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滁州市鳳陽縣窮,以及滁州市鳳陽縣窮嗎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最近水情可厲害,來了要小心哦
這邊的大環境來說比不上江蘇,可是在招商引資方面還是直得考察一下的。
最重要的一點..地便宜。交通也較為便利,緊靠104G道及京滬線
是皖北最大的玻璃工業生產基地。也是安徽最大的石英沙輸出地。水泥行業也較為發達。
不算窮,安徽省60多個縣,鳳陽GDP總量和人均都排在前15位。鳳陽一千多年來一直是州府郡道治所,一個區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自民國通火車之后,漸漸的把這個中心由鳳陽遷移到如今的蚌埠。
鳳陽這個地方,從明朝時候就流傳一個民間小調,“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個好地方,自從出了個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會有這樣小調出現,有兩個原因存在。
其一同鳳陽歷史上天災很多有關,這并不是朱元璋的“鍋”,在朱元璋之前,鳳陽就是這樣一個情況,極易出現干旱和洪澇災害。其二和朱元璋將江浙富人,遷居到鳳陽有關;這些富人在江浙衣食無憂,到了鳳陽后,日子越過越艱難,只能夠暗地里編造小調,發泄內心怨憤。
鳳陽是朱元璋老家,在朱元璋成為皇帝后,曾一度想要將都城,修建在鳳陽這里。這一想法遭到了劉伯溫反對,加上當地百姓,也習慣了帶著花鼓四處乞討,目光短淺的百姓,看不到都城修建后,所帶來好處。
如果鳳陽是一個物阜民豐地方,我想也不會有朱元璋這位明朝帝王出現。在朱元璋小時候,鳳陽就非常窮,他的父母和親人,都餓死在了家鄉,自己也被迫成為和尚。
小調中傳唱“十年有九年荒”,反映的就是鳳陽現實情況。干旱時候農作物顆粒無收,遇上洪澇災害,糧食也會顆粒無收。如此往復使得當地人,都對種田興趣不高,更習慣了流浪乞討日子。
朱元璋成為皇帝后,就想要改善這一情況,讓自己家鄉能夠發展起來。他做了一個決定,將江浙一帶富人,遷往了鳳陽,讓其在這里落地生根。富人的到來,會助力當地經濟發展,使得鳳陽局面大不一樣。
這樣一個想法雖好,可也抵不住鳳陽地理位置弊端,天災依然頻繁到來。很多富人對朱元璋這一做法心生不滿,才會在暗地里編小調,發泄內心的怨氣。
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個好地方,自從出了個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實際上,這和朱元璋當皇帝以后,實行的一項政策有關系。大家知道,這首歌,這首歌謠什么人唱,一般都是打著鳳陽花鼓,流浪的乞丐唱,他們是從哪里來的。朱元璋當了皇帝以后,他學習漢高祖當年,把齊、楚、十萬戶富民,遷移到關中,充實關中的地區,這個做法,(朱元璋)當了皇帝以后呢,就把江南富戶,15萬戶遷到鳳陽,鳳陽這個地方,是他老家啊,老家不能貧窮,不能沒有有錢有勢的人,他就把江南富戶,十幾萬戶都遷到鳳陽周圍,鳳陽是中都,一定要讓它有強大的,經濟基礎,顯得非常繁榮,加強他老家的勢力,但是這些人來到鳳陽以后,并不安心啊,離開江南富庶之地,到了安徽貧窮之地,經常想家,又不敢明著回去,怎么回去呢?一路裝扮成乞丐要飯,討要回到老家探望,這樣就有一句話,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是不是荒年,他們都要回家探望,經常回家探望,這種情況就發生在,朱元璋做皇帝以后,所以民謠就留下來這一句,“十年倒有九年荒”。
1、宿松縣
宿松,是安徽省管縣,與江西、湖北交界。雖然宿松在2018年已經退出國家貧困縣名單,但宿松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還是比較低,只有11627元。
2、鳳陽縣
鳳陽,這座差一點成為都城的縣,一直以來,都比較貧窮。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1544元;因此,不少鳳陽縣只得出外謀生,戶籍78萬人,常住人口只有68萬。
3、太湖縣
太湖縣,是安徽自然風光比較美的縣,曾入選中國最美縣域榜單。可太湖那么多旅游景點,并沒有為太湖人帶來經濟收入,依然是個比較窮的地方。
4、泗縣
泗縣,是宿州市下轄縣之一。泗縣也是安徽最窮的縣,人均GDP只有2萬多一點,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更低,只有11455元。
5、臨泉縣
臨泉,是阜陽市下轄縣之一。
臨泉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1342元。對于臨泉縣為什么這么窮,很多人都想不通;因為這里是農業大縣,是安徽省農業產業化合作示范縣。
關于滁州市鳳陽縣窮的內容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