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轉眼間白駒過隙般飛奔而去,在歲末年初的當口,筆者在回顧這一年程序員世界的大事件后,突然發覺如何避免程序員面向監獄編程是個特別值得一談的話題。
透過「歷史上的今天」,從過去看未來,從現在亦可以改變未來。
今天是2021年9月20日,在六年前的今天,中國長征六號火箭發射成功,這也是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第一次飛行試驗,標志著中國縮小了與世界先進國家差距,具有里程碑意義。在計算機歷史上的9月20日,還發生了許多關鍵事件,改變著我們如今的科技生活。
1954年9月20日:第一個FORTRAN程序成功運行
圖源:CSDN下載自東方IC
世界上第一個FORTRAN程序于1954年9月20日首次運行,它的名字是“FORmulaTRANslator”(公式翻譯)的首字母縮寫,由IBM公司的約翰·巴克斯(JohnWBackus)領導的一個小組發明的,第一個FORTRAN的編譯器在其發布三年后誕生。巴克斯獲得了1977年的圖靈獎,并在1997年被任命為計算機歷史博物館研究員。
FORTRAN誕生后,迅速地成為了工程和科學應用的主導語言,如今已在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上運行了幾十年,是一種值得信賴的編程語言。FORTRAN的目的是允許程序員在編寫軟件時使用簡單的代數表達式來簡化編程過程,它還接管了跟蹤指令在內存中保存的位置的任務——如果由人類執行,這是一個非常費力且容易出錯的過程。FORTRAN是至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編程語言之一(另一個是COBOL)。
在當時,由約翰·巴克斯領導的IBM計算機科學家們需要一種更實用的替代大型機匯編語言,FORTRAN應運而生。“我這么做主要是因為我有點懶,”巴克斯在1979年接受IBM員工雜志《Think》采訪時打趣道。“我不喜歡編寫程序,所以當我在IBM701上編寫計算導彈軌跡的程序時,我開始考慮開發一個編程系統,讓編程變得更容易。”
FORTRAN語言是世界上第一個被正式推廣使用的高級語言。直到2021年,這門語言已有六十年的歷史,但仍歷久不衰,它始終是數值計算領域所使用的主要語言。FORTRAN語言主要用于科學計算,因此歷史上有龐大的優秀的FORTRAN代碼,可以直接拿來使用,其中大多是航空航天領域的遺產工程;而Python、R或Julia語言都可以繼續支持FORTRAN進程,在前人的足跡上繼續維護優化。可預見的未來里,FORTRAN語言都不會有衰亡之勢,而是繼續為尖端科技的發展貢獻著一份力量。
資料來源:維基百1958年9月20日:中科大成立
圖源:CSDN下載自東方IC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創建于1958年,是一所以科學為主體的理工類綜合性大學。1970年遷至安徽省合肥市,成為中國科學院的附屬機構。中國科大首任校長,是我們兒時耳熟能詳的學者郭沫若。建校后,中國科學院實施“全院辦校、所系結合”的辦學方針,高起點、寬口徑培養新興、邊緣、交叉學科的尖端科技人才,匯集了嚴濟慈、華羅庚、錢學森、趙忠堯、郭永懷、趙九章、貝時璋等一批著名科學家,建校第二年即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
與北大、清華等老牌名校相比,中國科大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到成立8年后的1966年,為全國培養了5000多名畢業生,其中90%的畢業生成為科研單位和高等學校的骨干。他們中的一些人在***、氫彈、衛星、洲際火箭、合成牛胰島素、丙氨酸轉移RNA等前沿科學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中科大的理、工、管、文等學科門類齊全,擁有數十個博士點和碩士點,建立了完整的教育體系。
科大有著許多名譽教授: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李政道和楊振寧教授,還有吳健雄、陳省身、丁肇中、李遠哲……這些僑居海外的一流科學家,先后為科大舉辦講座、開展短期和長期的科研合作項目、不斷為科技學院帶來前沿學科的研究、經驗、成果和最新信息。
中國科技大學如今是我國一流學府,被稱為“科技學府第一家”。為了探索培養早期人才的途徑,中國科技大學于1978年3月率先設立了青年大學生班,21名“神童”形成了中國教育史上第一批青年大學生,開創了中國高校特殊教育的先行者。秋高氣爽之際,身處安徽的讀者,是否曾在中科大的校園漫步過?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中科大官1959年9月20日:互聯網“點擊率”的提出者KenMcCarthy出生
你平時會花多久時間閱讀一篇“歷史上的今天”?15秒、30秒,抑或是1分鐘?事實上,如今的我們對互聯網普遍存在著嚴重的誤解,人們經常把自己“點擊的東西”和“分享的東西”視作自己“閱讀過的東西”。
1994年,電子郵件營銷商KenMcCarthy提出了一個以“點擊率”(CTR)來衡量互聯網內容質量的想法。從那時起,“點擊”這個詞就成為了互聯網廣告表現的定義標準,造就了谷歌這樣的巨頭;“點擊”這個詞告訴我們,未來的廣告世界將建立在點擊的基礎上,消費者行為和廣告是密不可分的。
那么,未來的世界真的是這樣嗎?
圖源:CSDN下載自東方IC
KenMcCarthy出生于1959年9月20日,他是美國企業家和互聯網商業先驅、系統研討會創始人。McCarthy首創將點擊率作為衡量網站表現的關鍵指標。組織并贊助了第一次關于萬維網潛在商業應用的會議。
事實上,點擊率誕生時,帶來的全是負面影響。大部分點擊都是通過垃圾郵件、網絡釣魚鏈接和糟糕的網頁設計來實現,很多人已經對互聯網廣告開始不再在意,而廣告商也不在意人們有沒有收看廣告,所有人只關注著一件事:點擊。2021年的今天,互聯網的方方面面都發生了變化,但人們對點擊的癡迷依然存在,媒體從業人員都在追逐著頁面訪問量,即一個網站被刷新讀取了多少次,這個數字越大,也即意味著越多的人在閱讀它,也就說明這個網站越成功。
在點擊率統治了人類十幾年后,一些新興的網站,開始致力于讓用戶能將注意力深度沉浸在內容本身,不再考慮“頁面訪問”和“點擊率”。廠商比起點擊率,更想要用戶的注意力,而原生廣告(NativeAdvertising)再次回到了大眾視野。我們現在熟知的頭條信息流、短視頻信息流、各種網站的邊欄投放就是形容原生廣告最好的例子,很多媒體公司試圖使用原生廣告將品牌推向受眾,爭取做到不影響受眾的瀏覽體驗。但事實上,比起關注于原生廣告的植入,更多的人寧愿看一篇15秒的短文。
相信在未來的互聯網廣告中,廣告將不再僅僅通過點擊來判斷,而是通過用戶花費的精力和時間來判斷。作為網絡媒體的從業者,我們應該努力提高內容的質量。由于時間有限,人們傾向于花更多的時間在有價值的內容和發送垃圾郵件,只有考慮到人們愿意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你的內容上,媒體才有資格獲得更高的廣告費用。我們相信,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一個專注于提高網頁設計和內容質量的網站,將來會在市場上獲得更多的認可。
資料來源:***1983年9月20日:RSA算法獲得專利
在1976年以前,所有的加密***都是同一種模式:
(1)甲方選定一種加密規則,進行信息加密;
(2)乙方使用同一種規則,進行信息解密。
因為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的規則(密鑰),這被稱為“對稱加密算法”(Symmetric-keyalgorithm)。這種加密方式有一個最大的缺點:甲方必須告訴乙方加密規則,否則無法解密,而密鑰的保存和傳輸,自然成為了最頭疼的問題。
1977年,當時在麻省理工學院一起工作的羅納德·李維斯特(RonRivest)、阿迪·薩莫爾(AdiShamir)和倫納德·阿德曼(LeonardAdleman)設計了一種算法,可以實現非對稱加密。這種算法用他們三個人的名字命名,叫做RSA算法。從那時直到現在,RSA算法一直是最廣泛使用的"非對稱加密算法"。
圖源:CSDN下載自東方IC
《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American)專欄作家馬丁·加德納(MartinGardner)在他的“數學游戲”(MathematicalGames)專欄中描述了RSA算法,他提到,讀者可以發送一個寫有自己地址、貼了郵票的信封,以獲得麻省理工學院描述這種算法的技術備忘錄副本。超過3000人寄了信封,但他們直到6年后專利發布后才收到論文的副本,因為美國國家安全局(NationalSecurityAgency)的成員對公開這些信息的合法性提出了疑問。
1983年9月20日,麻省理工學院在美國為RSA算法申請了專利。RSA算法是計算機通信安全的基石,保證了加密數據不會被破解,現在的世界只要有計算機網絡的地方,基本就有RSA算法。RSA允許用戶選擇公鑰的大小:512位的密鑰被視為不安全的;768位的密鑰不用擔心受到除了國家安全管理局(NSA)外的其他事物的危害;1024位的密鑰幾乎是安全的,而還有一種2048位的算法,可謂是無人可以破解。
資料來源:***1987年9月20日:中國正式接觸互聯網
互聯網如今滲透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9月14日的“歷史上的今天”專欄,我們提到了業界通常認為我國第一封電子郵件是北京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錢天白先生于1987年9月14日發出的。這一天,錢天白向西德卡爾斯魯厄大學發出了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穿越長城,走向世界”,從而在中國首次實現與Internet的連接,使中國成為國際互聯網絡大家庭的一員。
那么,為什么又是9月20日呢?原來,現從郵件記錄來看,發出時間為9月14日,收到時間為9月20日;這封改變中國的電子郵件穿越了半個地球到達德國,居然花了整整六天!
圖源:CSDN下載自東方IC
1963年,無錫人錢天白以平均92分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廣播學院。曾任亞太互聯網協會中國小組副主席、國務院信息工作領導小組信息安全專家組成員、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工作委員會副主任。1998年5月8日,錢天白因心臟病在北京逝世,享年53歲。
在中國之前,德國也僅僅是1985年接入互聯網,整個西歐也只是1983年才接入,相隔四年;因此,許多互聯網專家、國家科學基金會等組織和留學生都發來了祝賀短信。同年11月,錢學森應邀參加在美國普林斯頓舉行的國際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年會,介紹了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情況。
對老百姓來說,在科學家接觸了互聯網之后,1994年4月20日才是中國互聯網真正發展的重要日子。在這一天,中國實現了全面接入互聯網。25年過去了,曾經可望不可即的“高科技”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看著過去的老照片,看著今天的生活,不禁讓人想,時間都去哪里了?
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徹底降低了網絡設備的技術、時間和空間門檻。從社交網絡和信息獲取,到移動購物和辦公,移動互聯網正日益覆蓋生活的方方面面。2020年,我國4G用戶總數達到12.89億戶,占移動***用戶數的80.8%。我國5G用戶規模快速擴大,5G終端連接數突破2億戶。截至2020年12月,中國手機網民規模已達9.86億,較2020年3月增長8885萬,占整體網民的99.7%。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健康碼、直播帶貨、在線教育等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應用與服務得到了爆發式增長,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而人工智能的技術也在2020年得到了突破,自動駕駛汽車、智能語音、AR和VR技術等正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在社會生活領域。現在回首還剩下三個月的2021牛年,這一年里新冠疫苗閃亮登場、火星探索進一步推進、韋伯望遠鏡成功發射……這最后的三個月,還會誕生多少事件,在明年的“歷史上的今天”專欄上留名?讓我們拭目以待。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1995年9月20日:AT&T第二次解體
1876年3月10日,貝爾對助手說:“沃森先生,過來,我想見你。”
這句話是通過***說的。短短的一句話標志著***時代即將來臨。
19世紀,人類誕生了無數偉大的發明,如果一定要做個排名,那么至少21世紀的人依舊要將***這個影響至今的發明排在前列。
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AlexanderGrahamBell)于1876年3月獲得了***專利,隨后他在1877年順利地成立了貝爾***公司(BellTelephoneCompany),1878年又成立了新英格蘭***公司(NewEnglandTelephoneCompany),將***業務授權給芝加哥、波士頓和紐約附近的當地運營商。到1879年,貝爾將自己在兩家公司的股份賣給了波士頓的一個集團,該集團將兩家公司合并為國家貝爾***公司。
貝爾公司完成了對長途***業務的壟斷。1885年,貝爾公司成立了一個子公司來管理長途***業務,并將其命名為美國***電報公司,簡稱就是為人所熟知的AT&T。隨著公司的不斷發展,長途***業務成為了貝爾公司支柱業務。即便是在專利已經過期很長時間,AT&T仍然是唯一一家能夠在全美范圍內提供服務的公司,到1907年,也在實際經營著美國一半以上的長途***業務。
圖源:CSDN下載自東方IC
從那時候起,AT&T便開始了對世界電信企業的百年統治,它壟斷了美國電信服務和設備市場,經營著全美國100%的市話和80%的長途***,使得美國電信市場長期以來毫無競爭可言,電信界的同行無不怨聲載道。自20世紀上半葉以來,就不斷有人對AT&T提出指控。
60年代開始,以MCI為首的一些電信公司以違反“反托拉斯法”,實行不正當競爭為理由,對AT&T提出指控。在***的干預之下,經過十幾年的斗爭,他們終于贏得了這場官司。1983年歲末,AT&T按照聯邦法院的裁決解體。根據這個裁決,解體后,AT&T的長途***和市話脫離,市話部分分成7個地方貝爾公司。經營長話的那一部分便是現在的AT&T。
在十年沉浮后,1995年9月20日,當時的AT&T的董事長羅伯特·艾倫在紐約舉行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宣布,AT&T將再次解體,一分為三:從事電信業務的AT&T,從事設備制造業務的朗訊Lucent和從事計算機業務的NCR。這個消息在各方面引起巨大震動,世界各大新聞媒介連篇累牘地發表文章報道、評述。AT&T一時成為眾人評說的話題。這是繼1984年貝爾系統解體以來又一次公司大分家,也是美國有史以來規模空前的一宗公司分家案。
但是,這一次解體與貝爾系統解體存在著本質上的區別:上一次是迫于***反托拉斯法的強大壓力,公司出于無奈才將地方貝爾***運營公司從母體中分離出去,保留了現在的設備制造和長途通信業務兩個部門,而這一次是AT&T自行解體,是公司為了抓住商機、謀求發展而采取的一大策略。
事與愿違,AT&T很快就證明了這次的拆分是短視且錯誤的決定。AT&T的百年王朝這一次徹底分崩離析,它留下的龐大遺產仍在造福人類:不少優秀的科學家和工程師轉去谷歌,包括Unix操作系統和C語言的發明人肯尼斯·藍·湯普遜(KennethLaneThompson)。
資料來源:***2016年9月20日:抖音上線
抖音是由今日頭條孵化的一款音樂創意短視頻社交軟件,該軟件于2016年9月20日上線,是一個面向全年齡的音樂短視頻社區平臺。用戶可以通過這款軟件選擇歌曲,拍攝音樂短視頻,形成自己的作品,會根據用戶的愛好,來更新用戶喜愛的視頻。
圖源:CSDN下載自東方IC
現在你的腦中是否有那一句“抖音,記錄美好生活”?在抖音誕生的初期,整個軟件的社交氛圍其實都和現在有著很大不同。在2016年推出到2017年這段時間,抖音把重心放在產品的打磨、體驗優化、性能提升和市場融入,在不斷提升視頻清晰度和質感、優化視頻加載和播放流暢度的同時,增加了濾鏡、貼紙等簡單有趣的特效。當時抖音的大部分視頻發布者專注于“技術流”的剪輯類視頻,但因拍攝不易被快節奏的時代逐漸淘汰。
以2017年的下半年為起點,抖音開始大力推廣,完成了口碑傳播,抖音用戶量呈爆炸式增長。在此時期,抖音新增3D系列的抖動水印、炫酷的道具和貼紙,提升濾鏡和美顏效果;開創抖音故事、音樂畫筆、染發效果和360度全景視頻,加入AR相機等科技最新產品,提升視頻觀感和吸引力。
在這之后,抖音帶火了短視頻的形式,一直到2019年中央電視臺正式宣布抖音將成為2019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的獨家社交媒體傳播平臺,這算是抖音成為國民級軟件的一個標志性事件。你如今每天會花多少時間在手機或者短視頻上?參與本期投票和評論,聊聊你現在的移動互聯網生活!
【歡迎投稿】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計算機科學發展至今,有許多至關重要的事件、人物,歡迎所有朋友一起共建「歷史上的今天」,投稿郵箱:tangxy@csd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