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高校畢業生就業又打通了一條新路徑。7月26日,在民政部舉行的2022年三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司司長陳越良表示,2022屆高校畢業生超過1000萬人,為促進高校畢業生到社區就業創業,民政部、教育部、財政部、人社部聯合印發了《關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畢業生到城鄉社區就業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這為拓展城鄉社區就業空間,引導2022屆高校畢業生到城鄉社區就業創業提供了政策指導。有分析人士指出,當下找到稱心的工作并不容易,而建設“數字化社區”已經成為趨勢,智慧型現代社區在給社區治理、居民生活帶來更多便利的同時,也需要年輕人注入新的活力。
社區需要青春態
“高校畢業生是城鄉社區工作者和城鄉社區服務人才的重要來源,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城鄉社區就業是提高城鄉社區工作者隊伍素質的重要途徑。”陳越良表示。
據民政部2021年統計,全國共有10萬個社區居委會;全國城鎮社區服務設施達18萬個,社區便民利民服務網點45萬個;社區專職服務人員36萬人,另有***人員57萬人。
“如此多的社區組織,需要較多的社區工作者,更需要年輕、具有較高水準、多種***背景的人到社區基層就業。”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直言,社區雖小但與居民的各方面需求息息相關,僅在社區生活服務方面,就涉及生活服務、商業服務、政務服務、警務服務、公益服務、防疫服務等多種人才需求。
同時,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目前社區也正與數字化技術結合進行改造升級,“數字化社區”已經成為趨勢。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出“現代社區培育”的規劃目標;近期,民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印發了《關于深入推進智慧社區建設的意見》,也勾勒出社區***領域加快發展的線路圖。
“智慧型現代社區在給社區治理、居民生活帶來更多便利的同時,也需要年輕人注入新的活力。”洪濤稱。
“高校畢業生可以在社區***領域發展中綻放青春。新時代的社區工作既是平凡樸實的,也是復雜精細的;既是群眾性社會化的,也是***性智能化的,做好新時代社區工作需要一大批高素質、***化人才參與。”陳越良說。
畢業季的另一種打開方式
來自教育部的數據顯示,202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達1076萬人,規模和增量均創歷史新高,僅北京高校畢業生就達26.8萬人。
為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北京市正進一步挖潛基層社會工作的就業機會,如放寬社區工作者、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技基層崗位招聘條件。這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又打通了一條路徑。
“這兩年因為疫情的原因,找個好工作并容易,我希望能找到比較穩定的工作。”王曉卓,她是一位北京應屆畢業生,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說,“現在社區崗位需求很大,對應屆畢業生也優先考慮,這讓我在選擇職業的時候多了一種方向。”
社區工作者董先生表示,專職社區工作相對穩定,近兩年受疫情的影響,找個稱心的工作并不容易。大學畢業生在就業時,很多人都會選擇考公務員、事業編,但是卻忽略了“身邊”社區的工作。
事實上,截至目前,全國共發布城市社區專職工作人員崗位數量8.2萬個,全部面向高校畢業生***,其中2.5萬個崗位專門招聘高校畢業生。
除了崗位,高校畢業生選擇到社區就業,還能享受政策“紅利”。此前,《“十四五”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明確,要支持在社區提供養老、托育、家政、物業、健康等服務的機構加快發展,增強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吸納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與之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按規定落實社會保險補貼政策;對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并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中小微企業,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
“對在社區提供養老、托育、家政、物業、健康等服務的小微企業,要按規定落實社會保險補貼政策。”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司一級巡視員李健介紹說,不僅如此,高校畢業生在城鄉社區服務領域創業的,要按規定落實稅費優惠、一次性創業補貼、創業擔保貸款等政策。
雙向奔赴的期待與等待
北京商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對于到社區就業、社區創業,不少應屆高校畢業生都很感興趣,有的則已成功“入駐”社區。
“今年面向應屆高校畢業生的社區崗位更多了,是大學生就業的好選擇。”一位剛入職不久的社區工作者張茜表示,她就是一看到2021年延慶區民政局直招社區工作者信息,就參與了考試,“我記得當時招錄名額是30人。”
對于未來的職業發展空間,她分析說,社區功能越來越多,像社區養老、社區食堂、社區健身房等,無論是在疫情防控期間還是日常的基層治理中,社區工作者和居民的生活聯系越來越緊密。“當前從待遇上也能看出,我國對社區工作者越來越重視,各地社區工作者的福利待遇不斷提高,而且未來的職業發展路徑也越來越多。”
在采訪中,北京商報記者也發現有應屆高校畢業生對到社區工作還處于觀望中。高校應屆畢業生王一楠表示,他目前還處在職業探索期,“計劃先試試自己能朝哪些領域發展”,他認為到社區工作的吸引力并不強。
對此,洪濤分析認為,當前社區崗位的擴容,能夠解決一些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需求,但是,如果就業觀念不改變,仍然會存在摩擦性失業問題。
事實上,相關部門一直在推動落實畢業生進入社區工作、參與社區創業方面的福利政策,希望更快地對接高校畢業生的期望與關注點。李健表示,《通知》中已經明確,要健全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立崗位薪酬制度并完善動態調整機制,讓社區工作者成為一個有吸引力的職業,營造拴心留人、干事創業的良好環境。
北京商報記者陶鳳實習記者郝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