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MCU板塊周五表現強勢,國芯科技20cm漲停,芯海科技、全志科技漲超10%,士蘭微漲停,富滿微、樂鑫科技、博通集成和景嘉微均漲超8%。其中,國芯科技4月底迄今股價累計最大漲幅達121%。
德邦證券分析師陳海進等8月4日(周四)發布的研報中指出,3季度,海外主流廠商如ST、瑞薩、NXP等大廠MCU產品持續緊俏,交期繼續延長,且普遍呈現漲價態勢。在統計的14款產品中,交期趨勢延長的有13款,6款產品處于持續緊缺狀態,5款產品最長交期達52周。價格方面,14款產品中,價格趨勢延續漲勢的有9款。
MCU即單片微型計算機,通過將CPU、存儲、外圍功能都整合在單一芯片上,形成具有控制功能的芯片級計算機。MCU下游應用廣泛,主要覆蓋六大下游市場。按照處理器的位數劃分,MCU可分為4位、8位、16位和32位,位數越高,處理能力越強,支持的存儲空間越大,外設接口也越多,可以滿足不同類型的市場需求。
據ICInsights數據,2021年MCU銷售額同比增長23%,全球市場規模提升至196億美元。預計2022年全球市場仍將保持10%的同比增速,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15億美金。
方正證券汽車團隊7月12日發布的研報中指出,當前國內汽車芯片進口率高達95%,而中國汽車是車規級芯片需求最大的市場。基于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超預期提升的背景給出的樂觀預期下,中國2022年-2025年車規級MCU市場規模分別為33.63、37.53、41.66、45.93億美元;2021-2025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1.22%。
根據ICInsights最新數據,全球市場而言,汽車電子是最大的應用,市場占比達到33%。方正證券分析指出,新能源汽車銷量高增,“三化”進程不斷加速,車規級MCU是一類具有廣泛運用場景的車載芯片,市場前景廣闊。
平安證券分析師付強等8月3日發布的研報中指出,目前我國MCU芯片的國產自給率偏低,且國內大部分廠商的MCU產品主要集中在消費電子和家電等中低端領域,汽車、工業等高端領域下游大量需求長期被國外廠商占據,行業集中度相對較高。
陳海進指出,目前海外主流廠商MCU產品交貨繼續保持緊俏,汽車MCU更加緊張,預計海外主流廠商的緊張狀態將加速該領域本土廠商產品導入。
華泰證券分析師黃樂平等7月20日發布的研報中指出,自2H20以來缺芯導致MCU供不應求,ST、瑞薩、微芯等海外廠商在21年紛紛上調原廠價格,國內廠商跟漲,而渠道端成為實際供需錯配的放大器。21年全年國內MCU廠商量價齊升。其中,兆易創新、中微半導、芯海科技MCU業務營收分別實現225%/193%/184%同比增長;毛利率同樣提升顯著,中微半導、兆易創新、峰岹科技毛利率分別達68.94%/66.36%/61.16%。
估值壓力卻不容小覷。黃樂平選取國內10家MCU公司作為代表,21年其按市值加權的PE均值為53倍,顯著超過海外廠商29倍的21年PE.2022年行業受下游需求不足影響以及上游成本擠壓,增速下滑,平均22年一致性預期PE值回落到35倍,海外廠商PE為10倍。
此外,方正證券亦指出,消費疲軟,汽車銷量增速減弱,整車需求量不及預期,MCU需求量放緩。此外,汽車E/E架構技術發展,自動駕駛L3及以上落地速度超預期,自動駕駛相關功能MCU被邊緣化,需求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