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盛七小姐的金葉子值多少錢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古代一片金子做的葉多少錢
要看葉子的大小
金葉子的出現是南宋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商品經濟的發展和銅錢經常出現“錢荒”,客觀上需要一種大面值、便于攜帶、易于分割,從而彌補金銀鋌(牌)缺陷的貨幣,金葉子便應運而生。溫州出土的完整的金葉子重量接近40克,相當于黃金一兩,可以兌換銅錢35千文,面值較大。同時,金葉子質軟,便于攜帶,易于剪切分割。金葉子上殘留有剪切痕跡,便是分割交易的明證。
金葉子被認為是貨幣而見諸古代著錄,近代僅有民國錢幣研究專家彭信威先生所著《中國貨幣史》提及。該書在論及兩宋金銀錢時,引用元代佚名著《居家必用事類全集》中《寶貨辨疑》說:“文獻中還提到馬蹄金、沙金、橄欖金、瓜子金、麩子金、胯子金、葉子金等。”并解釋:“葉子金應當就是金葉子。”此后,直至近年,有關金葉子的論述幾乎未見,即便有實物出土,也被解釋為裝飾物品用的金箔。
溫州博物館收藏的4件金葉子原亦被命名為“金箔”。筆者在整理檔案時發現,它極像是彭著中提到的宋代黃金貨幣之一金葉子,遂向杭州市中國財稅博物館金銀貨幣研究專家李小萍老師請教,得到她的肯定,并推薦閱讀她的新著《金銀流霞———中國古代金銀貨幣收藏》一書中有關金葉子的專門介紹。筆者又通過中國錢幣學會了解到,《中國錢幣論文集》第四輯有屠燕治先生所著《南宋金葉子新考》一文。研讀上述著作和文章,并經多方考證認定,溫州館所藏“金箔”即極其珍貴的“金葉子”。它的發現,有助于溫州經濟研究和南宋貨幣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金葉子一完整,高101.5毫米,寬75毫米,未攤開數層疊加厚度0.7毫米,重37.9克。正面朝背沿邊折疊。正面右半四角各有一處宋體陰文“霸北街西”,中央有一處文字“韓四郎十分金”,左半右角有兩處“霸北街西”印痕。背面無字,但有“霸北街西”和“韓四郎十分金”印痕。顯然,金葉子文字是先正面右半向左半折疊,再于右半敲打鑿印。
金葉子二高102毫米,寬47毫米,厚度不等,重18.9克。數層折疊后再向背面三折。背面有四處緊挨的橫行文字“霸北街西”,另一邊角上有剪切痕跡。
金葉子殘件一被揉折成不規則長條形,高100毫米,最寬處32毫米,厚度不等,重12.2克。表面能依稀看出三處“霸北街西”。
金葉子殘件二不規則,高98毫米,最寬處39毫米,厚度不等,重10.8克。表面未見文字。
宋代對金葉子有三種稱呼:一是箔金,即金箔。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金箔的國家之一,商代即出現金箔“包金貝”。南宋沿用“箔金”稱呼,開始具有“金葉子”貨幣內涵;二是金紙。南宋吳自牧《夢粱錄》卷十三《鋪席》記載:南宋京城臨安李博士橋有“汪家金紙鋪”;三是葉子金。“葉”同“頁”,指書冊中的一頁。根據文獻和出土實物看,北方金葉子形狀可能為樹葉狀,南方多為書頁狀。溫州的4件均為書頁狀。
在這4件金葉子中,3件有文字。“霸北街西”是當時金銀鋌(牌)貨幣上的常見文字,指***金葉子的金銀鋪所在地。據《淳?臨安志》記載,霸北位于今杭州市區西湖以東、吳山以北的修義坊附近。“十分金”是對金葉子成色的鑒定,標明黃金含量。“韓四郎”當為輔佐官府管理商貿活動的“行人”之一,姓韓,由他來鑒定金葉子的成色。南宋耐得翁《都城紀勝》和吳自牧《夢粱錄》記載,當時京城臨安城內有上百家金銀鋪,韓家是其中之一。因此,這4件金葉子應是杭州***后攜帶流通到了溫州。
金葉子的出現是南宋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商品經濟的發展和銅錢經常出現“錢荒”,客觀上需要一種大面值、便于攜帶、易于分割,從而彌補金銀鋌(牌)缺陷的貨幣,金葉子便應運而生。溫州出土的完整的金葉子重量接近40克,相當于黃金一兩,可以兌換銅錢35千文,面值較大。
同時,金葉子質軟,便于攜帶,易于剪切分割。金葉子上殘留有剪切痕跡,便是分割交易的明證。
10葉子=1400—1700銀兩做主線任務就給金葉子
每個區的經濟不一樣,所以金葉子和銀兩的對等價格就不一樣!比如新區,那金葉子相對來說就要便宜,因為新區開了后,大話外的銀兩基本沒有來源,所說葉子賣不上價,老區,要是人人都有了銀兩,相對來說,葉子的價也就會提高,我們區的,10葉子=1500銀兩,50=7500,差不多點的老區價格就是這樣了!
好了,關于盛七小姐的金葉子值多少錢和的分享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大家通過這篇文章了解的如何了?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沒有問題,記得收藏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