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關于玻利維亞烏尤尼鹽沼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分享關于玻利維亞烏尤尼鹽沼形成原因的知識,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因為夏雨過后湖水干涸時,鹽沼留下一層主要由鹽組成的礦物外殼,變成一面巨大的自然鏡子,被稱為“天空之地”。那里除了一些仙人掌,沒有其他植物生長。每個湖都有不同的顏色和結構,根據鹽中所含的礦物質不同,有磚紅色、綠色、綠松石色或銀灰色。
烏尤尼鹽沼形成于安第斯山脈隆起期間。安第斯山脈是一個相對較新形成的山脈。在被強烈的地殼運動從海底抬升后,許多咸水湖已經形成。大約40,000年前,烏尤尼鹽沼(UyuniSaltMarsh)位于一個叫做明欽湖的巨大湖泊中,這個湖泊逐漸干涸,形成了兩個大鹽湖:普博湖和烏盧魯湖,以及兩個大鹽沼:烏尤尼鹽沼和科伊帕薩鹽沼。
據說大約4萬年前,這原本是一個巨大的湖。當湖水干涸時,它形成了新月形的鹽沼,這就是現在的烏尤尼鹽沼。烏尤尼鹽沼晝夜溫差極大,氣候干燥。然而,當你漫步在鹽沼中,沉浸在純白的世界中,你會完全被這驚人的美麗所折服。
除了一些仙人掌,這里沒有其他植物生長。每個湖都有不同的顏色和結構,根據鹽中所含的礦物質不同,有磚紅色、綠色、綠松石色或銀灰色。在我眼前閃爍的不是冰,而是鹽。在無盡的白色世界里,人們感受到世外桃源的純凈和美麗。
烏尤尼鹽沼不僅擁有最美麗的自然風光,也是許多珍稀動植物的天堂。仙人掌、珍稀蜂鳥和粉色火烈鳥已經生長了幾千年,給烏尤尼鹽沼增添了活力。
烏尤尼鹽沼在玻利維亞波托西省西部高原內,海拔3,656米(11,995英尺),長150公里,寬130公里,面積9,065平方公里,為世界最大的鹽層覆蓋的荒原,邊緣有鹽場。主要鹽場間有公路相通。雨量稀少,氣候干燥,僅在12月至次年1月雨季積水時,經由利佩斯河泄水。是由古老的明欽湖干涸而成。與北面的科伊帕薩鹽沼(CoipasaSaltFlat)隔著一連串的小山川相望。
烏尤尼鹽沼的最長長度達150千米,最寬寬度達130千米,總面積達到了9065平方千米。烏尤尼鹽沼位于玻利維亞波托西省的西部高原中,海拔超過3500米,屬于安第斯山區。
關于烏尤尼鹽沼的形成,可能要追溯到安第斯山脈的隆起時期。
安第斯山脈是由于美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的強烈碰撞擠壓而形成,在安第斯山脈隆起的過程中,許多原本屬于海洋的水體被連同海底一起抬升,最終和海洋分離,成為了陸地上的咸水湖泊。大約在4萬年前,烏尤尼鹽沼所在的區域是一個巨大的咸水湖泊,名字為“明欽湖”。
后來,由于所在地區降水稀少,氣候干旱,蒸發旺盛,咸水湖中的水分不斷地蒸發減少,湖泊水位不斷下降,巨大的明欽湖也被分割成了兩部分,最終形成了兩片鹽沼,分別是“烏尤尼鹽沼”和“科伊帕薩鹽沼”。烏尤尼鹽沼所在地區氣候干旱,只有在每年的12月至次年1月有少量降水,湖水流入鹽沼,形成一個淺淺的湖泊,此時湖面就像一面鏡子,倒映天空的景色,天地融為一體,美妙絕倫。
玻利維亞的烏尤尼鹽沼被稱為世界十大最令人驚嘆的景區,那么這個被叫做“天空之鏡”的地方究竟有什么神奇之處呢?
上圖是我們在青海的某鹽湖拍攝的“天空之鏡”。如果說這是微縮版的“天空之鏡”,那世界一流的天空之鏡到底有多美?在哪里?
世界絕景“天空之鏡”在南美小國玻利維亞。“天空之鏡”其實只是個外號,是對一種獨特景觀的寫實描繪,它的本名叫烏尤尼鹽沼,本質上跟中國的茶卡鹽湖一樣。
烏尤尼鹽沼位于南美洲玻利維亞國南部,地處海拔3656米的高原,鹽沼長150公里,寬130公里,總面積達1萬多平方公里,大約是1/3個海南島那么大,是世界最大的鹽層覆蓋荒原,由古老的明欽湖干涸而成。
每年的冬季(即旱季,7月至10月),這里就是一個普通鹽源的樣子:湖水干涸,留下一層以鹽為主的礦物質硬殼,中部厚度可達10米。這里的鹽總儲量約650億噸,夠全世界的人吃上幾千年。
這個時候的烏尤尼鹽沼其實并不能叫做“沼”,因為沒有水,干燥的鹽層表面形成一個個規則的圖案,連接成一張巨大的網,也蠻震撼的。但這不是它成名的根本原因。
烏尤尼鹽沼的顏值高峰只出現在每年夏季,也就是南美洲12月至次年1月的雨季。大量雨水的持續注入,最終將它變成了一個淺湖。雨后無風時,湖面紋絲不動,像鏡子一樣誠實地復制著天空。而去過高原的朋友都知道,那里的天很藍云朵又大又白看起來像假的,且變幻無常。這樣的天空本身已經足夠輕易驚艷到都市居民的,更何況還有湖水的倒影,使得這份震撼直接翻倍。
于是,烏尤尼鹽沼“天空之鏡”的人設就立住了,并吸引了世界各國的游客前往打卡瞻仰。
由于面積空曠,極其光滑(覆蓋著淺水),同時又極平整(海拔差異極小),以及地表反射率極高,這個時候的烏尤尼也是地球上極其理想的測試和校準地球遙感衛星之地。
要想看到天空之鏡的壯觀景象,只能在每年的12月到次年1月前往。不過旱季也有其獨特魅力,雖然拍不了復制自己的照片,但是那就是我們可以在這里愉快地進行各種錯位擺拍。
我們用鹽塊堆了個“CHINA”。既然是在無水的天空之鏡,所以自己認為制造一個鏡像吧,哈哈。
在鹽沼中央,還有一個名為魚島(IsladePeskado)的所在。此島得名是由于其外觀像一條魚。小島是橫越烏尤尼鹽沼途中重要的休息處所,一般不會錯過。島上長滿了巨大的仙人掌,最高的幾乎是成年男子高度的2倍!據說它們已存在上千年,感覺都成精了。
需要注意的是,魚島上只有一些當地人開設的土特產店,沒有旅宿設施,而且嚴禁亂扔垃圾。
這是我們中午休息的地方
如果沒有預定鹽***,那千萬不要放棄在同樣用鹽塊做成的餐廳里多拍幾張紀念照吧。
出于安全考慮,烏尤尼鹽沼之旅幾乎所有的游客都必須選擇參團(荒山野嶺的人跡罕至之地,一旦迷路幾乎就是絕路了)。中午休息處有個小房子,里面有用鹽塊做的桌椅板凳,但不提供食物,向導會為我們準備好吃的。
由于烏尤尼鹽沼是天然鹽田,所以當地居民都是采鹽小能手。當地人常常砌出許多1米左右的小鹽丘進行曝曬干燥,或以斧頭劈切出數十厘米到1米的立方體。
這些粗鹽除了送往附近的精制工廠加工外,也有人拿來作為屋舍建材用。這就要提到當地聞名世界的——鹽***了。
當地人利用旱季湖面結成的堅硬鹽層,加工成厚厚的“鹽磚”,然后蓋起“鹽屋”。鹽屋除屋頂和門窗外,墻壁和室內的擺設包括床、桌、椅等家具全部都是用鹽塊做成的(圖為我們入住的鹽***)。
睡一晚鹽***,是我們去烏尤尼最期待的事情之一。
終于如愿入住,算是了了一樁心愿。圖為我們的客房內部,房間超大,視野所及之處,除了被子等物,其他全部都是鹽塊做成的。
看一下沙發的細節,這才是真正的鹽系啊!
首次村婦沒忍住去舔了舔墻,又苦又澀差點吐了出來。好奇不僅會害死貓,還會催吐人類……
但是,如果你以為烏尤尼鹽沼的價值真的僅限于鹽,那就太簡單了。
在烏尤尼那白得耀眼的鹽灘下,隱藏著巨大的金屬資源——鋰。沒錯,就是鋰電池里用的那個金屬鋰。能源危機使得各國都在拼命研究電動汽車,其中最大的障礙就是鋰的短缺。而據美國地質勘探局估測,烏尤尼鹽沼下鋰儲量大得驚人,幾乎占了全世界鋰儲量的一半。
如果把這些鋰礦資源完全開發出來,南美窮國玻利維亞將可瞬間實現逆襲,富可匹敵中東巨頭沙特!
所以,烏尤尼鹽沼才不只是一個絕美的旅游目的地那么簡單呢。
(1)地殼運動是導致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應從內力作用(地殼運動)入手分析該地由海到陸(到內陸湖)的變化過程.由內陸湖到鹽沼的形成過程,應與湖水蒸發,鹽分積累有關,故應從外力作用入手分析.最初地殼抬升,安第斯山脈從海底隆起,未退卻的海水在山間形成內陸鹽湖;由于地形封閉,氣候干旱,降水少,蒸發旺盛,逐漸形成鹽沼.
(2)首先通過材料信息,確定當地是獨特的高山氣候,再通過列舉高山氣候的特征來分析開發鋰礦資源所遇到的困難.高山氣候,氣候干旱,降水少,故水資源短缺;氣溫低,晝夜溫差大;海拔高,空氣稀薄,工作人員需克服高原反應;太陽輻射強烈.
(3)“鋰礦開發由國內企業控制,外資公司限定于深加工產品的投資項目”的開發方針,避免外國公司掠奪式地開采,合理開發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引進外資企業和技術;有利于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提高本國工業化水平.
故答案為:
(1)地殼抬升,安第斯山脈從海底隆起,未退卻的海水在山間形成內陸鹽湖;由于地形封閉,氣候干旱,降水少,蒸發旺盛,逐漸形成鹽沼.
(2)氣候干旱,水資源短缺;氣溫低,晝夜溫差大;空氣稀薄,高原反應;太陽輻射強烈.
(3)避免外國公司掠奪式地開采,合理開發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引進外資企業和技術;有利于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提高本國工業化水平.
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