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8月30日電(記者郝萍)2022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在天津舉行,***部網絡安全保衛局副局長李彤29日在“網絡生態建設”分論壇上強調,互聯網已經深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成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求知求美、創新創造的重要平臺,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營造良好網絡生態,是***機關網安部門的重要使命任務。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領域的蓬勃發展,在方便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同時也出現了網絡水軍、黑灰產滋生、新型網絡犯罪等一系列的挑戰,給國家安全、社會治理以及網絡安全等方面帶來了風險隱患。
李彤介紹,一是一些網絡生態亂象屢禁不絕。部分利益團體借助“網絡水軍”“黑公關”造謠引流、輿情敲詐、刷量控評,繼而從中牟利,擾亂社會秩序。二是黑產鏈條持續滋生。受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影響,傳統犯罪結構中的信息流、技術流、資金流匯聚異變,在物料供應、技術支持、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各環節滋生了大量網絡黑灰產,亟待治理。三是網絡犯罪手段不斷升級。不法人員利用“爬蟲”“嗅探”“邏輯炸彈”等技術實施犯罪的案例日趨增多,呈現出產業化、智能化的特征,嚴重損害人民群眾合法利益。
記者了解到,對此,***機關網安部門緊緊依靠廣大群眾,***機關網安部門緊緊依靠廣大群眾,推進實行各項凈化網絡空間新舉措,積極促進互聯網產業和生態健康有序發展――
一是筑牢法律武裝新陣地。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法規,推動《網絡犯罪防治法網絡犯罪防治法》的立法研究,促進網絡法制體系不斷完備。
二是營造綜合治理新生態。積極發揮行業組織引導督促作用,強化互聯網企業自治自律、責任落實,持續動員企事業單位及網民群眾等社會各方力量,推進營造共享共治共建治理新格局。
三是構建網絡行為新秩序。不斷推進“凈網”專項行動,重拳打擊網絡犯罪,切實斬斷網絡利益鏈條,推進聯網備案、安全評估和監督檢查,督促互聯網企業落實安全管理制度,始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網絡“楓橋經驗”,全力構建網絡安定新秩序。
四是拓展網絡防護新技術。始終堅持技術賦能、技術治網,持續推進網絡可信身份認證公共服務建設,強化個人隱私數據保護,防范公民個人信息泄露,保障國家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
五是培育網絡文化新風尚。運用新媒體、新技術等宣傳渠道,加強正面宣介我國法律政策和發展理念,讓正能量始終充盈網絡空間,共同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
“***網安部門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建設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為重要抓手,保持對各類網絡違法犯罪的高壓嚴打態勢,為清朗網絡空間保駕護航。”李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