平方千米,人口60萬。郵政編碼262400。縣人民***駐城關街道辦事處
關于山大刀的藥用價值的內容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