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女性生殖道腫瘤,中國癌癥中心流行病報告,2020年在中國境內15-44歲女性中,宮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女性腫瘤第三位,且呈持續上升的趨勢。在中國,約98%的宮頸癌由高危型HPV持續感染導致。
就在8月30日晚間,進口九價人***瘤病毒疫苗(以下簡稱九價HPV疫苗)在中國國內的適用人群從16-26歲女性拓展到9-45歲女性,這一消息受到諸多適齡女性的關注。而在上海,多個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預約咨詢***也隨之被“打爆”,究竟注射HPV是否有必要?除了疫苗外,我們還需要注意什么?還有其他哪些手段幫助女性預防宮頸癌呢?
8月31日,來自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婦瘤科主任吳小華教授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透露,作為全球首個把癌癥作為適應癥列入說明書的疫苗,HPV疫苗一直是女性朋友的關注熱點。所謂HPV疫苗,也被很多人稱為“宮頸癌疫苗”,然而這個稱呼其實不完全準確,它是針對宮頸癌致病因素高危HPV感染采用獲得性免疫措施,屬于宮頸癌的一級預防范疇。HPV疫苗可以預防絕大多數的宮頸癌,但實際上,除了能預防宮頸癌,HPV疫苗還能預防HPV病毒引起的其他疾病,包括外陰癌、***癌、***癌、口咽癌等多種癌癥、癌前病變和生殖器疣等。
那么九價HPV疫苗和二價、四價有何區別呢?
吳小華表示,現有的HPV疫苗根據其可預防的HPV亞型數目,分為3種:二價、四價和九價疫苗。二價疫苗可預防HPV16、18;四價疫苗預防HPV16、18、6、11(二價疫苗的基礎上增加兩種低危亞型),70%以上的宮頸癌與高危HPV16、18感染相關,而低危HPV6、11感染與尖銳濕疣相關;九價疫苗是在四價疫苗的基礎上,還可預防高危HPV31、33、45、52和58(約19%的宮頸癌和這五種高危亞型相關)。
那么是否注射了HPV疫苗,就不會得宮頸癌了呢?吳小華特別強調,首先九價疫苗能預防7種高危HPV亞型和2種低危亞型,但并沒有包含所有的高危HPV亞型,保護作用并非100%,目前從文獻來看,大概能預防90%左右的宮頸癌。因此,疫苗不能代替篩查,宮頸癌篩查是有效的二級預防措施。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婦瘤科副主任醫師夏玲芳同時表示,接種了HPV疫苗也不能保證“100%”在所有人群起效,接種疫苗后,抗體滴度水平與個體免疫力、體質都有一定的相關性,且其保護性也有一定的時間效應。有臨床研究顯示,HPV疫苗作用大多能持續8年以上,但由于每個人的個體差異的存在,因此即使接種了HPV疫苗,也不能“100%”預防宮頸癌。
上述2名專家均表示,接種疫苗后,仍需常規進行宮頸癌防癌篩查。不管有無接種疫苗,他們均建議:女性朋友從25歲開始進行首次宮頸癌篩查,每5年進行一次HPV檢測并持續至65歲。若25歲時沒有進行首次宮頸癌篩查,在25-65歲期間每5年進行一次聯合檢測(HPV檢測+細胞學檢查)或每3年進行一次細胞學檢查。而65歲以上,若既往規律篩查,且過去25年中無宮頸癌前病變、過去10年無陽性篩查結果的,即可停止篩查,但若既往無規律篩查的,仍建議常規進行篩查。
“這里的篩查頻率主要是針對正常人群,若任何一次篩查結果有異常的,都需要聽從醫生建議,進行進一步檢查。”夏玲芳補充說。
夏玲芳同時提出,對于檢查出有高危HPV感染的女性朋友,也不用害怕。女性在一生中很多都會感染HPV病毒,但大多是一過性的,沒有任何不適的癥狀,約80%-90%的HPV感染可以在1-2年內自然清除。隨著年齡增加,清除能力下降,更容易發展為持續感染。
“高危HPV持續感染容易導致宮頸癌,目前沒有共識多長時間算持續感染,但至少需6個月或1年以上的時間,而持續感染到宮頸癌的發生還需要5-10年,這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了篩查的重要性,可以早期發現腫瘤以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夏玲芳建議,女性朋友發現有高危HPV感染,應第一時間到***的醫療機構進行進一步檢查,如宮頸細胞學檢查或***鏡檢查,明確有無癌變,如這些檢查均陰性,也應在半年到1年左右及時復查,看病毒有沒有被自身清除。
此外,夏玲芳也建議,目前沒有殺滅HPV病毒的特效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非常重要,因此注意個人衛生、加強身體鍛煉、提高機體免疫力,做好常規體檢篩查結合疫苗接種,HPV病毒并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