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川牛膝能代替土牛膝嗎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土川牛膝的功效與作用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古人對事物認識多有取類比象,牛膝因為莖中之粗大膨起,像牛的膝蓋,所以古人取名為牛膝,古人講究以形類形,這就意味著牛膝可讓人的膝關節(jié)變得結實堅硬。《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又稱百倍,有力氣變百倍之強壯作用,所以牛膝補益肝腎強筋骨。觀牛膝藥材長又細又長,深深向地下扎去,所以它有引血下行之功效。
牛膝味苦、酸,甘,性平。歸肝、腎經(jīng)。功于補肝腎,強筋骨,逐瘀通經(jīng),引火(血)下行。具有破血通經(jīng),強筋蠲痹的作用。常用于治療癥瘕,眩暈,痿證,淋證,胞衣不下,風寒濕痹,濕熱痹等病證。本品走而能補,性善下行,故入肝腎,可填骨髓,強壯腰腎。
牛膝味酸而入肝。其次微苦,苦可堅腎陰。另還略甘,酸甘化陰,酸味和甘味兩味可化生陰液。生活中如山楂味酸而甜,放到嘴里可迅速分泌津液,而津液為陰,精血亦是屬陰,牛膝可補肝腎之陰。
非牛膝不過膝。如人膝蓋有問題,大夫開方時必用牛膝,牛膝引藥下行,整個方子的藥性就會下走,把陰液下來引到膝關節(jié),像潤滑油一樣滋潤關節(jié)。另牛膝可疏通經(jīng)絡,流利骨節(jié)。身體疼痛為不榮和不通。不榮是缺氣血,不通有瘀滯,牛膝一補二通,可止痛。
凡物之根皆橫生,而牛膝獨直下,其長細而韌,酷似人筋,所以能舒筋通脈,下血降氣,為諸下達藥之先導也。筋屬肝,肝藏血,能舒筋之藥,俱能治血,故又為通利血脈之品。
牛膝乃足厥陰、少陰之藥。所主之藥,大抵得酒則能補肝、腎,生用則能去惡血,二者而已。其治腰膝骨痛、足痿陰消,失溺、久瘧、傷中少氣諸病,非取其補肝腎之功歟。其治癥瘕、心腹諸痛、癰腫惡瘡、金瘡折傷、喉齒、淋痛、尿血、經(jīng)候、胎產(chǎn)諸病,非取其去惡血之功歟。經(jīng)閉未久,疑似有娠者勿用;上焦藥中勿入;血崩不止者忌之。即崩漏、帶下、遺精、小便失禁、陰挺、脫肛、孕婦等忌用;有耗氣、導氣下陷、傷血、引血下行之弊,不宜久服。
引經(jīng)藥是引領著方劑中其他藥物到達疾病發(fā)作之地。牛膝可以引領藥物到達下肢、腰膝和雙足。牛膝能引諸藥下行,筋骨痛風在下者,宜加用之。臨床常見藥對為桔梗和牛膝。桔梗載藥上行,牛膝引藥下行,一上一下則能調(diào)動諸藥,使得諸藥上下暢行。
引而下行是牛膝獨特的功效。牛膝將血液向下運送,還可將惡血向下排出,即引好血下行逐惡血下出。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記載:逐血氣,《名醫(yī)別錄》載牛膝療婦人月水不通。如腹中、下肢關節(jié)有瘀血阻滯疼痛,用牛膝配合活血藥治療往往能事半功倍。
牛膝可利尿通淋引水下行。下焦水道不通會有小便不利、淋證等癥狀,陽虛水泛水飲阻滯水道,三焦不行小便不通,可加牛膝緩解。
牛膝還可以引熱下行,因為不論實熱虛熱都附著于氣血,隨氣血升降。上焦熱證加牛膝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臨床常用的有川牛膝與懷牛膝、土牛膝三個品種,由于三者的來源不同,其功效及臨床應用又有一定的區(qū)別。
川牛膝
川牛膝為竟科植物麻牛膝的根,長于引血下行、活血通經(jīng)、通利關節(jié)、消腫止痛,以活血為主,多用于經(jīng)血不調(diào)、瘀血腹痛、難產(chǎn)、胞衣不下、跌打損傷等。常以酒炒用。
懷牛膝
懷牛膝為苑科植物牛膝的根,長于補肝腎、強筋骨,多用于肝腎不足、腰膝酸軟,或久患風濕痹痛而肝腎虧損等癥,常以鹽炒用。
土牛膝
土牛膝為苑科植物牛膝的野生種的根莖,長于清熱瀉火解毒、通淋利尿,多用于治療白喉、咽喉腫痛、口舌生瘡、淋病、尿血、癰疽等癥。
總的而言,川牛膝偏于逐瘀血;懷牛膝偏于補肝;土牛膝則偏于解毒。
臨床常用牛膝配杜仲。牛膝善走下部血分,長于活血祛瘀,通經(jīng)止痛,尚有補肝腎,強筋骨作用;杜仲溫補而潤,以補肝腎,強筋骨見長。二藥配用,相互促進,補肝腎,強筋骨,活血通經(jīng)止痛作用增強。適用于肝腎不足之腰膝酸軟疼痛無力,風濕痹痛日久而見肝腎不足者。
牛膝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入佳品,又被稱為“百倍”,謂其“味苦、酸平,無毒性,主濕寒痿痹,四肢拘攣,膝痛不能屈,逐氣血,傷熱火爛,打胎;久服益身耐老”。《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仍未將牛膝分懷、川牛膝。明朝清代以后始分成云牛膝、懷牛膝、土牛膝、川牛膝等好幾個種類。《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將牛膝分成懷、川牛膝二種。牛膝是中醫(yī)臨床常用中藥之一,因為基源的不一樣,二者的特性和作用各有不同,臨床醫(yī)學運用時要留意區(qū)別。
來源于特性異同
懷牛膝,又被稱為牛膝,是莧科綠色植物牛膝的干燥根,主產(chǎn)區(qū)于河南焦作市地域,是河南知名的四大懷藥之一。牛膝呈長細圓柱形,伸直或稍彎折。表面土黃色或淡棕色,有稍微的歪曲的細縱皺褶、排序稀少的主根痕和橫長皮孔樣的凸起。質硬脆,易斷裂,返潮后變松,橫斷面平整,淡棕色,略呈角質層樣而油潤,管理中心維管束韌皮部很大,紅褐色,其頸靜脈散有大部分紅褐色斑點狀維管束,時斷時續(xù)排成2~4輪。氣微,味甜甜的而稍苦味。
川牛膝是莧科綠色植物川牛膝的干燥根,主產(chǎn)區(qū)于四川、云南省、貴州省、福建省等地。呈近圓柱形,微歪曲,往下略細或有極少數(shù)發(fā)枝,長30~60cm,直徑0.5~3cm。表面黃棕色或黑褐色,具縱皺褶、支根痕和大部分橫長的皮孔樣凸起。質韌,不容易斷裂,橫斷面淡黃色或黃棕色,維管束斑點狀,排成數(shù)輪同舟環(huán)。氣微,味甜。
藥理學活力異同
懷牛膝關鍵相關成分是以齊墩果酸為苷元的三萜人參皂甙、甲基促褪皮甾酮、牛膝甾酮、肽含糖量、營養(yǎng)元素等,具備抗生孕、抗懷孕初期、降血壓、抗凝、止疼等功效。川牛膝含黃酮類、香豆素類、三萜人參皂甙、牛膝谷甾醇、脫醛固酮、含糖量、碳水化合物等成分,具備激動孑宮肌漿網(wǎng)、降血脂、有利排尿、降低血脂、降血脂、抗感染藥、止痛等功效。川牛膝和懷牛膝并無好壞之分,從藥用價值推斷,二者均可用以氣滯血瘀癥狀,而懷牛膝兼具滋補之功,可用以腎精不足之證。
臨床醫(yī)學運用異同
懷牛膝可逐瘀通脈,補虛,強筋壯骨,利尿通淋,引血下滑,用以肝郁腎虛,經(jīng)痛,腰膝酸疼,骨筋乏力,淋證,浮腫,頭疼,暈眩,牙疼,口瘡潰瘍,嘔血,衄血。川牛膝可逐瘀通脈,利通骨關節(jié),利尿通淋,用以肝郁腎虛癥瘕,衣包下不來,跌撲損害,風濕病痹痛,足痿經(jīng)攣,尿道出血。
現(xiàn)階段大部分中醫(yī)覺得懷牛膝善于補虛、強筋壯骨,多制用;而川牛膝多生用,善逐瘀通脈,利通骨關節(jié),但凡風濕病痹痛不管熱寒都可以采用。一般來說,七寶美髯丹、鎮(zhèn)肝熄風湯、獨活寄生湯、玉女煎等方藥可挑選懷牛膝;左歸丸、濟川煎、三妙丸、四妙丸、天麻鉤藤飲、血府逐瘀湯等方藥時可挑選川牛膝,實際可依據(jù)病人癥型靈活調(diào)節(jié)。
功效差不多,只是懷牛膝偏于滋補腰腎,強筋健骨,川牛膝偏于活血通經(jīng),祛風除濕。
土牛膝,懷牛膝、川牛膝是三種藥,有分別
土牛膝為雙子葉植物藥莧科植物牛膝的野生種及柳葉牛膝、粗毛牛膝等的根和根莖,功效主治:活血散瘀,祛濕利尿,清熱解毒。治淋病,尿血,婦女經(jīng)閉,癥瘕,風濕夫節(jié)痛,腳氣,水腫,痢疾,瘧疾,白喉,癰腫,跌打損傷。
懷牛膝為莧科多年生藥用草本植物,功能主治:補肝腎,強筋骨,逐瘀通經(jīng),引血下行。用于腰膝酸痛,筋骨無力,經(jīng)閉癥瘕,肝陽眩暈。
川牛膝為莧科植物川牛膝的干燥根【功能主治】逐瘀通經(jīng),通利關節(jié),利尿通淋。用于經(jīng)閉癥瘕,胞衣不下,關節(jié)痹痛,足痿筋攣,尿血血淋,跌撲損傷
病情分析:
三種牛膝有川牛膝、懷牛膝、土牛膝之分。
指導意見:
川牛膝偏于逐瘀血;懷牛膝偏于補肝腎;土牛膝則偏于解毒。
產(chǎn)地和主要藥用價值不同。
1,土牛膝:主要分布于我國臺灣、廣東、四川、云南,具有活血祛瘀,瀉火解毒,利尿通淋之功
效,主治閉經(jīng),跌打損傷,風濕關節(jié)痛,痢疾,白喉,咽喉腫痛,瘡癰,淋證,水腫。
2,懷牛膝:主要產(chǎn)地河南焦作,側重補肝腎強筋骨,用于肝腎不足引起的
筋骨酸軟、腰膝疼痛。
3,川牛膝:主要產(chǎn)地是四川,功效有破血通經(jīng),祛風濕,用于血瘀經(jīng)閉及風濕痛,性善下行,專治
上炎之火及上部出血,故常用于虛火上炎或血熱上沖之目赤、咽腫、吐血、衄血等癥。
擴展資料:
土牛膝與懷牛膝、川牛膝三種藥物詳細介紹:
1,土牛膝
(1)入藥部位:植物牛膝的野生種及柳葉牛膝、粗毛牛膝、鈍葉土牛膝的根及根莖。
(2)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敷;或搗汁滴耳;或研末
吹喉。
(3)相關配伍:
①治水疔:土牛膝不拘多少,搗爛入鹽少許,和勻敷疔上,半日即愈。(《瘍醫(yī)大全》)
②治瘰:用杜牛膝搗敷,縛其上,一日一易。(《脈因證冶》)
③治爛瘡:累治不可者,用杜牛膝并鹽泥搗攔,敷患處。(《普濟方》)
(4)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除去莖葉,洗凈,鮮用或曬干。
(5)炮制***: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噴淋清水,稍潤,切斜薄片或不規(guī)則的段狀,干燥。
2,懷牛膝
(1)入藥部位:牛膝的野生種及柳葉牛膝、粗毛牛膝等的根和根莖
(2)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25克(鮮者50~100克)。外用:搗敷,搗汁滴耳或研末吹喉。
(3)炮制***:揀去雜質,洗凈,潤透切段,曬干。
(4)適宜人群:
①三高(高血脂、高血壓、高膽固醇)人群。
②欲改善肝功能者(各類肝炎、脂肪肝、肝硬化患者)。
③免疫力低下、體質虛弱、易感冒人群。
④體內(nèi)缺乏鋅、錳的青少年及成年人士。
⑤欲預防骨質疏松,骨軟化,肌肉抽搐,痙攣的人士。
⑥膽、腎、膀胱、尿道結石患者。?⑦延緩衰老者。
3,川牛膝
(1)入藥部位:秋、冬二季采挖,除去蘆頭、須根及泥沙,炕或曬至半干,堆放回潤,再炕干或曬
干。
(2)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0g;或入丸、散;或泡酒。
(3)禁/宜人群:婦女月經(jīng)過多,妊娠,夢遺滑精者忌用。
(4)炮制***:川牛膝,除去雜質及蘆頭,洗凈,潤透,切薄片,干燥。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