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胃功能三項檢查g17是什么意思,以及g17胃功能正常值范圍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nèi)容偏長哪個,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您這個應該是胃泌素G17的數(shù)值;研究表明,胃癌患者可出現(xiàn)血清G17水平升高,我國早期胃癌篩查方案中建議,當PGⅠ≤70ug/L,PGR≤7.0,且G17≤1pmol/L或G17≥15pmol/L,這與胃癌高風險相關,建議您應進行胃鏡檢查。
胃功能三項檢查是一項血抽血檢查,是準確診斷早期胃癌的利器。它的檢查項目主要包括血清胃泌素(G-17)、胃蛋白酶1和胃蛋白酶2,三項。血清胃泌素是一種主要有胃竇和十二指腸的這細胞分泌的胃腸激素,對調(diào)節(jié)消化道功能和維持其結構完整有重要作用,是反映胃黏膜損傷情況的重要指標。胃蛋白酶不僅有助于判斷胃黏膜是否萎縮,也可以明確萎縮累及的部位以及嚴重程度,用以評估胃部疾病風險性的指標,在國際上,胃功能三項被稱之為“血清學活檢”。
Pg11偏高PGIG17偏低
PGI的異常主要和胃底腺粘膜的病變有關,PGII的異常往往和胃竇部的病變有關,從你的胃功能三項指標來看,PGI在正常值范圍內(nèi),但是比正常人均值(140-160)偏高一點;PGII偏高,已經(jīng)超過臨界值;比值在正常范圍內(nèi),但是比正常人均值偏低。
結論:首先懷疑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建議進行幽門螺桿菌的檢測,如果是感染,需喲啊治療,因為已經(jīng)對胃粘膜造成損害;其次,如果排除幽門螺桿菌的感染,那主要就是輕度潰瘍(胃竇或十二指腸部位),暫時問題不大,可以不用治療,改善飲食條件,多吃養(yǎng)胃的食物,少吃辛辣食品,調(diào)整到不適癥狀消失后在進行胃蛋白酶原的檢測,應該會回復正常。
胃泌素低也可能表示存在健康問題,如甲狀腺機能減退等
總的來說你的胃又問題少喝酒多運動去醫(yī)院正規(guī)醫(yī)院做全化驗去醫(yī)院做化驗要全的各項都得查
當然,除了胃鏡檢查,還有很多胃部的常規(guī)檢查:
腹部透視或腹部平片
胃鋇餐檢查
特殊檢查:胃腸道低張力雙對比造影、臟壁造影、腹腔血管造影、X線電影攝影及錄像檢查
其中,胃超聲檢查是指患者空腹服用造影劑后進行的胃、十二指腸B超檢查。口服胃造影劑的作用為迅速消除胃腸內(nèi)氣體、黏液的偽像干擾,在胃、腸腔形成一種均勻分布的較強回聲界面。
胃超聲檢查無痛苦、無創(chuàng)傷,無損害。服用造影劑后沒有出現(xiàn)任何不良反應。
胃功能三項檢查——準確診斷早期胃癌的利器
血清胃功能檢測是一種通過抽取人靜脈血2~3ml(空腹),測定其中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Ⅰ、Ⅱ,并加以綜合分析從而輔助診斷胃黏膜疾病的***,其核心指標為G-17,是一項無創(chuàng)、無痛、安全、經(jīng)濟的胃病檢測***。
血清胃泌素是主要由胃竇和十二指腸G細胞分泌的胃腸激素,對調(diào)節(jié)消化道功能有重要作用。在以胃竇萎縮為主的萎縮性胃炎中,胃竇黏膜萎縮可導致G細胞數(shù)量減少,G-17分泌減少,從而使血液循環(huán)中G-17含量降低,因此血清G-17水平可作為胃竇萎縮性胃炎的血清標記物。
PG(胃蛋白酶原)為胃黏膜分泌的一種天冬氨酸蛋白酶前體。研究表明,PGⅠ和PGⅡ水平與胃竇、胃體慢性炎癥的活動和程度呈正相關,胃蛋白酶原比值PGR(PGI/PGII)與后兩者呈負相關。
雖然以上的檢查都很重要,但是胃鏡是胃病檢查的“金標準”,也是診斷早期胃癌的唯一有效***。針對胃癌,維康達(替吉奧膠囊)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不能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胃癌,胃腸道素副作用小,療效顯著。對于胃癌,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才是正道。
普通胃鏡
普通胃鏡檢查要用一根細長的管子從受檢者的嘴中伸入,經(jīng)由食道再到胃,直到十二指腸。患者在檢查時可放松全身,口向下微微傾斜讓口水自然流出,用口或鼻緩慢深呼吸,可明顯減輕胃鏡檢查的不適感。
無痛胃鏡
相比傳統(tǒng)胃鏡,它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患者檢查時不會感到痛苦,患者在睡眠過程中完成胃鏡檢查。無痛胃鏡的全麻,需要***的麻醉師來操作。在此,要特別說明的是,在歐美國家做胃鏡都是全麻無痛的。
膠囊胃鏡
患者隨水吞下一粒膠囊,醫(yī)生通過軟件實時精確操控體外磁場來控制膠囊運動,可全面觀察胃粘膜,并按需要可對病灶重點進行拍攝照片。
胃部出現(xiàn)問題,胃鏡就像一個繞不過去的坎,但是現(xiàn)在我們有無痛胃鏡和膠囊胃鏡,所以及時就醫(yī)才是良策。
什么是慢性萎縮性胃炎?
慢性萎縮性胃炎(CAG)是慢性胃炎的一種類型,呈局限性或廣泛性的胃粘膜固有腺萎縮(數(shù)量減少,功能下降),常伴有腸上皮化生及炎性反應。本病的發(fā)生率及萎縮程度與年齡正相關,故有人認為慢性萎縮性胃炎是中老年胃粘膜的退行性變,是一種“半生理”現(xiàn)象。胃癌高發(fā)區(qū)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fā)病率比低發(fā)區(qū)高。
臨床表現(xiàn)多為食欲減退、惡心、噯氣、上腹部飽脹或鈍痛等,屬于中醫(yī)胃脘痛或胃痞癥的范疇;有一定的癌變幾率。世衛(wèi)組織將其列為胃癌前狀態(tài),尤其是伴有腸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癌變幾率更大。
由于其癥狀沒有特異性,容易被忽視,加之許多病人拒絕胃鏡,所以往往會錯過治療的“不可逆轉點”,貽誤最佳治療時機。
由于本病發(fā)病率高,且臨床上常反復發(fā)作,不易治愈,又與胃癌的***密切,所以要引起醫(yī)生和患者的高度重視。
萎縮性胃炎有什么臨床表現(xiàn)?
一些病人沒有癥狀,即使有癥狀也缺乏特異性,而且與病變程度并不完全一致。所以,僅憑癥狀很難與非萎縮性胃炎相區(qū)別。
一些患者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癥狀如上腹隱痛、胃脘飽脹、消瘦乏力、食欲減退、也有患者有反胃酸等癥狀,少數(shù)患者還有貧血、舌炎、腹瀉等,個別病人伴粘膜糜爛、上腹痛較明顯,并出現(xiàn)出血。
胃鏡下表現(xiàn)為:黏膜紅白相間,以白為主,皺襞變細或平坦,黏膜血管顯露,以及黏膜呈顆粒或結節(jié)狀等,亦有粘膜糜爛,出血現(xiàn)象。
胃黏膜活檢組織病理學檢查顯示黏膜固有腺體減少,代之以幽門腺化生或腸腺化生,間質(zhì)炎癥浸潤顯著。
上圖:中度萎縮性胃竇炎伴輕度腸化內(nèi)鏡與病理圖片
萎縮性胃炎的分類
1973年,Strickland等根據(jù)萎縮性胃炎血清免疫學檢查與胃內(nèi)病變的分布,將其分為A型與B型兩個獨立的類型。
一、A型萎縮性胃炎
A型萎縮性胃炎病變主要見于胃體部,多彌漫性分布,胃竇粘膜一般正常,血清壁細胞抗體陽性,血清胃泌素增高,胃酸和內(nèi)因子分泌減少或缺少,易發(fā)生惡性貧血,又稱為自身免疫性胃炎。
二、B型萎縮性胃炎
B型萎縮性胃炎病變多見于胃竇部,呈多灶性分布,血清壁細胞抗體陰性,血清胃泌素多正常,胃酸分泌正常或輕度減低,無惡性貧血,較易并發(fā)胃癌,這是一種單純性萎縮性胃炎。
在我國,B型萎縮性胃炎為多見,A型萎縮性胃炎很少見。
按照萎縮的程度,還可分三級:
輕度:胃竇部淺層腺體呈局灶性萎縮,減少,而大小彎腺體正常。
中度:胃竇部及小彎腺體均有萎縮,減少,切范圍較輕度廣泛。
重度:胃竇部大部分萎縮﹑減少,僅殘留少數(shù)原有腺體,大﹑小彎及彎腺體萎
縮;或粘膜顯著變薄,原有腺體完全萎縮﹑消失,而代之以化生腺體。
萎縮性胃炎的發(fā)病原因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fā)病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一、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的繼續(xù)
二、遺傳因素
慢性萎縮性胃炎病人的第一代親屬間,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fā)病率明顯增高,惡性貧血的遺傳因素也很明顯。
三、重金屬接觸
鉛、汞、碲、銅及鋅等對胃粘膜都有一定的損傷作用。
四、放射性因素
大劑量放射治療或檢查,長期接觸放射源等,可使胃黏膜損傷甚至萎縮。
五、缺鐵性貧血
六、膽汁或十二指腸液反流
由于幽門括約肌功能失調(diào)或胃空腸吻合術后,膽汁或十二指腸液可反流至胃內(nèi),并破壞胃粘膜屏障,促使胃蛋白酶反散至粘膜內(nèi)引起一系列病理變化,從而導致慢性淺表性胃炎,并可發(fā)展為慢性萎縮性胃炎。
七、免疫因素
在萎縮性胃炎,特別是胃體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縮粘膜的漿細胞內(nèi),常可找到壁細胞抗體或內(nèi)因子抗體,故認為自身免疫反應是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有關病因。
八、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
60%~90%的慢性胃炎患者出現(xiàn)HP感染,而且HP的感染程度與胃粘膜炎癥程度呈正相關關系,HP感染是慢性胃炎和萎縮性胃炎的重要病因。
九、不良生活習慣
飲食不當、長期嗜煙酒、濫用藥物、以及胃大部切除術后,分泌胃泌素的胃竇區(qū)切除,致使胃粘膜營養(yǎng)障礙等,均易導致胃粘膜受損而發(fā)生萎縮、炎癥變化。
萎縮性胃炎的檢查和診斷
主要依靠胃鏡檢查和病理活組織檢查發(fā)現(xiàn)。胃鏡診斷包括病變部位、萎縮程度、腸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程度。
胃鏡下可見:
①胃黏膜顏色變淡;
②黏膜下血管透見;
③黏膜皺襞細小甚至消失;
④當萎縮性胃炎伴有腺體頸部過度增生或腸上皮化生時,黏膜表面粗糙不平,呈顆粒狀或結節(jié)狀,有時可見假息肉形成,而黏膜下血管顯露的特征常被掩蓋;
⑤萎縮黏膜脆性增加,易出血,并可有糜爛灶;
⑥萎縮性胃炎可同時伴有慢性淺表性胃炎的表現(xiàn),如充血紅斑、附著黏液,以及反光增強等。
簡單概括為:
黏膜紅白相間,以白為主,皺襞變細或平坦,黏膜血管顯露,以及黏膜呈顆粒或結節(jié)狀等,或有粘膜糜爛,出血現(xiàn)象。
另外,少數(shù)伴有惡性貧血患者的血清免疫學檢查發(fā)現(xiàn)壁細胞抗體(PCA)、內(nèi)因子抗體(IFA)陽性。
除了胃鏡還有什么檢查手段?
胃鏡+病理檢查是確診的金標準,常規(guī)胃鏡檢查雖有一些痛苦不適,鎮(zhèn)靜內(nèi)鏡(俗稱無痛內(nèi)鏡)則非常容易被患者接受。
磁控膠囊內(nèi)鏡的漸漸普及,也為害怕普通胃鏡的朋友提供了很好的檢查手段。不插管,吞服一粒膠囊即可完成檢查,但是它的缺點是無法取活檢。
上圖:膠囊胃鏡
另外,研究發(fā)現(xiàn)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PG)Ⅰ、Ⅱ的檢測有助于萎縮性胃炎的診斷,也就是常說的胃功能四項檢查。
最終確診還必須靠病理來證實。
萎縮性胃炎的危害
因為該病起病緩慢、反復發(fā)作、不易治愈,與胃癌的***密切,因此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一般認為,CAG的發(fā)展路徑是:
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
所以阻斷萎縮性胃炎的發(fā)展甚至逆轉,意義重大。
萎縮性胃炎并非不可逆轉
對萎縮性胃炎,西醫(yī)一向是認為不可逆轉的,而中醫(yī)經(jīng)過20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療效。北京中醫(yī)醫(yī)院李乾構教授認為,通過中醫(yī)治療一部分患者得到痊愈,只是療程緩慢,要3-6個月。
雖然萎縮性胃炎被治愈的患者還不是很多,但中醫(yī)研究的結果可以證明,西醫(yī)認為的“不可逆轉”是不確切的,不科學的,只是療程的相對長短而已。
這里指的治愈不僅是癥狀的改變,而且萎縮的黏膜腺體恢復了正常,不再萎縮,并經(jīng)過胃鏡檢查或病理切片證實是病愈。
中醫(yī)的治療***是針對此類患者脾胃虛弱,肝郁氣滯及幽門螺桿菌等不同病因辨證施治。
李乾構教授認為,萎縮性胃炎演化成癌癥,一般需要同時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50歲以上的年齡+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重度不典型增生。
所以,患者不必憂心忡忡,積極治療還是可以逆轉的,尤其對于比較年輕的患者。
但是,由于萎縮性胃炎發(fā)病率高,且常伴有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變,有一定幾率癌變,所以應定期隨訪復查。
萎縮性胃炎要定期隨訪
萎縮性胃炎的年癌變率約為0.5%~1%,對這些患者需定期隨訪,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1.萎縮性胃炎不伴腸化生和異型增生者可每1~2年作內(nèi)鏡和病理隨訪,
2.中~重度萎縮或伴腸化生者每1年隨訪一次,
3.輕度異型增生(活檢并非取自癌旁)每6個月隨訪一次,
4.重度異型增生者需立即復查內(nèi)鏡和活檢病理檢查,必要時手術治療或內(nèi)鏡下局部治療。
根除幽門螺桿菌非常關鍵
一般認為根除HP可有效治療非萎縮性胃炎,并防止萎縮和腸化生的進展。在胃癌高發(fā)區(qū)福建長樂地區(qū)開展的研究顯示,根除HP時無癌前病變者,根除治療可預防胃癌發(fā)生。
西醫(yī)認為,萎縮性胃炎的進展過程中存在“不可逆轉點”,一旦越過此點,則根除將不能有效防止萎縮性胃炎進展為胃癌。
所以,診斷為萎縮性胃炎者,必須根除HP。
哪些食物有助于本病?
生物活性食物成分對胃癌的預防有一定作用如抗氧化維生素和硒可降低胃癌發(fā)生的危險性。
葉酸可提供一碳基團,為合成DNA所必需,癌變時有低甲基化改變,因此補充葉酸可改善萎縮性胃炎并預防胃癌發(fā)生。
萎縮性胃炎的常規(guī)治療
應盡可能可能針對病因,遵循個體化原則。去除病因,緩解癥狀和改善胃粘膜炎癥是治療的目的。并需防止并發(fā)癥、定期監(jiān)測防止惡變。
(1)根除Hp
(2)抑酸或抗酸治療。
萎縮病變局限,有胃粘膜糜爛或以燒心、反酸、上腹饑餓痛等癥狀為主者。根據(jù)病情或癥狀嚴重程度,選用抗酸劑、H2受體阻斷劑或質(zhì)子泵抑制劑。
(3)胃粘膜保護劑
適用于有胃粘膜糜爛、出血或癥狀明顯者。藥物包括兼有殺菌作用的膠體鉍,兼有抗酸和膽鹽吸附作用的鋁碳酸制劑和粘膜保護作用的硫糖鋁等。
具體藥物有:
①硫糖鋁,膠體果膠鉍,鉍與枸櫞酸絡合物,吉法酯(惠加強-G)等;
②前列腺素類;
③替普瑞酮;
④瑞巴派特(膜固思達);
⑤谷氨酰胺類(麥滋林)。
(4)胃腸動力藥
適用于以上腹飽脹、早飽等癥狀為主者。藥物如胃復安、多泮立酮、西沙必利、莫沙必利等。
(5)解痙藥:
當胃炎導致胃痙攣性疼痛時可適當選用抗膽堿藥物。
(6)助消化藥物:
當腺體萎縮,粘膜屏障作用減退,胃酸、消化酶分泌減弱,致胃排空延遲,上腹脹滿,使用消化酶類藥物(達吉等),可改善消化不良癥狀。
(7)其它:
抗抑郁藥、鎮(zhèn)靜藥。適用于睡眠差、有明顯精神因素者。
(8)惡性貧血
診斷:PCA陽性,內(nèi)因子抗體陽性,運用葉酸、維生素B12治療。
(9)胃癌前期病變者
慢性萎縮性胃炎伴有中、重度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者屬于胃癌前期病變,對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腸化者,主要以治療原發(fā)病為主。
不典型增生根據(jù)病情輕重,分為輕度、中度、重度三級,
對輕、或中度異型增生可定期隨訪,隨訪時間輕度異型增生可每年一次,而中度者則以半年一次為宜。隨訪期間可采用中醫(yī)藥治療或化學干預治療。
對腺瘤型和小病灶的重度異型增生可考慮內(nèi)鏡下粘膜切除,而對范圍較廣的病灶可予外科手術切除。
(9)中醫(yī)藥辨證施治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報道證實,中醫(yī)藥辨證施治對局部萎縮、輕度腸化可以逆轉,盡管許多西醫(yī)大夫不予承認。
萎縮性胃炎怎么預防?
1.祛除病因。
萎縮性胃炎患者首先要徹底治療急慢性胃炎,以及口、鼻、咽喉部的慢性感染,如齒槽溢膿、扁桃體炎、鼻竇炎等,否則細菌或病毒經(jīng)常被吞人或直接***胃,可反復發(fā)病。
2.飲食得當。
暴飲暴食、飲食過冷或過燙,喝咖啡、濃茶以及偏食等,可破壞胃分泌的節(jié)律性,引發(fā)萎縮性胃炎。食物不新鮮、質(zhì)硬、不易消化及不規(guī)則進食,都可對胃黏膜產(chǎn)生物理性和化學性損害。高脂、高糖、高鹽、高油食物,油炸、腌熏、辛辣等***性食品,均可增加胃的負擔。
3.戒酒忌煙。
長期的尼古丁***,可使胃酸過多,從而產(chǎn)生有害作用。長期酗酒,可致胃黏膜損傷,乙醇(酒精)濃度越高,損傷越強烈。
4.減輕壓力平和心態(tài)
精神壓力重、情緒低落或焦慮、怨恨、緊張、恐懼等情況如果持續(xù)存在,而且強烈***患者,常可影響胃的蠕動和胃酸分泌,而誘發(fā)胃炎或使病情加重。
5.防止傳染。
在胃炎患者中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者達50%以上,并且可傳染。
6.合理用藥。
有些藥物對胃黏膜有直接或間接的損傷,可導致胃黏膜糜爛和潰瘍。這些藥常為解熱鎮(zhèn)痛藥、抗生素、止痛藥、抗癌藥、激素等,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布洛芬、紅霉素等。患者不能濫用這些藥物,即使要用,也最好在飯后服用。
7.勞逸結合。
患者應注意鍛煉身體,提高體質(zhì),適應氣候冷暖變化(有些胃炎發(fā)作與季節(jié)變化有關,如秋冬之交或冬春之交)。工作(包括體力和腦力勞動)不要過于繁忙、緊張,要按時吃飯(駕駛員患胃炎的比例很高)。
8.定期檢查,尤其是胃鏡檢查。
現(xiàn)在可選的檢查不只有胃鏡,還有胃功能四項、磁控膠囊胃鏡、碳13呼氣等。通過這兩項檢測,如懷疑萎縮,則行普通胃鏡取活檢證實。
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