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關于良姜的藥用價值與副作用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分享關于良姜有什么作用?的知識,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去除雜味和異味,增香。
擴展資料:
藥用功效
1.胃寒冷痛。本品辛散溫通,能散寒止痛,為治胃寒脘腹冷痛之常用藥,每與炮姜相須為用,如二姜丸(《和劑局方》);治胃寒肝郁,脘腹脹痛,多與香附合用,以疏肝解郁,散寒止痛,如良附丸(《良方集腋》);治卒心腹絞痛如劇,兩脅支滿,煩悶不可忍者,可與厚樸、當歸、桂心等同用,如高良姜湯(《千金方》)。
2.胃寒嘔吐:本品性熱,能溫散寒邪,和胃止嘔。治胃寒嘔吐,多與半夏、生姜等同用;治虛寒嘔吐,常與黨參、茯苓、白術等同用。
功效與作用
溫胃散寒、消食止痛、潤腸通便
良姜為姜科植物的干燥根莖,夏末秋初采挖,除去須根及殘留的鱗片,洗凈、切段、曬干。
可入藥,還可以作為調味劑使用與烹飪。該植物主要分布于廣東和廣西,通常生長于荒坡、灌木叢或疏林之中。
本品具有溫胃散寒、消食止痛、潤腸通便、預防血栓等功效。
1、溫胃散寒:良姜性熱,入脾胃經,具有溫中補虛、健脾燥濕的作用,可以治療或緩解脘腹寒痛、胃寒吐瀉等。
2、消食止痛:良姜可以更好的緩解消積食滯、消化不良等癥狀,消化不良、胃痛等患者可使用。
3、潤腸通便:良姜中含有大量的揮發油,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加快大便生成和排出,經常服用能起到一定程度上的清腸通便的作用。
4、預防血栓:良姜中含有的一些天然藥用成分,具有明顯的抗凝作用,能提高人體抗凝血能力,還能稀釋血液,一定程度上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血小板活性。
1、抗氧化,抑制腫瘤
生姜中所含的姜辣素和二苯基庚烷類化合物的結構均具有很強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抑制腫瘤作用;吃姜能抗衰老,老年人常吃生姜可除“老人斑”。
2、開胃健脾,促進食欲
在炎熱的夏天,因為人體唾液、胃液分泌會減少,因而影響食欲,如果飯前吃幾片生姜,可***唾液、胃液和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腸蠕動,增進食欲。
3、防暑、降溫、提神
在炎熱的時候有興奮、排汗降溫,提神作用。對一般暑熱表現為頭昏、心悸、胸悶惡心等的病人,適當喝點姜湯大有裨益。我國傳統的防暑中成藥——人丹就含有生姜成分,其作用就是健胃、提神、醒腦。
4、殺菌解毒
生姜能起到某些抗菌素的作用,尤其是對沙門氏菌效果更好。在炎熱的夏季,食品容易受到細菌的污染,而且生長繁殖快,容易引起急性胃腸炎,適量吃些生姜可起到防治作用。生姜提取液具有顯著抑制皮膚真菌和殺來頭***滴蟲的功效,可治療各種癰腫瘡毒。
5、防暈車,止惡心嘔吐
生姜干粉對運動病之頭痛、眩暈、惡心、嘔吐等癥狀有效率達90%,且藥效可持續4小時以上。民間用吃生姜防暈車、暈船,或貼內關穴,有明顯的效果,因此而有“嘔家圣藥”之譽。
6、促進血行,驅散寒邪
由于著涼,引起感冒,喝些姜湯水,可增加血液循環,使全身發熱,有助于驅逐體內風寒。
7、減少動脈硬化發生
生姜提取物能阻礙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清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減少動脈硬化的發生。
擴展資料:
多吃姜有好處,但是以下人群要少吃:
1、吃姜并非多多益善
天氣炎熱,人們容易口干、咽痛、煩渴、汗多,生姜性辛溫,屬熱性食物,根據"熱者寒之"原則,不宜多吃,適量即可。在做菜或做湯的時候放幾片生姜即可。
2、不要吃腐爛的生姜
腐爛的生姜會產生一種毒性很強的物質,可使肝細胞變性壞死,誘發肝癌、食道癌等。
3、陰虛體質的人不能多吃姜
陰虛就是燥熱體質,表現為手腳心發熱,手心有汗愛喝水,經常口干、眼干、鼻干、皮膚干燥、心煩易怒、睡眠不好,而姜性辛溫,陰虛的人吃姜會加重陰虛的癥狀。
4、肝炎病人不宜吃姜
生姜是藥食兩用的調味品,其主要成分是揮發油、姜辣素、樹脂和淀粉。變質的生姜還含有黃樟素。姜辣素和黃樟素,能使肝炎病人的肝細胞發生變性、壞死,以及間質組織增生、炎癥浸潤,而使肝功能有所失常。因此,建議肝炎病人不吃或少吃生姜。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吃姜不可不知每天吃生姜的七大好處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養生:吃生姜的4個好處4大禁忌要牢記
1、良姜的功效: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主治胃脘冷痛,嘔吐,噯氣。
2、良姜配大棗。能健脾溫中止嘔,用于霍亂嘔吐甚者。
3、暖胃散寒,溫中止痛。適用于脾胃虛寒,心腹冷痛,嘔吐,呃逆,口吐清水,腸鳴腹瀉等。
《本草匯言》里說:“高良姜,祛寒濕、脾胃之藥也。”可辛散溫通,散寒止痛,為治胃寒脘腹冷痛的常用藥。
刀豆子味甘性溫,入脾、胃、大腸、腎經,可溫中、下氣、止呃。上藥合用,共同達到溫中散寒、降逆止呃之功。
擴展資料
良姜形態特征
葉二列,長披針狀,無柄,葉鞘***抱莖。圓錐形總狀花序,頂生,花軸標紅色,花冠漏斗狀,白色或淺紅色。蒴果不開裂,球形,成熟時橘紅色。種子具有干燥的假種皮。花期4~10月。
喜生于山坡草地或灌木叢中。其性喜高溫高濕的環境,喜明亮的光照。但也耐半陰。生長適溫為15—30℃,越冬溫度為5℃左右。在疏松、排水良好的肥沃壤土中生長較好。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胃寒打嗝,煮點丁香柿蒂
百度百科-良姜
良姜的功效與作用
良姜,別名小良姜、高良姜等,喜生于山坡草地或灌木叢中,其性溫、味辛。良姜有芳香氣節處有環形膜質鱗片,節上生根,具有辛散溫通、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來治療脘腹冷痛、胃寒嘔吐、噯氣吞酸等病癥。夏末秋初挖取生長4~6年的根莖,除去莖、葉、須根和鱗片,洗凈,然后切成小段,曬干。碾磨成粉末者稱為“良姜粉”。
良姜和生姜有何區別
第一,兩者屬性不同。良姜是重要的一種中藥材,在***過程中需要反復的蒸和干燥,最終的成品是干燥的姜個或者姜片。生姜多以嫩姜的形式出現,經常被用來做菜肴的調味品,需要姜的生、鮮,市場上多以生鮮出現。
其次,功效也不同。高良姜性辛、熱,歸脾胃二經,有溫胃散寒、消食止痛之功效,常用于胃寒冷痛、少腹寒涼等病證。生姜性辛、微溫,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解魚蟹毒,解藥毒之功效。臨床主要用于風寒感冒、嘔吐、風寒咳嗽食物中毒等疾病。
其次,它們的食用***和藥性也不同。良姜雖說是姜的一種,但是其中藥味比較重,不適合作為調味品食用,常用來煮粥或者泡茶。
良姜的食用***
良姜粥
材料:良姜15克,粳米100克。
做法:
1、用水750毫升煎良姜,煎至500毫升。
2、去渣,入粳米,文火熬煮至米熟爛成粥。
功效:散寒止痛,健脾和胃。適用于老年消化性潰瘍脾胃虛寒型之胃脘隱痛或冷痛、喜溫喜按、嘔惡、大便溏薄等。
香附良姜雞肉湯
材料:雞肉250克,香附12克,高良姜15克,紅棗5粒
做法:
1、雞肉洗凈,去肥油斬件,用開水拖過,瀝干水。
2、香附、高良姜、紅棗(去核)洗凈,與雞肉一起放入砂煲內,加清水適量。
3、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2小時,調味隨量食用。
良姜胡椒豬肚湯
材料:良姜10克(切片),胡椒10克(研碎),豬肚1個(約500克),鹽少許
做法:
1、將胡椒、良姜放入豬肚內,扎緊兩端,鍋中倒入清水適量。
2、先武火煮沸后,文火燉至熟爛,加鹽調味,飲湯吃豬肚。
功效:可輔助治療痰食交阻型胃癌。胃脘部悶脹,隱痛,吞咽困難,泛吐黏痰,嘔吐宿食,食欲不振。
良姜香附茶
材料:良姜100克,香附200克,紅糖適量。
做法:
1、把良姜、香附洗凈,烘干后研成末。每10克為1包,加入適量紅糖,裝入濾紙包中。
2、每次取1包用沸水沖泡,加蓋悶15分鐘后飲用。
功效:溫胃止痛。適用于慢性胃炎氣滯胃痛患者。
良姜:別名小良姜、高良姜(中藥材,本品為姜科植物AlpiniaofficinarumHance)基原物料的生態:多年生草本。根莖圓柱形,
其性溫、味辛;具有芳香氣,有節,節處有環形膜質鱗片,節上生根。主治:脘腹冷痛,胃寒嘔吐,噯氣吞酸。分布于我國云南、廣東、廣西及臺灣等地區。
分布于我國云南、廣東、廣西、福建及臺灣等地區。
藥用功效
編輯
1.胃寒冷痛。本品辛散溫通,能散寒止痛,為治胃寒脘腹冷痛之常用藥,每與炮姜相須為用,如二姜丸(《和劑局方》);治胃寒肝郁,脘腹脹痛,多與香附合用,以疏肝解郁,散寒止痛,如良附丸(《良方集腋》);治卒心腹絞痛如劇,兩脅支滿,煩悶不可忍者,可與厚樸、當歸、桂心等同用,如高良姜湯(《千金方》)。
2.胃寒嘔吐:本品性熱,能溫散寒邪,和胃止嘔。治胃寒嘔吐,多與半夏、生姜等同用;治虛寒嘔吐,常與黨參、茯苓、白術等同用。
用法用量
用量:煎服,3~6g。研末服,每次3g
典籍記載
1.《名醫別錄》:主暴冷,胃中冷逆,霍亂腹痛。
良姜
2.《本草匯言》:高良姜,祛寒濕、溫脾胃之藥也。若老人脾腎虛寒,泄瀉自利,婦人心胃暴痛,因氣怒、因寒痰者,此藥辛熱純陽,除一切沉寒痼冷,功與桂、附同等。茍非客寒犯胃,胃冷嘔逆,及傷生冷飲食,致成霍亂吐瀉者,不可輕用。
化學成分
含揮發油0.5%~1.5%,油中主要成分為1,8-桉葉素、桂皮酸甲酯、丁香油酚、蒎烯、蓽澄茄烯及辛辣成分高良姜酚等。尚含黃酮類高良姜素、山柰素、山柰酚、槲皮素、異鼠李素等。
藥理作用
原理簡介
本品水提取物具有鎮痛抗炎作用,醚提物只有鎮痛作用,二者均能抗動物實驗性胃潰瘍的形成及蓖麻油引起的腹瀉,還能延長斷頭小鼠張口動作持續時間和氰化鉀中毒小鼠的存活時間;煎劑灌胃能升高犬胃液總酸排出量,興奮兔離體腸管運動,對抗因阿托品所致小鼠胃腸抑制後的墨汁推進率。
中藥屬性
良姜能辛散溫通,散寒止痛,為治療胃寒脘腹冷痛之常用藥,每與炮姜相須為用,胃寒嘔吐:
性味歸經:辛、熱、歸脾、胃經。
功能主治:散寒止痛,溫中止嘔。
收采加工:夏末秋初挖取生長4~6年的根莖,除去莖、葉、須根和鱗片,洗凈,然后切成小段,曬干。碾磨成粉末者稱為“良姜粉”。
使用部分:為姜科植物高良姜的根莖。
觀賞價值
觀葉類植物,色彩鮮艷奪目,格外雅觀,觀賞價值較高。
希望有幫助天天愉快
關于良姜的藥用價值與副作用的內容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