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對于仙人棒怎么養和仙人棒用什么土養最好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仙人棍也叫仙人棒,也叫白馬,網上一般叫鼠尾掌在養護仙人掌科花卉植物過程中,許多人常常會走入栽培的誤區:只要一年四季給植株曬太陽,給予高溫干旱條件,用粗砂栽植等,就能把這類花養好。其實不然,要栽培管理好仙人掌科花卉必須根據不同種類和品種的原產地、形態及習性進行養護。按照原產地和形態把仙人掌科花卉分為陸生型和附生型兩種。陸生型仙人掌原產于美洲熱帶及亞熱帶的干旱沙漠或半沙漠地區,莖變態成球形、柱狀,葉片變態成針刺狀,每年4~10月為雨季,吸水生長期,10月至翌年3月為控水休眠期;附生型仙人掌原產于熱帶雨林,莖扁平,刺較少,無休眠期或不明顯,要求半陰、終年溫暖、濕潤及空氣濕度高的環境條件。一、換盆(一)換盆時間在廣州,每年通常在春天(3月中旬至4月上旬)或秋天(9月至10月上中旬)進行1次翻盆換土,換盆前3~5天要停止澆水。換盆時先將植株從盆中扣出,把根部的土抖干凈,老根、爛根和半枯根統統剪掉,注意不要把主根即所謂的“蘿卜根”剪掉,健康根僅留下3~4cm長,把剪根后的植株放在陰涼通風處晾5~6天后重新栽種,這樣發根又快又好。若老株旁有幼株,可將其掰下,將根系適當修剪后,另行栽種即成為新的植株。(二)培養土配制、消毒及種植陸生類,可采用壤土5份、泥炭土或腐葉土3份、粗砂2份,另外加少許消石灰或陳舊墻屑灰,配制成排水、透氣性良好的石灰質砂土或砂質壤土;附生類可采用堆肥土、粗砂、泥炭土各1份,另外加少許骨粉配合,配制成中性或微酸性的含有較多腐殖質的排水與保水性良好的肥沃培養土。培養土配制好以后每立方米用40%甲醛50倍液400~500ml噴灑,用前10~20天灑在培養土上翻拌均勻,用塑料薄膜覆蓋,種前1周打開薄膜,待藥味散盡后種植。新株栽種時應在花盆底部排水孔墊上一層紗網,以防蟲害,然后在紗網上覆蓋瓦片等物,以利排水。盆土加到離盆口2~3cm,以方便以后澆水。由于土壤是濕潤的,栽種后不必馬上澆水,等7~10天后可澆1次透水。栽好的植株宜放在光線明亮而又無陽光直射處養護,經10天左右便萌發新根,再澆1次水,恢復正常管理。二、栽培管理技術(一)澆水和噴水陸生型仙人掌類有明顯的生長期和休眠期,生長期要澆水,休眠期少澆水甚至不澆水。對附生型,冬季溫度保持在12℃以上,可常年澆水與噴水;冬季溫度保持在12℃以下,澆水可酌情減少并停止噴水。澆水時掌握這樣的原則:“干透澆透,不干不澆”;水溫宜盡量與土溫相接近,夏天則早(日出前)、晚(日落后)澆水,冬天則上午10時至11時澆水;并且把水直接澆到盆土上,否則會影響到刺的美觀。此外,夏天需向地面灑水以增加空氣濕度。(二)施肥施肥掌握這樣的原則:適時、適量、看對象。施肥在春、秋天進行,每隔20天施肥1次,應選擇在晴天的清晨或傍晚時分進行,若盆土較干燥時,在盆土灑點水再施肥,濃度以0.05%~0.2%為宜,第二天早晨澆1次透水,效果更佳。陸生型施肥要求富含鉀、磷,少含氮的肥料,附生型則要求較多的氮肥。(三)光照陸生型較喜陽光充足,特別是冬季更要充分陽光照射。一般高大柱形及扁平狀的仙人掌類較耐強烈光照,夏季可放在室外不需遮陽;較小的球形類則夏季多喜半陰條件,在夏季高溫季節的6~8月在金琥頂部生長點及周圍,罩上一片圓形塑料薄膜,以使球體各部分生長均勻。附生型仙人掌類則終年要求半陰條件。(四)溫度仙人掌生長適溫為20~35℃之間。陸生型在冬季休眠期間并不要求太高的溫度,在保持盆土干燥的情況下,維持溫度在4~7℃即可。而附生型,則要求冬季有較高的溫度,以維持10~13℃或更高為宜。夏季達到30~35℃時,大部分仙人掌生長速度減慢,有時某些種類的莖還會變黃或被灼傷,此時必須遮陽并往地面多灑水,以降低溫度。(五)空氣仙人掌類花卉大都原產于荒漠空曠地區,通風良好,空氣清新。因此,在盛夏炎熱的天氣里,應做好栽培場所的通風降溫工作。栽培溫室宜選擇在空氣流通的環境,并多設些窗戶、天窗之類的通風口,以便暑熱天氣通風換氣。必要時還可安裝排氣扇、吹風機或電風扇之類的設備來加強環境的空氣流通效果,以促進仙人掌類花卉安全度夏。少澆水放空氣流通的地方就行.是防輻射就好的植物.①栽培仙人球要選經蒸氣消毒,排氣、透氣良好的砂壤土或石灰質砂土。②宜選比植株大1~2厘米透氣好的粗泥盆。③春季,在15℃以上時栽植。室內培養,冬季不低于5℃,夏季不超過37℃,且要注意通風。④4~10月,干透澆水,澆則澆足。11月~3月為休眠期,應節制澆水。溫度越低越應保持盆土干燥。⑤以腐熟的禽肥及骨粉為基肥,放在盆底或混入土內均可。可用腐熟人糞或餅肥水和腐熟魚肥水交替使用作追肥。⑥生長期半月內施1~2次肥,休眠期切忌施肥。根部損傷或腐爛,可切除后將無病部分另行扦插或嫁接。
仙人棒以盆栽為好,一般在每年的春、秋季節進行扦插繁殖。
先準備好一盆消過毒的河沙,再取仙人棒上的側枝,在陽光下放置一二天,待剪口漿汁凝固,傷口基本愈合后,再插入盆中沙內。
注意事項:選擇合適肥沃的土壤;仙人棒在肥料足夠時長得更快。在春季進行換盆1個月后開始追肥,生長季節每半個月左右追1000倍“花多多”通用肥1次;春夏秋三季是其生長旺季,應及時補充澆水,保持土壤濕潤。放在室內,還應經常向其四周噴霧以提高空氣濕度,冬季如果室溫在10℃以上,土壤干透后澆水。如氣溫較低,盆中的土應保持干燥。澆水應在晴天上午進行,并注意水溫應與盆土溫度相近。
仙人棒屬仙人掌科的一屬,約60種。原產于美洲熱帶及亞熱帶、西印度群島、非洲、馬達加斯加以及斯里蘭卡。該屬仙人掌體形小,而分枝多,常見于樹上,某些種則生在巖石叢中或地上。該屬植物形狀各異,花小且多,開花后能結肉質小漿果,因此栽種的很多。
1、土壤:養殖仙人棒要用排水性強的土壤,不要用比較黏重的土壤,會影響它正常生長。
2、澆水:仙人棒生長不需要過多的水分,要時刻保持土壤微微濕潤,盆土中不能產生積水,要等土壤干燥后再適量澆水。
3、光照:要給仙人棒充足的光照,它能生長更健壯,在炎熱的夏季要適當遮蔭,不能被強光直接照射。
擴展資料:
仙人掌養殖的注意事項
(1)仙人掌類植物的幼株應每年換盆一次。成長的植株不需年年換盆。但經過一定時期后,盆中養分趨向耗盡,根系充滿盆土,或由于經常澆水,盆土變得堅硬板結,不利排水與透氣,容易引起根部腐爛。
因此,一般每隔2~3年換盆一次。生長迅速的品種換盆時可比原盆大些,以原盆能套進新盆為合適。在培養過程中,應經常疏松盆面表土,使土壤通氣良好,以利根系生長。
(2)在栽培管理上經常保持一定程度的干燥和光照充足的植株,莖色較淡,生長遲緩,但刺座和刺發達、粗壯而美觀。
經常處在高溫高濕和光照條件較差的植株,則生長迅速,莖質柔軟,色澤鮮麗,但刺座和刺生長不發達,色澤特點不明顯,如紅色刺往往變成黑褐色。所以澆水的多少,還應根據培養的目的而給以調整。
(3)澆水與噴水用的水質,以不含過多的氯化鈉及其它鹽類為宜。一般雨水、井水都可,但水溫不宜過低,以接近氣溫最好。自來水則應放入缸內放1—2天后再用。如家庭養魚,用魚缸水澆灌盆花更為相宜。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仙人棒屬
仙人棒以盆栽為好,多在每年的春、秋季節進行扦插繁殖。
先準備好一盆消過毒的河沙,再取仙人棒上的側枝(每枝作為一株),在陽光下放置一二天,待剪口漿汁凝固,傷口基本愈合后,再插入盆中沙內。每盆可插一到四株。第一次澆透定根水后,即放在陽臺下面的避光通風處。時隔半月再澆一次水,并移至光照充足處,進行生長期的正常管理。仙人棒體內儲存的水分較多,且能耐熱耐旱,因而盆土需保持干潤,澆水過頻易爛根,仙人棒喜歡豆餅之類的肥料,可在成活后施少量的油枯、豆渣,澆淘米水或茶葉水等,但不能施濃肥。仙人棒生長過高,容易倒伏,也不便十管理。
控制生長高度,用以卜辦法:衛多澆水;②多曬太陽;③剪去仙人棒頂端的幼刺(即芽胚),莖部便可停止長高而變粗。仙人棒冬季休眠.在冬至到立春這期間,勿需澆水、施肥。為防止霜凍和體內脫水過多,可用較大的塑料口袋將植株連盆罩上或移入室內,便可安全越冬促使來年迅速復蘇生長。
養好仙人棒要注意:
(1)用瓦盆養或在盆內墊一層瓦片,給根系有比較大的呼吸空間,這樣就不容易爛根了;
(2)用沙壤土栽培,并要每二十天施一次肥,一直施到十月初;
(3)澆水的原則是不干不澆,澆則澆透;不能過多澆水,也不可長期不澆水;
(4)過冬時要移入8度的室內,若是三棱箭的嫁接球要放在12度以上的室內;
(5)仙人柱是喜光植物,要盡可能多的讓它曬太陽,長期不見陽光是不行的。
仙人棒屬(Rhipsalis)是仙人掌科(Cactaceae)的一屬,約60種。原產於美洲熱帶及亞熱帶、西印度群島、非洲、馬達加斯加以及斯里蘭卡。該屬仙人掌體形小,而分枝多,常生于樹上,某些種則生在巖石叢中或地上。該屬植物形狀各異,花小而繁,開花后又能結肉質小漿果,故廣為栽培。復活節仙人掌(Rhipsalisrosea或Rhipsalidopsisrosea)是一種大眾喜愛的觀賞植物;花芳香,玫瑰色,直徑2.5公分(1吋),春季日間***。大花仙人棒(Rhipsalismegalantha)花黃色,直徑4公分。其他如Lepi***ium屬、Pfeiffera屬、Erythrorhipsalis屬、Acanthorhipsalis屬及Hatiora屬的種類通常也并於仙人棒屬。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