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媒體評為“打工皇帝”的蒲曉東,好不容易擁有自己江山——銀來集團。然而,官網上“立金融報國之志,圓民富國強之愿”的企業使命還言猶在耳,銀來集團卻已身陷多事之秋。
4月3日消息,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上市公司“ST創興”(600193.SH)前高管蒲曉東創立的上海銀來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銀來集團”)已深陷泥潭。旗下銀來資產發布的理財產品逾期難兌,已被經偵立案。此外,旗下P2P平臺小袋金服也深陷逾期,遭遇監管勸退。
旗下銀來資產逾期
銀來集團是一家集資產管理、產業投資和金融服務運營于一體的綜合金融服務公司。公司在健康管理、現代農業、影視文化、環保科技、TMT·金融和產業地產等領域均有布局。
據天眼查顯示,銀來資產為銀來集團下屬子公司,銀來集團持股40%為第一大股東。自然人夏小平和唐罡分別持股30%。銀來集團則由蒲曉東、夏小平、潘朋朋、唐罡4人共同創立,蒲曉東持股40%為第一股東。
早在2018年10月,就有投資人爆料,稱自己購買的銀來資產理財產品出現逾期無法兌付的情況。
今年1月,銀來資產三大股東蒲曉東、夏小平、唐罡也向投資人公開發布“還款承諾書”,承諾在三年內還清債權人的本金及收益,并“以銀來集團及其被***司的全部資產兜底擔保”。確保不轉移資產、不抽逃資金,直至兌付完畢。
據了解,逾期產品的借款方主要是銀來體系內的天長、神山等地產項目,借款項目均由銀來集團旗下的上海銀康健康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投資。
旗下P2P小袋金服逾期注銷
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
在銀來資產的理財產品逾期難兌的同時,銀來集團全資控股的P2P平臺小袋金服也因深陷逾期,遭到浦東金融辦注銷的建議。
據天眼查顯示,小袋金服的運營主體是上海銀來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由銀來集團全資控股,2015年10月上線運營,存管銀行為上海華瑞銀行。
小袋金服主要從事企業貸款,分為寶商貸、車商周轉、企業周轉三類。借款金額大多在7萬-50萬元之間,借款期限在30天到180天不等,年化收益最低為7.5%,最高可達12.5%。
從2018年8月份開始,小袋金服便被曝出接連逾期的情況。8月9日,小袋金服也在官網發布了逾期公告。
目前,平臺待收103.09萬元,逾期金額為565.6萬元,其中62萬元逾期90天以上,已累計代償245.58萬元。
2019年3月1日,上海策鑫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作為債權收購方接收了小袋金服借款人催收兌付和客服工作。
但在3月29日,小袋金服在官網發布公告,稱上海策鑫方面因資金周轉問題,其承諾的最低10%的兌付比例也無法準時兌付。
3月28日,小袋金服表示已與浦東金融辦溝通,相關部門給出按法定程序妥善處置逾期標的并最終注銷公司的建議。目前,小袋金服也已宣布關閉充值和提現關口,與華瑞銀行終止存管協議。
至此,也意味著銀來集團的互金之路宣告結束。
曾遭“拉橫幅***”
其實,早在2018年5月,銀來集團就曾遭投資者“拉橫幅***”。
2018年5月7日,十余人在銀來集團上海總部大樓下拉起“銀來集團,承擔責任,還我血汗錢”的橫幅。
隨后,銀來集團官網發布《關于魔匣(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聲明》。稱其持有的魔匣科技股權是范文超向集團借款逾期的股權質押,集團從未參與魔匣科技的經營,也未從魔匣科技獲利。
據天眼查顯示,魔匣科技成立于2015年,法人為范文超,持股31%,是魔匣科技的創始人。但截至2019年4月4日,天眼查顯示銀來集團仍持有魔匣科技20%的股權,且范文超也仍持有魔匣科技31%的股權。
設立線下門店高息誘惑
截至2019年4月4日,銀來集團對外總共投資15家公司,有7家是全資控股,其中銀來資產專注于資產管理、財富管理、投資銀行和互聯網金融。
據此前媒體報道,銀來資產總公司融資額每月過億,每個門店融資額也達千萬元。
銀來資產官網顯示,自2014以來,銀來資產陸續在福州、廣州、上海、北京、深圳、南京、濟南、武漢、舟山、徐州等多地開設分公司與線下門店。
據從銀來資產的線下門店了解,銀來資產債權類產品是銀來資產公司先把錢借給需要資金的企業,然后形成債權銷售給投資人。
銀來資產設立的理財產品眾多,但都呈現“高收益率”特點。據投資人提供的一張2017年產品收益表顯示,個別產品3個月到期付息的收益率就達到7.5%,部分產品18個月到期付息的收益率能達到13.5%。如此之高的收益的確能吸引不少客戶。
實際上,除了銀來資產,開設線下門店、資金鏈斷裂、產品逾期難兌的例子近年來不勝枚舉。“錢寶網”、“善林金融”便是前車之鑒。
有業內***人士表示,此類公司善用合法外衣進行包裝。如通過背靠知名企業為其背書、借助廣告商的名氣或開發APP吸引廣大投資者的方式提高產品合法性,再利用一些金融理財或其他盈利模式的外殼提升投資回報的可信度。但實際上,只能以借新還舊的模式來運行,直至資金鏈斷裂。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表示,此類產品存在高收益誘餌,投資者需拒絕誘惑,遠離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