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相信到目前為止很多朋友對于豆蔻和及笄分別多少歲和及笄指哪個年齡段不太懂,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就由我來為大家分享豆蔻和及笄分別多少歲相關的知識點,文章篇幅可能較長,大家耐心閱讀,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古代女子各年齡段的別稱:
1、古代女子1歲,別稱“牙牙”。
牙牙:象聲詞,嬰兒學語的聲音。如牙牙學語,因亦指小孩過程子開始學話。
袁枚(清)——《祭妹文》:“兩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
釋義:兩個牙牙學語的女兒,在你死后出生,才只有一周歲。
2、古代女子2歲,別稱“孩提”。
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也有寫作“孩提包”或“提孩”的,指2——3歲的兒童。
韓愈(唐)——《符讀書城南》:“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釋義:兩家生的孩子是一樣的聰明。
3、古代女子7歲,別稱“童齔”。
童齔:齔,孩子乳牙脫落,長出恒牙,稱為“齔”。“童齔”,往往是指人的兒童少年時期。也有說成“髫齔”。
許慎(東漢)——《說文》:“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
釋義:女孩子出生七個月長乳牙,7歲長出恒牙。
4、古代女子10歲,別稱“幼學”。
幼學: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因為古代文字無標點,人們就截取“幼學”二字作為十歲代稱。
孔子(春秋)——《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
釋義:男子長到十歲叫做幼,這時候該出外上學了。
5、古代女子12歲,別稱“金釵之年”。
金釵之年:女孩到了十二歲要帶釵,金釵是作為代稱和別稱。
梁武帝.蕭衍(南北朝)——《河中之水歌》: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
釋義:莫愁頭上光彩熠熠,金釵排成十二行。腳下輕踏絲繡鞋,五彩斑斕描出花紋狀。
6、古代女子13歲,別稱“豆蔻年華”。
豆蔻:指女子十三歲。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7、古代女子15歲,別稱“及笄之年”。
及笄:本來是指古代束發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以后,就把頭發盤起來,并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成年。“及笄”即年滿15歲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孔子(春秋)——《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釋義:女子到了15歲,用簪子結發,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8、古代女子16歲,別稱“碧玉年華”。
碧玉年華:女子十六歲。古文人把瓜拆分為兩個八字以紀年。
翟灝(清)——《通俗編》:破瓜年紀小腰身。
釋義:瓜字破為二和八字,取二八十六歲的寓意。
9、古代女子20歲,別稱“桃李年華”。
桃李年華:指20歲女子的代稱。
陸游(宋)——《梨花》: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華。
釋義:梨花粉淡如雪,清香宜人,在春花中獨樹標幟,自成一家,不容妖艷的桃李,獨占一年中最美好的時光。
10、古代女子24歲,別稱“花信年華”。
花信年華:指女子的年齡到了二十四歲。也泛指女子正處在年輕貌美之時。
范成大(宋)——《元夕后連陰》:誰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揚州百面雷。
釋義:在揚州許多腰鼓的巨聲,催促花開的信期。
11、古代女子30歲,別稱“半老徐娘”。
半老徐娘:指已到中年尚有風韻的婦女。來諷喻那些年過芳齡還風***騷,精心打扮的婦女,亦有人自稱徐娘,含有自謙自貶之意。
陳與義(宋)——《書懷示友十首其一》:開窗逢一笑,未覺徐娘老。
釋義:女人過了打扮的年齡還風***騷,描眉打眼的一痛倒飭,開得窗戶泯然一笑。
12、古代女子40歲,別稱“人老珠黃”。
人老珠黃:泛指女子老了不中用。舊時比喻女子老了被輕視,就像因年代久遠而失去光澤的珍珠一樣不值錢。
蘭陵笑笑生(明)——《金瓶梅詞話》第二回:娘子正在青年,翻身的日子很有呢,不像俺是人老珠黃不值錢呢。
釋義:娘子現在正年輕,以后出頭的日子還多,不像我,已經老了,不值錢了。
13、古代女子50歲,別稱“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后代稱50歲為“知命之年”。指五十歲。
孔子(春秋)——《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釋義:我十五歲就立志學習,三十歲就能有所成就,四十歲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歲就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樂知天命,六十歲時能聽得進各種不同的意見,七十歲可以隨心所欲(收放自如)卻又不超出規矩。
14、古代女子60歲,別稱“花甲之年”。
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我國自古以來用天干地支互相錯綜相合紀年,可組成六十對干支,因而稱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歲又稱作“花甲之年”。
15、古代女子70歲,別稱“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七十歲。
杜甫(唐)——《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釋義:到處都欠著酒債,那是尋常小事,人能夠活到七十歲,古來也是很少的了。
16、古代女子80~90歲,別稱“耄耋”。
耄耋:八十、九十歲。人們把耄耋兩字連用代稱八、九十歲。
孔子(春秋)——《禮記·曲禮》:八十九十曰耄。
釋義:八十至九十歲年齡古稱,已經很高齡,高壽
17、古代女子90~100歲,別稱“期頤”。
期頤:百歲之人。人壽以百年為期,故曰期;飲食起居動人無不待于養,故曰頤。
孔子(春秋)——《禮記·曲禮》:百年曰期頤。
釋義:人生以百年為期,所以稱百歲為期頤之年。
豆蔻:指女子十三歲。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1、湯餅:出生三天,邀親友吃湯餅。
初度:周歲。《離騷》“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后稱生日為初度。
2、生小:幼年。《孔雀東南飛》“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里”。
總角:總,聚束;角,小髻,意為收發結之,即兒童的發髻向上分開的樣子,俗稱小丫角,因此稱童年時代為「總角」。
3、垂髫:指童年。古時童子未冠,頭發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賦》:“被褐振裾,垂髫總發。”
4、始齔:齔,兒童換牙,即脫去乳牙長出恒牙。按生理常規,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時換牙,「始齔」便成了童年的代稱。
5、教數:9歲。
6、外傅:10歲,出外就學。
7、束發:束,捆,結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時束發為髻,因以「束發」為成童的代稱,通常年十五歲始稱成童。
8、舞勺:13歲。一般指15歲左右,這時應該學會各種技藝。《大戴禮記·保傅》:“束發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
9、及笄:指女子15歲。
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發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10、舞象:男十五歲~二十歲。
是成童的代名詞。原本是古武舞名。《禮記·內則》:“成童,舞象,學射御。”《疏》曰:“成童,謂十五以上;舞象,謂舞武也。熊氏云:‘謂用干戈之小舞也。’”
11、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
語出《后漢書·曹皇后記》“小者待年于國”。以后稱女子待嫁的年歲為“待年”。《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聲夙振。”
12、弱冠:指男子20歲。弱,弱小。
語出《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年。左思《詠史》詩之一:“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
13、而立:指30歲。
語出《論語·為政》“三十而立”。以后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聊齋志異·長清僧》:“友人或至其鄉,敬造之,見其人默然誠篤,年僅而立。”
14、不惑:指40歲。
語出《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歲的代稱。應璩《答韓文憲書》:“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15、強壯:指四十。《續焚書》卷一·書匯:兄雖強壯之年,然亦幾于知命矣
16、艾:指50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老年頭發蒼白如艾。《民國通俗演義》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還有什么不滿意的事?”
17、花甲(耳順):指60歲。
以天干地支名號錯綜參互而得名。計有功《唐詩紀事》卷六十六:“(趙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長吉為短歌,對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
18、古稀:指70歲。
語出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亦作“古希”。
19、皓首:指老年,又稱“白首”。
《后漢書·呂強傳》:“故太尉段潁,武勇冠世,習于邊事,垂發服戎,功成皓首。”
20、耄耋:指八九十歲
語出《漢·曹操·對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
21、黃發:指長壽老人。
語出《詩經》,如《詩·魯頌·宮》“黃發臺背”。老人頭發由白轉黃。曹植《贈白馬王彪》:“王其愛玉體,俱享黃發期。”陶淵明《桃花源記》:“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22、鮐背:指長壽老人。
語出《詩經》,如《詩·大雅·行葦》“黃臺背”,“臺”與,“鮐”通用。《爾雅·釋詁》:“鮐背,壽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鮐魚背。
23、期頤:指百歲。
擴展資料:
年齡稱謂是古代指代年齡的稱呼,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稱謂來表示。年齡稱謂大多是記載在書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字表示,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垂髫(tiáo)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發)。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扎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年齡稱謂
1、豆蔻:是指女孩的年齡段(十三四歲),詩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為十三四歲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這個比喻十分確切生動。
2、古時稱女子年在十五為及笄”,也稱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齡了,可以結婚了。
女子滿15歲為及笄。二十弱冠、三十而立。耄耋指八十歲的老人,通常泛指年紀大的人。
另外:襁褓:初生孩提、總角、垂髫、童年。
1、金釵之年:女子12歲;2、豆蔻之年:女子13歲;3、及笄之年:女子15歲;4、碧玉年華:女子16歲;5、桃李年華:女子20歲;6、花信年華:女子24歲
1、弱冠之年:男子20歲;2、而立之年:男子30
歲;3、不惑之年:男子40
歲;4、知命之年:男子50
歲;5、花甲之年:男子60
歲;6、古稀之年:男子70
歲;7、喜壽:男子77歲;8、耄耋之年:80歲;9、米壽:男子88歲;10、鮐背之年:90
歲;11、白壽:男子99歲(取百去“一”之意);12、期頤之年:男子100
;13、茶壽:男子108歲。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