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編來為大家解答中藥雞骨草的功效與用法這個問題,中藥雞骨草的功效與用法用量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雞骨草,中藥名。為豆科植物廣州相思子的干燥全株。甘、微苦,涼。有利濕退黃,清熱解毒,疏肝止痛之功效。常用于濕熱黃疽,脅肋不舒,胃脘脹痛,乳癰腫痛。雞骨草還可在春夏潮濕季節用來煲湯作食療。
小檔案
雞骨草篇
【別名】紅母雞草、石門坎、黃食草、細葉龍鱗草、大黃草。
【來源】該品為豆科植物廣州相思子AbruscantoniensisHance的干燥全株。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性味歸經】甘、苦;涼;無毒。歸心、肺、肝、胃、腎經。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散瘀止痛。主黃疸型肝炎,胃痛,風濕骨痛,跌打瘀痛,乳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注意】凡虛寒體弱者慎用。
【雞骨草做法指導】
1.該品種子有毒,用時須摘除豆莢,以免中毒。
2.治黃疸:雞骨草60克,紅棗七八枚。水煎服。
3.治外感風熱:雞骨草60克,水煎,日分2次服。
4.治瘰佃:雞骨草3000克,希薟草2000克,研末,蜜丸,每丸重3克,每次2丸,日服3次,連服2至4周。
5.治蛇咬傷:雞骨草(去骨)30克,煎水飲之。
各家論述
1.《南寧市藥物志》:消炎解毒,治傳染性肝炎,跌打駁骨。葉:搗絨敷乳瘡。
2.《中國藥植圖鑒》:治風濕骨痛,跌打瘀血內傷;并作清涼解熱藥。
3.《嶺南草藥志》:清郁熱,舒肝,和脾,續折傷。
4.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利濕,舒肝止痛。治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胃痛,小便刺痛,蛇咬傷。
養生藥膳
雞骨草舒肝湯
材料:
雞骨草15克,蜜棗1O克,陳皮1個,豬瘦肉300克,鹽、雞粉各適量。
***:
1.將雞骨草、陳皮、蜜棗洗干凈,瘦肉洗凈,切塊。
2.鍋內燒水,水開后放入瘦肉飛水,再撈出洗凈。
3.將蜜棗、瘦肉、陳皮一起放入煲內,加入清水適量,用猛火煲至水滾后改用中火煲90分鐘,調味即可。
功效:此湯有清利濕熱,消炎,養肝的食療功效,急性肝炎,濕熱。
雞骨草煲豬橫利
材料:
新鮮豬橫脷一條,蜜棗一粒,黃豆四分一杯,野生雞骨草一捆,清水1250毫升(大約5-到6碗)。
***:
1、雞骨草用清水沖洗干凈。
2、黃豆清洗后干鍋炒至表皮開裂聞到豆香(這樣做的好處有三:①令豆子更容易煮軟;②令湯味道更為香醇;③令湯更為平和)。
3、豬橫脷切塊用水沖洗即可。
4、蜜棗略為沖洗便可。
5、全部材料放入砂鍋里加入清水大火燒開小火熬上一個半小時,最后放鹽調味即可。
功效:雞骨草能清熱解毒,舒肝止痛。用于黃疸,脅助不舒,胃脘脹痛,急、慢性肝炎,乳腺炎。廣東人較喜歡此湯,其能清肝熱,對腸胃也好等等。
雞蛋雞骨草湯
材料:
雞蛋2個、雞骨草30克、山梔根30克、瘦豬肉50克。
***:
幾味共煮,蛋熟后去殼再煮,1小時后,取湯飲之,食肉、蛋。
功效:雞蛋、瘦豬肉益氣養陰,雞骨草舒肝止痛,山梔根清肝解毒。幾味同用。養肝陰,清肝熱,用于治慢性肝炎具有肝區痛、煩熱、尿黃、疲倦者。
雞骨草作為一個中藥,中醫認為它是歸在肝經和胃經,它的功效主要是利濕退黃、清熱解毒、疏肝止痛的作用,所以它主治的疾病,也主要是肝和胃方面的疾病:
第一個它就是能夠治療這種濕熱黃疸,這種脅肋不舒疼痛,或者胸脅疼痛、咽干、口苦等等,這種肝膽濕熱的一些癥狀,主要是鑒于各種的黃疸性肝炎,還有一些膽囊炎、膽結石類的疾病;
第二個就是治療這種胃部的疾病,最主要是由于胃脘脹痛、上腹部脹痛,特別是飯后不好消化、食欲下降等等,雞骨草有一定的作用;
第三個它對于乳癰腫痛,也就是***的炎癥甚至膿腫,雞骨草也是一個常用的中藥。
雞骨草的作用主要是利濕退黃、清熱解毒、疏肝止痛,常用于黃疸、濕熱、脅腹不適、胃脘脹痛、乳癰腫痛,可以用來煲湯,治療濕氣。臨床上像這種情況,一般都是配伍應用,可以應用腹部的疾病,比如肝膽不適、膽管結石、胃腸不適,出現消化道的癥狀。
有的時候在肝功能不全者或者是老年人,當疾病終末期的時候出現黃疸,用它來治療功效也比較不錯。雞骨草可以有別名,叫黃頭草、豬腰草、黃仔強、大黃草,像這種情況大家一提就比較清楚。有一些地方應用這個東西,可以曬干了之后應用,進行冬季上的療養,比如泡腳,或者是做成熱包進行局部熱敷,敷腹部、腰部等。
這是豆科植物廣州相思子的干燥全株。甘、微苦,涼。有利濕退黃,清熱解毒,疏肝止痛之功效。常用于濕熱黃疽,脅肋不舒,胃脘脹痛,乳癰腫痛。雞骨草還可在春夏潮濕季節用來煲湯作食療。
好了,中藥雞骨草的功效與用法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中藥雞骨草的功效與用法用量、中藥雞骨草的功效與用法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