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比較文明是個新課題。之所以新,是因為我們剛開始習慣以世界為關心對象。
比較文明的目的是理解文明。個體研究固然有其合理性,然而無視整體的結果一定是盲人摸象。比較研究是整體下的個體與個體的比較,或個體與整體關系的鉤沉。從中國的視角來看世界以及從世界的維度理解中國,是出和入、間離和沉浸的關系,是辯證發展的關系,是螺旋上升的關系。有了“從周邊看中國”,對中國的認識才會更完整,更接近真實。
比較文明研究是有倫理的。有些比較無益甚或有害,倫理就是約束。比如“湯顯祖”和“莎士比亞”,比人生軌跡,沒什么好比,但在創造文學形象的維度比較,不但有益而且必需。有些比較無意義,并非學術前提出了問題,而是回答不了“然后呢”這個問題。
比較文明是有***的。文明離不開人,物作為文明的見證,也很重要。物是實實在在的,罐就是罐,盆就是盆。當年瑞典人安特生在西北見到彩陶就一眼看出它和世界各地彩陶文化的聯系,后來我們批判“中國文明西來說”,把世界維度下的中國彩陶變成了中國自己的彩陶。彩陶西來與否和中國的正當性其實毫無關系。
文明比較有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制度比較屬于宏觀的文明比較。因為有文獻,制度很容易比較,但也有缺陷,一是文獻資料有太多不可信的成分。二是制度大概未必屬于文明的范疇,它更像是文明的副產品,其本質是制度的制定者對受制度約束的人實踐優勢的工具。如今的民主制度在柏拉圖那里未必多么理想,同理,當年的“君臣父子”也未必全然“反動”。
微觀的文明比較主要在這兩個范疇:從具體的物到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從核心價值觀念到具體的物。前者受時空約束,它是已然的,找出異同作出解釋,能改變的很有限。后者則有超越時空的啟發和引領意義:羅馬人的沃倫杯與兩千年后的中國電影《霸王別姬》同樣在敘述欲望與愛的故事;靜穆而偉大的希臘石頭與北齊佛造像都是人類最偉大的氣質與精神的外化,存在于所有不朽的藝術品之中;敦煌的鹿王本生與圣艾格尼斯杯主題都是犧牲……
文明的比較,核心在于解釋文明的演進,以達成文化認同與自信。有個就叫“文明”的游戲,選哪個來玩都可以,結果只和操作有關,真實的文明也是。現在講多元,不是否認進步與落后,而是相信比之于可以彌合的差距而言,基因更重要,我們需要一個色調豐富的文明體系。
(郭青生《比較文明的目的、倫理和***》,有刪節)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無論是從中國的視角來看世界,還是從世界的維度理解中國,比較研究都必須具有整體性。
B.比較文明研究講究倫理,是為了讓比較有價值,只要比較前提正當,就能得出有益的結果。
C.批判“中國文明西來說”,其積極意義是把世界維度下的中國彩陶變成了中國自己的彩陶。
D.更好地理解文明,彌合多元文明的差距,達成文化認同和自信,這是比較文明的核心意義。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圍繞著比較文明,文章依次論述了比較文明的目的、倫理、***和意義。
B.文章闡釋了比較文明的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并對比了微觀比較的兩個范疇。
C.第段的舉例論證,是為了證明從制度這一范疇進行文明比較,存在著缺陷。
D.希臘石頭與北齊佛造像之例,說明從具體的物出發可發現相同的氣質與精神。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如果對日本文明不從世界的維度去理解,就無法對它理解得更完整、更接近真實。
B.由于制度比較存在文獻真實性等缺陷,宏觀的文明比較不如微觀的文明比較有價值。
C.比較文明的核心任務,不在于區分文明的進步與落后,而在于解釋文明的演進。
D.如果能恰當地進行比較文明研究,我們將能更清晰地理解中華文明,增強文化自信。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4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憂傷遠逝
非魚
憂傷像一湖清涼的水,她就像一尾喜歡冷水的魚。
她見過那種小魚,細長,明黃色,很緩慢地在水里游來游去。她覺得,這魚肯定是悲傷的、無奈的,早就練就一身刀槍不入的本領,才在這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原之上,艱難地存活下來。
從小她就活在兩個姐姐的陰影里。兩個姐姐像她們的父親,長得枝葉舒展,而她偏偏像母親,單眼皮,小眼睛,厚嘴唇,皮膚生了銹般黑黃。她常常懷疑,她根本就不是父母親生的。
母親似乎也不怎么待見她,總在抱怨:我怎么生了這么個丑丫頭,將來可怎么能嫁出去哦?只有父親喜歡摸她的頭,高興的時候拍她的小肩膀,夸她聰明、能干。
于是,她唯一的驕傲就是聰明、能干,她只有更加聰明,更加能干。父親說:要好好學習,將來考一流的大學。她就拼命地學,把所有能拿的獎狀都拿回家,貼了滿滿一墻。
她考上了一流大學。她的丑在那一刻被大家忽視了,包括兩個姐姐,都熱淚盈眶地祝賀她,說她給家里爭了光。
父親已經退休了,笑呵呵地端起他的小茶壺,歪一歪右嘴角,從小壺嘴吸一口茶水,遞給她一個MP3:Y頭,獎勵你的。母親也送給她一把黑亮的牛角梳:用腦太多,拿這個多梳梳頭有好處。
她覺得,只有在那個夏天,才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候。可夏天太短暫,匆忙間就過去了。秋天的風,還有雨,長且冷,而且愈來愈冷。
大學里,同學們開始悄悄戀愛,可從沒有人約她,她總是孤獨地呆在教室,使自己看起來很忙的樣子。
四年之后,她比別人多了一張“優秀大學畢業生”證書,也因此第一個被選調到省直機關。看著那些戀愛過的同學凄凄離別,執手相看淚眼,她獨自抱著膝蓋,坐在她的小床上。
她聽見心里被某種東西敲擊的聲音,轟,轟,轟,一下又一下,她突然感覺很疼,哪兒都疼。
她的疼痛持續了很長時間,有四五年吧。她避免一切出頭露面的機會,努力把工作干得更好,避免和年輕男同事一起出去,很小心地保護著自己的自尊。
同事也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要給她介紹對象,都被她婉言回絕了,她不是不想戀愛,她怕失望,更怕傷害。
直到有一天,她獨自背了行囊去旅游,看到高原湖水中的魚,她仿佛看到了自己。這么多年,自己就像小魚在這冷水中,一直孤獨地待在無盡的憂傷里。可人畢竟不是魚啊,不是。
那一刻,她有種欲哭無淚的感覺。
回到家,她去看父親。此時母親已經去世了,兩個姐姐也已經結婚,過著世俗的幸福生活,父親獨自一人守著家。
父親還喜歡摸她的頭:丫頭,該把自己嫁出去了,別總那么高傲。
高傲?父親,難道你覺得我是高傲?我已經把自己降低到塵埃里了,我從來就沒有高傲過,我只有自卑。
但看起來是這樣。父親說。
你不覺得是我長得太丑,沒人要?
傻丫頭!世上從來就沒有丑女人,只有笨女人。再說,你看看你,哪點丑了?
她不相信父親的話,父親從來就是愛她的,不會說她丑,可她知道自己很丑,一直都丑,從小到大。
你怎么這么固執?父親好像有點生氣:找個好小伙子去戀愛結婚。
回到單位,她對同事大姐說:幫我介紹個對象吧。她想通了,哪怕為了父親,就算受傷也得傷一次吧。
同事大姐一臉的驚訝:真的?真的?哎呀,咱單位那么多小伙子等著呢,你總拒人千里,他們都怕了你了。
真的?這回是她驚訝了。她從來沒想過會有人喜歡她。
怎么不是真的啊,瞧瞧,氣質多好啊,他們都說你像三毛。
剎那間,二十多年積攢起來的憂傷分崩離析。她的心里綻放出一朵燦爛的花,如魚兒一躍跳出冰涼的水面,擁抱溫暖……
(有刪改)
4.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姐姐們的漂亮、大學同學的戀愛,給“她”的生活帶來了陰影,讓“她”感到痛苦,促使著“她”更加努力地學習。
B.高原湖水中的魚孤獨地生活在清涼的水中,“她”覺得自己與它們極為相似,同病相憐中也獲得了生活的力量。
C.小說善于運用細節表現人物,父親摸“她”的頭、贈送禮物、催促戀愛結婚等細節,表現了父親對“她”的關愛。
D.“秋天的風,還有雨,長且冷,而且愈來愈冷’’的描寫,間接表現了“她”的內心情感,也為后文情節做了鋪墊。
5.小說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主要的性格特點?請簡要概括。(5分)
6.小說以“她的心里綻放出一朵燦爛的花,如魚兒一躍跳出冰涼的水面,擁抱溫暖”結尾,有何作用?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6分)
(三)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材料一:
2017年被稱為“新高考元年”——2014年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啟動上海、浙江高考綜合改革試點,兩地改革后的首批高中畢業生將參加高考。2014年發布的意見指出,當前招考制度下,唯分數論影響學生全面發展,一考定終身使學生學習負擔過重。“新高考”之下,學生的高考成績由“兩依據一參考”構成:“兩依據”指統考和學業水平考試;“一參考”即綜合素質評價。
今年浙江考生迎來全新的“3+3”高考模式:必考科目語數外3科統考,外語可考兩次,自選3科學業水平考試成績計入總成績,學業水平考試可一年兩考。目前已公布高考新方案的省區市,也大多采用這一模式。
上海、浙江兩地“3+3”新高考方案取消文理分科,打破傳統文科考“史地政”、理科考“物化生”的模式,考生可根據興趣和特長,從學業水平考試科目中任選3科成績計入高考總成績。根據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的數據,浙江省選擇傳統理科的學生由60%下降到17%,選擇傳統文科的由40%下降到10%,更多學生交叉選擇三門選考科目。
(摘編自新華社《2017年“新”高考前瞻:高考改革到底會取得哪些進展與突破?》)
材料二
同濟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廖宗廷和上海紐約大學中方招生辦主任周鴻都認為,高考改革是大學從“按分取人”轉向“看分+看人”錄取。
這樣的轉變最直接的體現,是今年復旦、上海交大、同濟、華東師大、華東理工等參加上海綜合評價錄取改革試點的9所高校校測面試環節。與以往高校自主招生除高考成績外,校測部分主要看考生面試表現不同的是,今年上海所有大學都采用了“高考成績(60%)+面試成績(30%)+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成績(10%)”的計分比例,而且在綜合評價資格初審和面試環節,各校都高度重視并充分使用《上海市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紀實報告》,把它作為招生選拔的重要參考。報告主要包括每位考生高中3年在校期間所展現的品德發展和公民素養、高中學業成績、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身心健康與藝術素養等方面的行為素養記錄,是上海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重中之重。
與“3+3"的考試科目選擇與組合相適應,上海的招生院校***了新的“***菜單”即“院校***組”,供考生選擇。由招生院校根據不同***(含***或大類)的科目要求和人才培養需要設置,一所高校可設置一個或多個“院校***組”,每個“院校***組”內可包含數量不等的***,同一“院校***組”內***可調劑。考生的選考科目只要有1門與該“院校***組”科目要求相同,即具有填報資格。
(摘編自《人民日報》《新高考,招錄方式新在哪兒》)
材料三
人們看到,高考綜合改革的實施,已經給基礎教育特別是高中帶來很多積極變化。上海正在推動高中學校根據學生選課情況探索走班教學,便于學生自主選擇科目。絕大部分高中學校都已根據師資、學生選科情況和校舍場地資源等,園地制宜,實施不同形式的走班教學。走班制的實施促進了高中教師的因材施教和高中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上海市教委主任蘇明告訴記者,除此之外,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課題研究和課題報告已經做得非常普遍。據上海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系統數據顯示,上海高三學生完成研究性學習報告50473個。為了創建研究性學習的高質量載體和平臺,目前83%的上海公辦高中都有創新實驗室。
在高考綜合改革的推動下,上海市教委、市文明辦、團市委等多家單位協同推進高中生志愿服務工作。截至2017年3月底,上海已認定的市、區兩級學生社會實踐基地1742個,共提供學生實踐崗位464633個。96%高三學生和73%高二學生,共計99619名高中學生,已完成60個學時的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
(摘編自《光明日報》《看“新高考”如何促學生素養全面發展》)
材料四
附注:在六選三的情況下,每個科目被選擇的平均比例為50%;七選三的情況下則為42.86%。
(資料來源:“陽光高考”)
7.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梳理,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8.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兩項是(5分)
A.新高考方案取消文理分科,浙江省選擇考“史地政”或“物化生”模式的學生均大幅下降,更多學生交叉選擇三門選考科目。
B.“院校***組”制度將若干***歸并在一起,有利于考生根據興趣與特長進行選擇,從而完全改變考生在高校招錄制度中被動的地位。
C.高考改革釋放出的多元化招生信號,已經倒逼中學關注學生的綜合素養,但要提升學生綜合素養不能僅靠學校一己之力。
D.走班制的實施能夠促進高中學生的個性化學習,也對教學資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在經濟發達地區才能推行走班制。
E.雖然物理可報考***涵蓋面最廣,但物理學習難度大,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因此,2017年上海和浙江考生選擇物理比例遠不及平均值。
9.根據上述材料,分別概括中學、高校在“新高考”中所面臨的挑戰。(4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瀧岡阡表
歐陽修
嗚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瀧岡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緩也,蓋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歲而孤。太夫人守節自誓;居窮,自力于衣食,以長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為吏廉,而好施與,喜賓客;其俸祿雖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為我累。”故其亡也,無一瓦之覆,一壟之植,以庇而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為汝家婦,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養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將有后也。吾之始歸也,汝父免于母喪方逾年,歲時祭祀,則必涕泣,曰:“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間御酒食,則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見之,以為新免于喪適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終身,未嘗不然。吾雖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養也。汝父為吏,常夜燭治官書,屢廢而嘆。吾問之,則曰:“此死獄也,我求其生不得爾。”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皆無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則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猶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顧乳者劍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嘆,曰:“術者謂我歲行在戌將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見兒之立也,后當以我語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語,吾耳熟焉,故能詳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無所矜飾而所為如此是真發于中者邪嗚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將有后也。汝其勉之!夫養不必豐,要于孝;利雖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學,咸平三年進士及第,為道州判官,泗綿二州推官;又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瀧岡。太夫人姓鄭氏,考諱德儀,世為江南名族。太夫人恭儉仁愛而有禮;初封福昌縣太君,進封樂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其家少微時,治其家以儉約,其后常不使過之,曰:“吾兒不能茍合于世,儉薄所以居患難也。”其后修貶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貧賤也,吾處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祿而養。又十有二年,烈官于朝,始得贈封其親。又十年,修為龍圖閣直學士,尚書吏部郎中,留守南京,太夫人以疾終于官舍,享年七十有二。
于是小子修乃列其世譜,具刻于碑,既又載我皇考崇公之遺訓,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鮮,遭時竊位,而幸全大節,不辱其先者,其來有自。
熙寧三年,歲次庚戌,四月辛酉朔,十有五日乙亥,男推誠、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觀文殿學士,特進,行兵部尚書,知青州軍州事,兼管內勸農使,充京東路安撫使,上柱國,樂安郡開國公,食邑四千三百戶,食實封一千二百戶,修表。
(選自《歐陽文忠公文集·卷二十五》,有刪節)
【注】阡,墓道,泛指墳墓。卜吉,安葬。喪俗中,葬地、葬日皆卜筮決定,若吉,方能行事。矧,況且。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無所矜飾/而所為/如此是真發于中者邪/嗚呼其心/厚于仁者邪/
B.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無所矜/飾而所為/如此是真發于中者邪/嗚呼/其心厚于仁者邪/
C.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無所矜/飾而所為如此/是真發于中者邪/嗚呼其心/厚于仁者邪/
D.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無所矜飾/而所為如此/是真發于中者邪/嗚呼/其心厚于仁者邪/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皇考,是對其亡父的尊稱,《離騷》中“朕皇考日伯庸”的“皇考”即此意。古人常用“考妣”稱去世的父母。
B.戌,地支之一。地支與天干搭配,可用來紀年、月、日、時。文中“歲行在戌”中的“戌”是用作紀時。
C.進士及第,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殿試者稱為進士,錄取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稱號。
D.食邑,中國古代諸侯封賜所屬卿、大夫作為世祿的田邑,因卿、大夫世代以采邑為食祿,故稱為食邑。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歐陽修的父親為吏清廉,樂善好施不留余財,同時居官仁厚,竭力為死囚謀生路。
B.歐陽修的母親多經患難,能安貧賤,面對夫君先逝、兒子貶謫,她都能安然對待。
C.作者列出所得封贈名號和官名,表明自己并未辜負父母的期望,呼應開篇“有待”。
D.全文構思巧妙,一碑雙表,敘寫父母往事,甸甸人情,表達了孝敬父母的主題。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故其亡也,無一瓦之覆、一壟之植以庇而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
(2)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鮮,遭時竊位,而幸全大節,不辱其先者,其來有自。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11分)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4~15題。
和子由四首·送春
蘇軾
夢里青春可得追?欲將詩句絆余暉。
酒闌病客惟思睡,蜜熟黃蜂亦懶飛。
芍藥櫻桃俱掃地,鬢絲禪榻兩忘機。
憑君借取法界觀,一洗人間萬事非。
【注】法界觀:佛教華嚴宗主張的證入法界的觀法。
14.下列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詩題交代寫作緣起。“和”的意思是“唱和”,本詩是詩人為應和弟弟蘇轍而寫的。
B.首聯呼應題目,表明“青春”雖然已難挽回,但仍能以寫詩度過余生的積極心態。
C.頷聯虛字運用巧妙,“惟”“亦”二字,相互呼應,既強化了語意,又形成了對比。
D.本詩章法綿密,語意前后勾連:頸聯上句關聯“夢里青春”,下句上承“酒闌病客”。
E.尾聯表達愿望,詩人希望借法界觀洗除世間之煩惱,反映出佛教思想對他的影響。
15.本詩二三聯抒發了怎樣的情感?這兩聯是如何借景抒情的?(6分)
(三)名句名篇默寫。(本題共1小題,5分)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韓愈在《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中,用比喻修辭描寫初春小雨的一句是“”。
(2)《阿房官賦》中“,”兩句,借釘頭之多,表現阿房官規模宏大,秦始皇生活紛奢。
(3)《琵琶行》中,以鳥獸啼鳴表現詩人謫居之地荒僻的詩句是“?”。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的使用,全都正確的一項是(3分)
應當承認,像這樣貧困連片地區的脫貧工作,確實不能一蹴而就,不過在精準扶貧的背景下,教育問題需要優先考慮。
毋庸置疑,任何急功近利的創作行為都將會受到市場的懲罰,成功從來就沒有捷徑,想要獲得成功,就必須登高自卑。
高三的主要壓力來自考試,每次公布成績,教室里就會出現哀鴻遍野的狀況,但這樣的壓力也能培養學生的頑強意志。
真正成熟的人做事不疾不徐,說話不瘟不火,有公正的判斷力,善于溝通協調,面對相反意見也能承擔起調停的責任。
黃果樹瀑布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以水勢浩大著稱,遠遠就可聽見瀑布撞擊山崖的瓦釜雷鳴之聲,顯得十分壯觀。
面對“熊孩子”的種種錯誤,家長的確應批評教育,但要把握好度,不可過分苛責,不為已甚應該是非常明智的選擇。
A.B.C.D.
18.下列選項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3分)
A.2018年平昌冬奧會花樣滑冰男單自由滑比賽結束,衛冕冠軍羽生結弦獲得金牌,成為自1952年以來,首位連續蟬聯冬奧會男單冠軍的選手。
B.交通部門指出,今年“春運”形勢相當嚴峻,各運輸單位要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高度負責的態度,把“春運”工作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C.在新一輪人事調整中,一些女性以市委書記、市長的身影出現在公眾視野,近日邱麗新當選黃岡市市長,成為黃岡建市以來的第二位女市長。
D.許多人都知道在遇到危險或緊急情況時撥打報警***110,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能否利用微信報警呢?日前山東警方已把這一設想變成了現實。
19.下列各句中,表達得體的一句是(3分)
A.在歡迎張篤行重回母校的晚會上,主持人發言:“這套叢書,收錄了多位大師的作品,張先生的作品忝列其首。”
B.父親季堯是著名學者,兒子季舜也新晉教授,朋友真誠贊美季氏父子說:“季氏伯仲,一門雙杰,虎父無犬子!”
C.為恭賀張老師喬遷新居,我送上畫作,對張老師說:“學生水平有限,畫藝不精,敬奉涂鴉之作,權當補壁。”
D.小李大學畢業求職,在自薦信中寫道:“雖然我只有本科學歷,但能力不遜于研究生,請領導任人唯賢.唯才是用。”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6分)
我們的知識體系是通過課內外的閱讀逐漸建立起來的。課內閱讀學習***,課外閱讀提升能力,,構成完整的知識體系。讀書不僅對我們的學習起著作用,。我們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或學習榜樣,在閱讀他們的事跡材料時,,從而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質。
21.下面一則文稿在表達上有五處不妥當,請說明如何修改。(5分)
通知
各位家長:
春光明媚,惠風和暢。茲定于2018年3月30日在我校報告廳召開高三年級家長會。我們將傳達今年高考改革的形勢,通報第二次模擬考試情況,與大家磋商高考沖刺復習事宜。請務必準時到會。
2018年3月25日
×××中學
四、寫作(60分)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下面是關于素養的一些關鍵詞:國家認同、責任擔當、人文情懷、國際理解、理性思維、自我管理、批判質疑、健全人格、審美情趣……
在你看來,哪些素養對于現代中學生最為重要?請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詞來表達你的思考,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選好關鍵詞,使之形成有機的關聯;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語文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9分)
1.(3分)A(B分析不合文意。比較前提正當,不一定能得出有益的結果;C誤解文意。“把世界維度下的中國彩陶變成了中國自己的彩陶”不是批判的積極意義;D不合文意,“彌合多元文明的差距”不是比較文明的意義)
2.(3分)D(“希臘石頭與北齊佛造像之例”屬于文明比較中“從核心價值觀念到具體的物”的范疇)
3.(3分)B(強加因果,無法推出“宏觀的文明比較不如微觀的文明比較有價值”)
(二)(14分)
4.(3分)B(“獲得了生活的力量”理解錯誤。)
5.(5分)自卑白憐;自尊心強;聰明勤奮;孝順聽話;敏感固執。(一點1分,共5分,意思相近即可)
6.(6分)與前文對比,形象地表達了“她”走出自卑,遠離憂傷,獲得自信的喜悅;呼應前文,使結構完整;運用比喻,具有文采,富有意蘊。(一點2分,意思相近即可)
(三)(12分)
7.(3分)B(“面試成績”應為“綜合素質評價”)
8.(5分)AC(B“完全改變”有誤;D“只有在經濟發達地區才能推行走班制”有誤;E歸因于“物理學習難度大,學生缺乏學習興趣”有誤。選對一項給2分,選對兩項給5分,選三項及以上不給分)
9.(4分)示例:
中學:如何科學安排走班教學;如何促進學生素養的全面發展。
高校:如何適應學生科目的選擇與組合,科學設置“院校***組”;如何參考綜合素質評價,選拔人才。(一點1分,意思相近即可)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19分)
10.(3分)D
11.(3分)B(此處“戌”是用作紀年)
12.(3分)D(“表達了孝敬父母的主題”錯誤)
13.(10分)(1)(5分)所以他去世后,沒有留下一間屋、一壟地來庇護我們,作為生活的依托,我依靠什么而能夠堅守節操呢?(“一瓦之覆、一壟之植”、“庇”、“何恃”各1分,大意2分)
(2)(5分)使(人們)知道我歐陽修德行淺薄能力微小,只是遇到時機才得到高位,卻有幸保全大節,沒有辱及先祖,這是有來由的。(“俾”、“德薄能鮮”“全”各1分,大意2分)
(二)(11分)
14.(5分)BC(B“仍能以寫詩度過余生的積極心態”理解錯誤;C“形成了對比”分析錯誤。選對一項給2分,選對兩項給5分,選三項及以上不給分)
15.(6分)(1)老病無聊、青春不再的感傷;忘卻煩惱、泯除機心的愿望。(2分)頷聯下句描寫黃蜂在蜜熟之際也不采蜜,以黃蜂之懶,間接寫出自己的心灰意懶。(2分)頸聯上句描寫芍藥櫻桃花凋零,表明春色不再,表達傷春傷己之情。(2分)
(三)(5分)
16.(5分)(1)天街小雨潤如酥(2)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3)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7.(3分)A(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子就成功;
登高自卑:做事應腳踏實地從小事做起;哀鴻遍野:形容到處都是***呼號、流離失所的災民的悲慘景象;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悶,也不過火;瓦釜雷鳴:比喻無德無才的人占據高位,威風一時;不為已甚:不做太過分的事,多指對人的責備或處罰適可而止)
18.(3分)D(A項“連續蟬聯”語意重復;B項成分殘缺,可在“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前加“本著”;C項“以市委書記、市長的身影”搭配不當,應為“以市委書記、市長的身份”)
19.(3分)C(A項“忝列”謙辭使用對象錯誤。B項“伯仲”指兄弟,語義理解錯誤。D項“請領導任人唯賢,唯才是用”不符合白薦情境,也包含以賢才白詡之意,顯得白高白大)
20.(6分)課內課外的知識融會貫通而且對道德品質的提高也起著作用我們無形中會受到積極影響
21.(5分)
示例:(1)“春光明媚,惠風和暢”,刪去。(2)補出具體開會時間。(3)將“傳達”改為“分析”。(4)將“磋商”改為“討論”。(5)落款處時間放在最后一行。
四、寫作(60分)
22.(60分)參考2017年高考作文評分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