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證券時報記者王蕊
上市券商半年報已悉數公布,受益于二季度權益市場行情環比明顯改善,上市券商二季度業績同比降幅收窄,相比一季度顯著修復。
一直以來,證券行業深陷周期波動循環,并時常被調侃為“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為撕下“靠天吃飯”的標簽,券商近些年不斷推動以財富管理為代表的業務轉型,試圖通過豐富產品服務類型、培育更成熟的行業生態等方式,對抗市場周期帶來的業績波動。
今年上半年,代銷基金保有規模較大且增速較高的券商,經紀業務收入表現顯著優于行業平均水平,具有流量渠道的券商優勢明顯,代銷金融產品成為券商經紀業務的勝負手。部分券商基金投顧規模已超百億,雖未產生明顯的收入貢獻,但在維護客戶、探索新的收費模式等方面成效初顯。
這當然有一定的效果,可還遠遠不夠。上半年,證券行業經紀業務收入彈性下降,41家上市券商經紀業務收入同比減少6%,低于股基成交量增速。一方面,行業競爭加劇使傭金率持續下滑,導致券商傭金收入減少;另一方面,權益市場走勢趨弱疊加新發基金遇冷,拖累券商的產品代銷業務。
如果說券商持續豐富業務布局,是試圖以強大的收費類業務,平滑周期帶來的投資收益壓力,那么自營投資的去化,恐怕是券商下一步轉型的關鍵所在。今年上半年,上市券商投資業務收入占比縮水至25%,而這一數據在2019年高達40%。
受市場波動影響,上市券商上半年投資業務收入同比下滑47%。具體而言,券商股票自營頭寸和科創板跟投受市場波動影響顯著,業績相對承壓。但那些提前壓降權益方向性投資敞口,轉而大力發展衍生品等客需驅動型業務的券商,投資業務表現則相對穩定。
事實上,由于在投資品種、投資策略、配置理念等方面存在差異,券商投資業績進一步分化,發展客需型資本中介業務迫在眉睫。其中,場外衍生品業務通過風險對沖賺取穩定回報,是財務杠桿持續提升而不放大市場風險敞口的有效路徑,成為今年券商業績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此類客需型資本中介業務對于牌照、資本金、風控能力等資源要求很高,預計會成為以頭部機構為主的競技場。中小券商若要做大業績規模,恐怕只能依托資本補充,做大資產負債表,提高利潤中樞,進而反哺傳統業務和創新業務,實現綜合實力不斷進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