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編來為大家解答蠶豆今日價格表這個問題,蠶豆價格最新行情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營養排序,土豆,毛豆,蠶豆,絲瓜,四季豆,黃瓜。
價格因時間和地方變動的不能排序。
干艾草收購價,一斤約2元。
艾草主要價值
艾草有去濕、散寒的功效。
用法:
感寒腹痛或老人臍痛腹冷痛者,可用熟艾入布袋兜于臍部。
寒濕瀉痢不止者,可與干姜同煎。
艾草泡腳可溫肺:取30至50克干艾草煮水泡腳,用艾草泡腳期間應當注意,同時多喝溫開水,少吃寒涼的食物,注意休息。
艾草可提高機體免疫力。
艾灸療法是以艾為主要材料,在人體的經絡、穴位或病痛部位進行熏酌灸烤,借助灸火的熱力給人體以溫熱性***,從而激發經氣、通氣。
艾灸療法的主要材料為艾絨,艾絨是由艾葉加工而成。選用野生向陽處5月份長成的艾葉,風干后在室內放置1年后使用,此稱為陳年熟艾。取陳年熟艾去掉雜質粗梗,碾軋碎后過篩,去掉尖屑,取白纖絲再行碾軋成絨。也可取當年新艾葉充分曬干后,多碾軋幾次,至其揉爛如棉即成艾絨。
艾絨捏壓越實越好,根據需要,艾炷可制成拇指大、蠶豆大、麥粒大3種,稱為大、中、小艾炷。
將適量艾絨用雙手捏壓成長條狀,軟硬要適度,以利炭燃為宜,然后將其置于寬約5.5厘米、長約25厘米的桑皮紙或純棉紙上,再搓卷成圓柱形,最后用面漿糊將紙邊粘合,兩端紙頭壓實,即制成長約20厘米,直徑約1.5厘米的艾卷。
艾葉中提取的艾葉油,則可作為多種香水、化妝品的原料。利用艾蒿原材料生產的化妝品對人體無副作用,使人皮膚光滑細嫩,有延緩衰老的功效。艾蒿香水濃郁,艾蒿揮發油具有很強的除蟲除菌功效。是一種純天然又廉價的除蟲劑,其還可用于動物飼料、保健品、香水、調控清新劑等。
生物農藥
艾蒿提取原材料可以用于生物農藥的研制,有研究表明,艾蒿的不同溶劑量所提取的提取液可防除蚜蟲、鱗翅目幼蟲、朱砂葉蜻等有害農作物昆蟲。利用艾蒿資源開發植物性農藥具有低毒、高效、高選擇、少殘留的安全性,是一種“綠色農藥”,艾蒿已成為純綠色農藥的首選對象之一。隨著有機蔬菜的上市,生物農藥代替了化學農藥,多數植物性農藥具有高選擇、高效率、低毒、少殘留、更安全等特點,再加上艾蒿好種植、產量高、價格低等原因,因此,艾蒿的藥用開發與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生腰果的價格一般來說比蠶豆貴!
加工過的腰果一般一小包在7元左右,蠶豆的加工品一般只有1元左右!
有個小男孩在院里玩,聽見大人們說妻管嚴,就回到家去問爸爸:“爸爸,什么叫妻管嚴?”
只見他爸爸悄悄地趴在他耳朵上說:“等一會兒你媽出去了,我再告訴你。”
四誒詰(口味蝦、蟹、蛇)
五誒詰(臭豆腐)
長沙老龍蝦館(口味蝦)
體委(燒烤)
瀏陽河(船上吃魚)
藥王街(四和一)
楊欲興(面)
火宮殿(各種小吃)
----------------------長沙美食詳細版---------------------
1.勞動廣場:王五娭毑的臭干子
王五娭毑的臭干子設有兩個點:一、早先由其親自或與大兒子一起在黃興南路旁一個近馬路的地方擺設的攤點,另一個攤則由其小兒子設在沙河街下坡處.王五娭毑的臭干子每天據說只賣1000片,從下午3點開攤起,早賣完早散攤,絕不多賣一片。她的這兩處臭干子注定會要在長沙興盛下去。因為長沙很多小攤販的臭干子因為不知***素鹵水,而只有她這里的是用快失傳的素鹵水***的。
2.南門口:燒烤小販聚集地
舊勞動劇院旁的小雨廠坪附近,過去是燒烤及各類***小吃的小販驅之不去的地方。除四娭毑后來赫然在黃興南路立起門面,現在劉記燒烤租了個小地方容身外,其他長沙市井中人傳說的王婆婆水餃、糊涂婆婆經營的涼面、燉菜、小炒、五圓肚條似乎已尋不著蹤影。南門口尚有楊眼鏡夜宵排檔具有一定名氣。勞動劇院下去的南門口菜場的啞巴糖油粑粑,已有五六年左右的歷史,據說過去擺在金沙超市前時,人們愛其味美,就已開始排隊。
3.學院街:劉記夜宵老店的糖醋排骨
學院街曾有文化電影院,頗能聚集人氣,夜宵街市存在已有十多年,以涼菜冷碟而出名。當年長沙飲食業的一哥玉樓東尚在五一廣場紅火經營的時候,涼菜冷碟一度占到其經營收入的七成以上。現在涼菜冷碟在各店幾乎無處不有,而學院街在十幾年的發展中已成為涼菜冷碟最有特色者,如劉記夜宵老店中的糖醋排骨在長沙就有相當名氣。此外,該街經營的干面干粉亦有名。這里還有一家小店專營刀削面,雖然經營未免單調,但打出請來新華樓退休師傅的牌號還是能吸引一些顧客的。學院街對面的小古道巷與晏家塘橫街街口有一叫娜姨麻辣燙者頗能吸引一些年輕女士品嘗。她們自稱吃著這里的麻辣燙從初中生長到結婚生子。
4.坡子街:火宮殿的臭豆腐
坡子街有被譽為湘風小吃的源頭、湘菜的主要代表的火宮殿。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間的火宮殿以“火廟文化”為底蘊,輔以名品素食,以其獨特的風格使歷代名人紛紛慕名而來。
火宮殿有“八小吃十二名肴”之稱。其八小吃為臭豆腐、龍脂豬血、煮馓子、八寶果飯、姊妹團子、荷蘭粉、紅燒蹄花、三角豆腐。
臭豆腐----用黃豆為原料的水豆腐,經過專用鹵水浸泡半月,再以茶油經文火炸焦,佐以麻油,辣醬。它具有“黑如墨,香如醇,嫩如酥,軟如絨”的特點,奇在以臭命名,不同于其它食鹵以香自翊。聞起來臭,吃起來香,外焦微脆,內軟味鮮。這是因為鹵水中放有鮮冬筍、瀏陽豆豉、香菇、上等白酒等多種上乘原料,故味道特別鮮香。
龍脂豬血----龍脂豬血因加工特別細致,好似龍油鳳脂而得名,是火宮殿又一有名小吃。所選豬血為手工宰豬的鮮血,佐以干椒末,排冬菜和芝麻油,味辣而鮮,爽滑可口。
椒鹽馓子----它以精面粉為主要原料,佐以花椒、板油、細鹽、白糖等。絲條粗細均勻,質地焦脆酥化,口味有甜有咸,造型別致,有扇形和枕形兩種,既是點心,又可作菜食。
姊妹團子----它是以糯米為主要原料,分糖餡和肉餡兩種,糖餡選用北流糖、桂花糖、紅棗肉相配而成;肉餡則取五花鮮豬肉,配以香菇,并用泡香菇的水調制肉餡,因而味道醇香可口。在造型上肉餡團子為石榴形,糖餡團子為蟠桃模樣。如遇喜慶日子,還在糖餡團子上撒些紅絲,與顏色白漂的團子紅白相映,十分悅目。
5.游擊坪:李娭毑的蔥油粑粑
解放西路游擊坪電線桿子旁李娭毑所炸、添加了胡椒的蔥油粑粑,被一些長沙年輕網友評為“長沙第一好呷蔥油粑粑”。
6.黃興北路:李公廟的糖油粑粑
位于黃興北路新大新斜對面的李公廟,有長沙目前人氣最旺的一家糖油粑粑小店。在蔡鍔北路糧店內還有賣糖油粑粑攤點,黃昏時一般都有20人以上在此排隊等候,為長沙又一最有人氣的糖油粑粑攤點。附近另有二馬路天恩啤***的糖油粑粑也是人頭攢動。
7.蔡鍔北路:長青湯圓店
長青湯圓店是一家有百年歷史的私營小店。小店主營小磨湯圓。祖傳手藝,粉質細嫩。如今已傳至第四代。其店內所經營的肉餡湯圓目前在長沙可能是獨一無二的。其店不遠另有一家開辦于1985年的晶瑩湯圓店。兩家店面幾乎比鄰而居,頗有競爭之勢。在競爭中兩店互相促進提高,皆成為長沙最有生機的小吃店之一。兩店均經營有荷蘭粉、燙粉、白粒丸、麻油豬血等十數甚至是數十個品種。蘿卜白菜各有所愛。兩家店面共存反而可能吸引更多的顧客前往自主選擇。只可惜,兩家門面上均已寫了一個大紅的拆字,晶瑩湯圓店暫移至中醫附二醫院那一頭的粉店旁。兩家小店的南面有華南小吃店,開了數家連鎖。綠豆沙和涼面最有名。
8.荷花池:翁不倒蠶豆
翁不倒蠶豆以炒奶油蠶豆而聞名。其創始人翁國良先生,經研制于1997年將色香獨具的翁家蠶豆投入市場,面市不久一度出現排隊、憑票、限購的搶購狂潮。成為長沙市井的一個傳奇。附近馬路對面學宮街有一家叫馬復勝的老字號,以賣結麻花、米花等出名。
9.和記米粉
和記粉館的前身為一米粉攤擔。1929年,寡婦李氏吳有珍,因生計所迫,帶著兩個兒子李益和、李福生,在長沙北門外(外湘春街),擺米粉攤為生。由于湯粉貨真價實,待客熱情周到,生意逐有起色。便于次年,購得一間30平方米的鋪面,開設米粉店,為了祈求和氣生財,遂取店名“和記”,漸漸名聲遠播。粉館開業一年后,李氏在店后面種的南瓜上面竟又長出兩胡須(兩條蔓),人稱“臥龍瓜”,招來眾人觀賞,“和記”店名更是不翼而飛,遠揚四方,生意更加興隆。李氏兄弟保持制粉講究、湯鮮味美、服務熱情、薄利多銷的經營原則。***湯粉***獨特,以質取勝。其兄李益和專管進貨,精選質地上乘之品購進。其弟李福生專門操持制粉、煨碼等內務。米粉皮以手工蒸制、切條、色白如玉,細軟如綢,煮粉時保持水寬火旺,油碼除肉絲、豬肝、云耳肉片、酸辣墨魚等20多種外,尤以牛肉菜心粉為上佳。令食者贊不絕口,,一些達官貴人、名流學士、官商巨賈、小姐闊太,也成了這里的常客。
10.南門口的“雙燕”餛飩店
皺紗餛飩出自南門口的“雙燕”餛飩店。它采用上等白面,精工搟制,薄如紙,軟如緞,拉有彈性,吃有韌勁,每片大小方正一律。餡心取新鮮豬腿瘦肉,配以適量的肥肉,絞成肉泥,再加入適量的清水、食鹽和味精,朝一個方向使勁攪拌,使肉泥吃透水分,這樣***的餡心酥而不爛,嫩而泡松。雙燕餛飩肉餡較別處大,精心包制,個個餛飩呈燕尾形,包好的餛飩一經下鍋,輕薄如紗的面皮,經熱緊縮,呈現許多皺紋,故稱縐紗餛飩。餛飩湯以高湯配排冬酸菜、蔥花、味精,油重味重。鮮美之極。食客如云。
11.德園包子
德園茶廳位于黃興南路鬧市區。這里***的包子選料講究,糖包餡用白糖或桂花糖相伴而成,味道香甜。肉包餡用豬前夾縫肉和好瘦肉,伴以香菇、凍餡,味精等,吃起來油而不膩,十分鮮嫩。***上也很講究,皮薄、餡大,外形美,一經蒸熟,具有顏色白漂,松泡富有彈性。品種有,肉餡包子、鹽菜包子、三鮮包子、瑤柱包子、什錦包子、叉燒包子、蝦仁包子等等。銀絲腦髓卷,精巧別致,落口消融,尤為人稱道。德園包子已有100多年的經營歷史。長沙人有“楊裕興的面,徐長興的鴨,德園的包子真好呷”的順口溜,贊譽這幾個飲食店的名味小吃。
12.楊裕興面條
楊裕興面館所作面條很早以來就享有盛譽。其特點是注重合理選料,精工***:調料講究。如面條講究新鮮,煮面條的水講究寬、清、開,面碼講究隨到隨制,新鮮可口。有扎醬,醬汁、蝦仁、蟹黃、瑤柱、三鮮、雞絲、酸辣等品種。楊裕興面館是以湯面、米粉聞名的百年老店,創建已百余年。清光緒二十年(1893年),楊心田在長沙城三興街開設粉館,兼營湯圓,取名楊裕興。民國26年(1937年),其子楊菊村任老板,在青石街(今解放路)附設分店,增設湯面、鹵臘味、蒸餃等食品,尤以湯面盛名全市。長沙大火后,老店重建,分店設棚屋復業。至民國34年(1945)兩店合并,注重湯面經營,成為省內著名面館。楊裕興之所以盛名遠傳,主要原因一是講求質量,注重衛生,以保聲興譽。所有鮮、干原輔料,均選上乘正品,不用殘次。聘請名師,層層把關。每道工序,每一環節的師傅,均為行業中的知名人物。二是配料獨特,做工精細。面條講究新鮮,保持它韌而柔軟的特點。煮面條的水講究寬、清、開;***面碼講究合理用料,對一些傳統名牌品種取上乘原料精制。該店首創手工雞蛋面條,均勻柔軟,味道鮮美,經10多種工序而成,顧客每當品嘗,必交口稱贊,常喻為“神仙難吃刀下面”。當然,面條好還得油碼好。該店油碼精細,色艷香鮮。尤以雜醬面油碼風味獨特。不論熟人生人,或本地客外地客,均保優質量足,童叟無欺。醬汁肉絲、雜醬過橋、肉松換底、金鉤鹵子、八十款精品歷史檢驗,款款皆珍。湯鮮味濃氣芬芳,碼重色靚醇又甘,一朝享有楊裕興,夜有回香入夢來。
13.甘長順的米粉
其實甘長順出名的是面,雖然也有米粉,但顯然名氣要小的多。但我們是沖著吃來的,名氣就在其次,重要的是吃得過癮。米粉不知道算不算是湖南特色,但至少算是南方的特色之一。在長沙,米粉是市民們的主要早餐之一,當然也有人會在中午吃,這只是極少部分。從小到大,吃過很多家店的米粉,能夠讓我印象深刻的還真不多。念高中時在天心閣嶺上有一家店做的酸辣米粉味道至今也沒找到可與之相比,那家店主每天早上五點不到便起來用砂鍋熬酸菜肉湯,那湯便是致勝法寶。后來道路改建,米粉店易主,從此生意也大不如前。這里扯遠了,我們繼續說甘長順。甘長順是長沙的老字號面館,大家知道得多的是黃興路上的那一家,而據說遠大路(三湘大市場附近)的那一家才是正宗的老店。甘長順的米粉是定做的手工米粉,有不少人就是沖著這個來的。而我要隆重推薦的是這兒的麻辣雞丁粉。吃米粉,除了講究湯頭,蓋什么樣的碼也是不可忽略的。長沙的米粉碼不外兩種,一種是事先做好了,大份量的,盛在一個大盆里,米粉下好后再舀出來蓋上,譬如榨菜、酸豆角、肉絲之類的;另一種是炒碼,客人點好了,廚房就趕著現炒,這樣的碼當然味道要更好一些,因此相對一般的碼價格上也要貴一些。甘長順的麻辣雞丁粉是炒碼粉,面上蓋著一層現炒出來的辣椒炒雞丁,紅的綠的白的,很是好看。因為是小鍋現炒出來的,也就格外的香,遠遠的就聞得到。雞丁粉用的湯頭應該是雞湯,異常鮮美,因為表面浮了一層厚厚的雞油,保持了湯和粉的溫度,加上辣椒也是特意選的較辣的那種,即使在冬天也叫你吃出一身大汗來。雞丁炒得非常的嫩,因為考慮到湖南人并不是特別愛吃麻的味道,花椒的份量拿得非常好,有一點點麻味,但絕不會麻到讓你失掉味覺,那樣真是會浪費了這么一份好味的米粉。這樣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麻辣雞丁粉端上來,一定是叫你垂涎三尺的。
另:吃這樣一碗雞丁粉是不異于打一場仗的,要把雞丁、辣椒、米粉以及油非常厚的粉湯都消滅干凈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我吃了這么多次,真正能做到使敵方全軍覆沒,也只是一次而已。
14.湘江***的春卷
春卷,是長沙民間的一種傳統食品,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春卷的特點是香脆、綿軟、多汁、鮮嫩。其餡可根據自己的口味更換,具體制法是,先在盆內將面粉用清水拌勻,反復搓揉,成水面團。然后用微火將平鍋燒熱,右手抓住水面團,不斷地摔動,然后在平鍋內輕輕烙成一張直徑12厘米的圓薄面餅,左手揭皮翻面略烙后取出,右手繼續摔動水面團,再烙下一張。烙好的面皮要整齊堆放,用凈濕布蓋好,防皮干枯。春卷的餡是用500克肥瘦豬肉絲煸炒,加酒、醬油、鹽、味精,加湯,勾薄芡后成餡。將薺菜(又名地白菜)或大白菜、韭黃,去掉根及老葉,洗凈切碎,與肉絲拌勻。包春卷時,先逐張揭開面皮,放在案板上,每張放人15克左右肉餡,兩端包折,卷成6厘米左右的扁筒形,用稀面糊封口。然后逐個投入五成熟的油鍋內,氽炸成微黃色即成。湘江******的春卷,用料考究,技術先進,可謂湖南的佼佼者。
15.湘都醬板鴨
醬板鴨一定要吃湘都的,要不就吃迷你,別隨便逮個菜場就進去買,買回來的價格可能便宜而味道難以下咽。湘都的醬鴨做出了規模,長沙任意一條街上都有,而且大多是集中***,再分送到各個零售點去,這樣有助于保持本身的品質。看到湘都出了名還是如此一絲不茍感到十分欣慰,想當年就是從它還只有一家店面時就開始吃它,頗有草莽識英雄的味道,眼見它一步步地成長,當然希望它威名常在,盛名不衰。湘都的醬板鴨的特點在香,干瘦瘦的一只小鴨子,放秤上稱頂多一斤,但肉干而不韌,用白話說就是有嚼勁而不費牙。味道咸鮮,有一點點辣(如果是不吃辣的人那就是相當的辣了),剛吃也只覺得一點點好吃,一路吃下去,就恨不能連皮帶骨一起吞下去。最好吃的是鴨脖子,其他部位有人說是鴨皮,有人說是鴨脅,也有人強力推薦鴨翅,呵呵,各有千秋,不一而論。
16.糯米粽子
是湖南民間的風味小吃,糯米1000克,純堿3克,鮮蓼葉500克,白糖適量,先將糯米淘洗干凈,浸泡半小時,取出拌堿。然后將鮮蓼葉用開水煮十分鐘,剪去蒂,將大小葉搭配好疊成“十”字架,用繩捆成把,放在清水中泡四、五小時,去除澀味。然后將蓼葉摺成三角形斗狀,灌入糯米,包成菱角形,用細麻繩扎緊,入鍋煮兩小時左右,熟透后拌白糖食用,其味清香可口。現在還有加入綠豆、紅豆、蓮仁、火腿肉等多個品種。粽子在長沙是五月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吃棕子也是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傳統習俗,表示對屈原的祭奠。
17.口味蝦
長沙的口味蝦不僅泛濫于街邊小店,甚至連大酒樓的菜單上,都有口味蝦供應,據說長沙每個炎熱的夏夜,饕餮之徒們能干掉兩個岳麓山大的口味蝦,難怪有策神說要把口味蝦定為長沙的吉祥物了。“沒吃過口味蝦便是沒到過長沙”,所以凡是來過長沙的名人,不用招待都曉得深更半夜打的往南門口跑。長沙口味蝦以前是教育街的老“梅園”和“四娭毑”名氣最大,但現在大家都愛涌往像火星鎮辣不怕、袁家嶺球寶等后起之秀等處。口味蝦是以長沙妹子般的***博得長沙人芳心的,那是一種從腦殼一直辣到腳指頭的辣,辣得你舌頭直伸,大呼過癮。干完一杯冰啤酒后,連忙繼續作戰,生怕在這樣的夜色中不飽逮一頓口味蝦,你便呷了虧。口味蝦還有其活色生香,紅艷艷的蝦殼,***嫩的蝦肉,雞湯上浮著幾根綠的蔥段和紫色的紫蘇。從盆中拎起一只肥大通紅的蝦子,兩手使勁一撕,扯下兩只蝦鉗,然后輕輕掰開蝦殼,露出彎月般的蝦肉,不怕辣的食客還可以再粘點湯汁。不同于上海人牙簽剔蟹般的精致,長沙人吃口味蝦透著一股子豪氣,難怪市井傳說這口味蝦還有”壯陽”功效一說。一位摯友是漂在深圳的湘人,過年都少回長沙,但每到夏季總被口味蝦誘動“莼鱸鄉思”而飛回長沙,臨走之時,還要打包帶上幾大份上飛機呷。
18.麻辣燙
麻辣燙其名來自四川。但據長沙老人說,長沙的麻辣燙,其內核依然是一顆“長沙心”。當年長沙老街上經常有賣豬腳、蘭花干子、三角干子、油豆腐的,一個蒸缽在煤爐上煮著,里面放八角、花椒更有紅紅的干辣椒,撒蔥花。其實和今天麻辣燙還是有著某種接近。至少麻辣燙將昔日長沙市井中那種煮蒸缽的冬日豬腳、筒子骨、蘭花干子等精華全吸收兼并了去,又吸收了大量的四川麻辣燙的元素,當然不再放四川的花椒了。但過去的蘭花干子是本味香干子制成更可口,現在則是清一色的油豆腐蘭花干子。長沙麻辣燙各處皆有,以燕山街的麻辣燙最出名。而生意最火紅的麻辣燙還在許多大學附近的小店,熱氣騰騰的鍋里浮著一層辣椒油,里面煮著嫩滑的紅薯粉,旁邊是竹簽串著的黃喉和鵝腸、碧綠的萵筍尖、***的筍片、排骨泥鰍、豆皮裹芫荽等等。都是幾角錢一串,擱在臉盆里,任君自選。一位很小資的美眉愛吃麻辣燙,經常請我吃,然后要我請她吃“外國剁餅”,她常說一個長沙妹子要像長沙的麻辣燙一樣,要夠麻,卻不能肉麻;要辣,但又不能耍潑;要燙,卻不能炙手。她就是一個正宗的長沙妹子,不過很炙手。
19.燒烤
長沙的燒烤區集中于三處,一是南門口黃興路,二是朝陽街,三是體育館路。長沙的燒烤涌現于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那時有一批新疆人來到長沙在先鋒廳及長沙各處電影院門前烤制羊肉串、牛肉串。后來長沙人也自己上馬來烤并且還用鐵板燒來燙燒肉串、后來又出現了油炸肉串及素菜,于是用竹簽串著一串的食物長沙人司空見慣。這一兩年長沙天心閣一帶又引進了打著“岳陽廟前街燒烤”招牌的燒烤,門口一大風扇呼呼鼓吹著炭火爐子,暖乎乎的烤肉香味在整條小街上洋溢。個人以為燒烤是最適合小戀人共享的,當你和女友坐在四方小桌旁,一小壺*白的糊子酒。聽著鐵板上滋滋作響的爆油聲,女友用筷子撥炒著切成細絲的包菜,鮮脆的包菜摻著焦黃的鯽魚,再來幾串牛肉串幾串牛筋,還有魷魚須和土豆片,給女友從隔壁粥鋪端一碗皮蛋瘦肉粥,有點小倆口過日子的感覺。當糊子酒不能醉人時,別忘了15元一付的牛鞭。牛鞭以南門口劉哥燒烤最貨真價實,烤肉串以朝陽街最活色生香,而體育館路“二重天”的雞翅,實在比KFC的任何烤翅都要價廉物美得多。
20.唆螺
如果說麻辣燙和燒烤屬于冬天的長沙,那唆螺和口味蝦該屬于長沙的夏天。手指頭大小的田螺生長在田邊、池塘、小溪中,一般買回需在清水中養上幾天,再鉗去螺尾,加鹽少許反復搓刷干凈,置炒鍋內旺火翻炒,與生姜、辣椒、醬油。蔥蒜、味精等佐料一道入骨清湯鍋中蓋煮。食時舀出。唆螺是最好的佐酒小吃,在長沙的夜市排檔中,每桌都要點上一份。用牙簽呷唆螺的人最被人看不起,呷唆螺不“唆”叫什么呷唆螺,長沙妹子呷唆螺都厲害,纖纖指尖成蘭花狀,捻起一顆唆螺,送到櫻唇一抿,你才聽到輕輕的“唆”的一聲,那空空的螺殼就在桌上打滾了,那時你才會發現,長沙市井中將“接吻”比喻成“呷唆螺”是何等形象,甚至有“做一顆唆螺是如何的幸福”的感慨了。
21.熱鹵
熱鹵又稱湘鹵。以坡子街和沙河街兩處的最有名,鹵菜分素鹵、葷鹵兩種,又叫“三合一”或“四合一”,就是將三種或者四種鹵好的東西摻成一盤熱過上來算作一份。素鹵有韭菜、豆干、捆雞、芹菜、香菜等等,葷鹵有鴨寸骨、鳳爪、鴨架子、鵝腸、鴨掌、鹵肉、牛百葉等等。熱鹵是長沙里手論壇幾個酒鬼朋友的最愛,常在夏夜去沙河街,要老板搬上一箱白沙啤酒,點幾種鹵味,來一碟拍黃瓜、花生米,“撒”得一晚上亂談。男人們當然都是肉食動物,女孩子更喜歡清淡的素鹵。街邊有玻璃壇子浸的酸蘿卜、紅辣椒、豆殼。不但顏色喜人,而且是開胃極品,讓你食欲大開。端來一碗和那鹵成琥珀色油光發亮的熱鹵配在一起,令人想起了湖南電視男女主持人的搭配,男的厚實肥胖,女的青春靚麗.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