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8月4日電(李楠楠、薄晨棣)今天上午,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公開宣判了一起收藏品領域的涉老詐騙案件,該案涉及60歲以上被害人140余名,損失數額達2400余萬元,被告人馮某某等14人被一審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六個月至十二年六個月不等的刑罰。
當天上午,北京8家法院集中對15件涉養老詐騙案件進行公開宣判,依法嚴懲了一批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犯罪分子。在隨后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北京高院向社會通報了全市法院在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中的工作情況,介紹了涉養老詐騙案件中的6大常見騙局,并為廣大老年人作出法律提示。
據了解,北京法院此次集中宣判的15件涉養老詐騙案件涉及被告人100名,其中法院認定犯詐騙罪的66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33人,集資詐騙罪的1人。上述被告人被判處有期徒刑八個月至無期徒刑不等的刑罰,其中1人被判處無期徒刑,7人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56人被判處三到十年有期徒刑,其余人員被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為被害人挽回經濟損失1100余萬元,查封、凍結的部分房產、金融理財產品等將在執行階段變價后一并發還被害人。
北京高院刑二庭負責人羅勇告訴記者,這次宣判的養老詐騙案件,主要涉及提供“養老服務”、投資“養老項目”、銷售“養老產品”、假借“以房養老”、代辦“養老保險”、開展“養老幫扶”等6種常見類型騙局。羅勇提示,廣大老年人群體須提升風險防范意識,警惕不法分子的小恩小惠、高息利誘投資以及吹噓療效的保健品等養老詐騙陷阱;應充分了解各類詐騙手段,面對各種公司的“畫大餅”營銷,業務人員的“花式”推介不輕信;加強個人信息保護,不隨意提供***、銀行卡、驗證碼、密碼等重要信息,避免成為犯罪目標;同時,也要增強證據保全意識,保留交易合同及付款憑證,一旦發現自己被騙,及時向***機關報警并提交相關證據。
除此之外,北京高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孫玲玲表示,自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北京法院成立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建立線索核查、案件報送、新聞宣傳等工作機制;堅持高質量審判,重點懲處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各類詐騙犯罪,充分運用財產刑、追繳、沒收等法律手段,加大對罰金、沒收財產的處罰力度,嚴把事實關、證據關、程序關和法律適用關;堅持高效率推進,暢通“養老詐騙”線索舉報通道,加大線索處置力度。
據悉,截至7月31日,北京市法院共接收12337舉報平臺涉養老詐騙線索1144條,均嚴格落實“首辦負責制”,按照規定記錄、核查、反饋,已全部聯系舉報人,聯系率100%;堅持高密度宣傳,北京法院結合老年人生活習慣特點,走進社區、街道、銀行網點等場所,組織現場普法宣傳活動170次,***、散發宣傳手冊、宣傳海報等宣傳品18000余個,通過與首都機場、北京公交、地鐵等合作,不斷推出讓老年人“看得清”“讀得懂”的宣傳產品,推動形成“人人識騙、防騙”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