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瓶子草和豬籠草的區別,以及瓶子草和豬籠草的區別在哪里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捕蠅草
食蟲植物的葉片變得非常奇特而有趣,有的像瓶子,有的像囊袋,還有的像蚌殼……。各種奇形怪狀的葉子,是它們捕捉昆蟲的有效“裝置”。
不同的食蟲植物其捕食昆蟲的方式也不一樣。瓶子草和豬籠草設陷阱捕蟲,是一種消極等待的被動***;而捕蠅草則是采用積極主動的***捕蟲,因此最為惹人注意,也顯得更加有趣。有一部科教電影叫《中山植物園》,里面有這樣一個非常珍貴的鏡頭:一個甲蟲爬到一株植物的葉片上,蚌殼似的葉片迅速合攏,葉緣的刺毛也交錯地扣合起來,把甲蟲牢牢地關在里面,這株奇趣的植物就是捕蠅草。
捕蠅草是一種多年生宿根植物,莖很短,葉輪生。葉子的構造很奇特,在靠近莖的部分有羽狀葉脈,呈綠色,可進行光合作用;但到了葉端就長成肉質的,并以中肋為界分為左右兩半,其形狀呈月牙形,可像貝殼一樣隨意開合,這就是它的“誘捕器”。每半個葉片的邊緣都生有10—25根剛毛,其內側靠近中助的地方,又生有3根或3根以上的感覺剛毛(或叫激發剛毛)。在葉緣還生有蜜腺,能夠分泌蜜汁用以引誘昆蟲。
平時誘捕器張開,葉片向外彎曲,當上鉤的昆蟲爬到葉片上吃蜜時,如果其中一根激發剛毛被觸動兩次或兩次以上,或者在數秒鐘內至少有兩根激發剛毛被觸動,那么誘捕器就會在20—40秒鐘內閉合,葉片便向里彎曲,葉緣上的剛毛交叉鎖在一起,將獵物囚禁在里面。當昆蟲在里面掙扎時,便再次觸動激發剛毛,每觸動激發剛毛一次,誘捕器就閉合得更緊。同時,激發剛毛受到***后,葉片上許多紫紅色小腺體就分泌出一種酸性很強的消化液,將蟲體消化,然后再由這些腺體吸收。大約5天后,當昆蟲的營養物質被吸收干凈后,葉子又重新張開,準備捕捉新的獵物。
在所有的食蟲植物中,捕蠅草是人們最熟悉和科學家研究最多的一種植物。早在一百多年前,達爾文就曾精心研究過食蟲植物,他特別喜歡捕蠅草,并稱它為“世界上最奇妙的一種植物”。
達爾文和生理學家伯登·桑德森對捕蠅草的捕食過程進行了研究,并有一些卓越的發現。達爾文觀察到,捕蠅草的激發剛毛受到***后,要間隔一定的時間后葉片才開始運動。因此他推測,一定有類似動物神經的電脈沖信號從剛毛傳到誘捕器的運動細胞上,從而產生運動。伯登·桑德森用電流計來進行測定,結果電流計指針顯示出有一股微弱的電流。這實際上就是今天大家所熟悉的動作電位。動作電位以每秒20毫米的速度通過葉子,正是這種電信號調節了捕蠅草的捕食運動。研究者還發現,如果對剛毛的***強度不夠,便不能產生動作電位,誘捕器也不發生運動。當兩次***時間相隔太近時,誘捕器也不能閉合,因一個動作電位不可能在距前面一個太近的時間里產生。這種現象,與動物神經中發生的麻痹現象十分類似。
后來,美國科學家威廉斯和皮卡德發現,捕蟲草的動作電位,產生于每根剛毛頂端基部或靠近基部的感覺細胞中發生的受體電位;而每一個受體電位都產生若干個動作電位,使剛毛不停地運動。
達爾文不僅對捕蠅草在捕到昆蟲時,其誘捕器不斷緊閉,正確解釋為由于昆蟲為了逃脫所作的掙扎不斷***激發剛毛的結果;而且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即昆蟲死后,誘捕葉片仍在緊閉。后來,威廉斯和皮卡德對這一現象做出了合理的解釋:捕蠅草有兩種運動,一種是快速的捕捉運動,另一種是慢速的消化運動。前者是由機械***引起,由動作電位傳遞的;后者是由死亡昆蟲的化學物質激發,由激素引起的。威廉斯和他的同事用實驗證明了這一解釋的正確性。他們把半閉合的捕蠅草浸在近似于它分解昆蟲所釋放的溶液里,結果誘捕器又緊縮了大約40%。
豬籠草
豬籠草是一種美麗而奇特的食蟲植物,為豬籠草科、豬籠草屬多年生草本或半木質化藤本灌木。葉互生,長橢圓形,全緣,中脈延長為卷須,末端有一葉籠。葉籠瓶狀,瓶口邊緣較厚,上有小蓋,成長時蓋張開,不能再閉合。籠色以綠色為主,有褐色或紅色的斑點或斑紋,還有整個葉籠都呈紅色、褐色甚至紫色、黑色的品種。葉籠大小因品種而異,有些大型雜交種能盛水300毫升至400毫升。籠的內壁光滑,籠底能分泌黏液和消化液,有氣味引誘昆蟲之類的小動物入內,而小動物一旦落入籠內,就很難逃出,最終被消化和吸收。雌雄異株,總狀花序,有萼片3枚至4枚,無花瓣。
豬籠草產于亞洲的熱帶地區,為附生植物,常常生長在大樹下或巖石的北邊,喜溫暖濕潤的半陰環境,不耐寒,怕干旱和強光暴曬。可用吊盆栽種,平時懸掛在光線明亮又無直射陽光的地方養護,夏季高溫時要避免烈日暴曬,否則強光會灼傷葉片,影響葉籠的發育。秋、冬、春三季則要放在光照較為充足的地方養護,不宜過于陰暗,以免葉籠形成緩慢而小,表面色彩黯淡無光。豬籠草對水分比較敏感,必須在較高的空氣濕度下葉籠才能正常發育,因此在生長期除保持盆土濕潤外,還要經常向植株及周圍環境噴水,以增加空氣濕度,并避免溫度變化過大,以有利于葉籠的發育生長。生長季節每月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其他無機復合肥,以滿足生長對養分的需求。越冬溫度最好在16℃以上,若低于15℃植株就會停止生長,而低于10℃葉片邊緣則受到凍害損傷。每年的2月至3月在新根尚未長出時換土一次,土壤以疏松肥沃、透氣性良好的腐葉土或草炭土為佳,盆栽常用草炭土或腐葉土、水苔、木炭和樹皮屑的混合基質栽培,因其黑色根易斷,因此在換盆時應注意加以保護。
豬籠草的繁殖可在5月至6月進行扦插,選取健壯的枝條,每一片葉帶有一段莖節,葉片剪去一半,基部剪成45度斜面,用水苔將插穗基部包扎,放進盛水苔和盆底墊小卵石的盆內,并套上塑料袋保持空氣濕潤,在30℃左右的條件下,約20天至25天生根。也可在生長季節進行壓條繁殖,***是把葉腋的下部割傷,用苔蘚包扎,待生根后剪下盆栽。還可通過人工授粉的***,使之結籽,用播種法繁殖。
豬籠草可用于吊盆栽種,點綴客室花架,優雅而別致。
土瓶草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酢漿草目
科:土瓶草科
屬:土瓶草屬
種:土瓶草
豬籠草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瓶子草目
科:豬籠草科
屬:豬籠草屬
土瓶草是酢漿草目的,而豬籠草是瓶子草目的。土瓶草指的是土瓶草屬的土瓶草(也只有它一個種),豬籠草則指的是豬籠草屬的所有植物。土瓶草看不到葉子,豬籠草則有寬大的像葉子一樣的葉柄。主要區別就在這里。
會吃肉的植物嗎,嗯,大家經常見到的,可能就是豬籠草、捕蠅草了吧!但是這個世界上可不僅僅是這兩個能夠吃肉哦~還有不少其他的是肉食植物!
1?瓶子草
瓶子草,聽了這個名字不知道多少人會想到豬籠草呢?實際上,瓶子草可不是豬籠草呢~而且瓶子草也不是一種植物的名稱,而是一種屬哦~屬下共有9種和眾多的亞種、變種及人工培育的品種~
▲
白網紋瓶子草
▲
綠瓶子草
▲
深紅色黃瓶子草
▲
異形葉紫瓶子草
▲
眼鏡蛇瓶子草
2?貍藻
貍藻又名閘草,它有囊狀捕蟲結構,能將附近的小生物吸入囊中,然后再消化吸收。貍藻不止一種哦~它品種眾多,形態各異,成片生長在濕地、池塘甚至是熱帶雨林長滿苔蘚的樹干上!而且它們還能開花呢!花期也比較長~
▲
貍藻
▲
海妖女貍藻
3?茅膏菜
茅膏菜可是食蟲植物中的一個大類,和上面的瓶子草不同,它們形態各異,世界各地,無所不在。它們的葉片密布著晶瑩剔透的“露珠”,在陽光的照射下,光彩奪目,讓人心生喜愛。但是,對于獵物們而言,這些耀眼的光芒卻是奪去它們性命的元兇!
▲
負子茅膏菜
▲
金絲絨茅膏菜
▲
大肉餅茅膏菜
▲
好望角茅膏菜
▲
長柄茅膏菜
4?花柱草
花柱草其實是能夠卷走昆蟲的,它的花莖、花萼、花瓣背側等部分有類似茅膏菜的腺毛,但是和茅膏菜不一樣的是,花柱草的腺毛要短一些,而且它的腺毛頂部有紅色腺體,能分泌粘液及消化液,雖然花柱草能夠捕食昆蟲,但捕蟲能力和其他的食蟲植物比較起來,要弱小的多。
5?絲葉彩虹草
彩虹草是比較少見的腺毛草屬食蟲植物,它捕捉蟲類的技巧和茅膏菜類差不多,也是依靠腺毛粘液捕蟲,不過和茅膏菜不同的是,彩虹草的粘力較強,而且它的腺毛不會擺動。
6?捕蟲堇
捕蟲堇是一種粘液型的食蟲植物,它可不是捕蟲草哦~像是蚊子、螞蟻等小型昆蟲對于捕蟲堇來說比較容易,但是蒼蠅等“大型”昆蟲卻比較容易逃脫哦~所以不要妄想在家里種捕蟲堇防治蒼蠅了!
捕蟲堇的葉片、花莖和花瓣背面有短短的腺毛,就是這些腺毛的頂端分泌出能夠誘惑獵物氣味的粘液,將獵物騙進甜美的陷阱。
▲
弗洛里捕蟲堇
▲
墨蘭捕蟲堇
▲
愛絲捕蟲堇
7?土瓶草
土瓶草也被稱之為澳大利亞瓶子草。它可是土瓶草科唯一的一種植物哦~原產地就是澳大利亞呢~開的花是淡黃色的,下面像是一個小瓶子,就是這個小瓶子用來捕捉昆蟲。
9?豬籠草
豬籠草不是單指某種植物,而是所有豬籠草物種的總稱。豬籠草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它那個獨特的捕蟲籠,因為形狀像極了豬籠~才被命名為豬籠草的呢~
10?捕蠅草
捕蠅草,也是一種非常有趣的食蟲植物哦~花花最喜歡的就是那酷似“貝殼”的大夾子!大夾子上能夠分泌蜜汁,當有小蟲闖入時,能以極快的速度將夾住,并消化吸收。
看完了這些,
是不是覺得大開眼界呢!
不過這些肉食植物的顏值
還是挺高的呢~想不想養一盆?
【參考資料】
[1]
[2]
瓶子草
豬籠草食蟲植物,不是驅蚊。
豬籠草是有名的熱帶食蟲植物,主產地是熱帶亞洲地區。豬籠草擁有一幅獨特的吸取營養的器官——捕蟲囊,捕蟲囊呈圓筒形,下半部稍膨大,因為形狀像豬籠,故稱豬籠草。在中國的產地海南又被稱作雷公壺,意指它像酒壺。這類不從土壤等無機界直接攝取和制造維持生命所需營養物質,而依靠捕捉昆蟲等小動物來謀生的植物被稱為食蟲植物。
豬籠草的種子因為非常細小,因此播種時最好使用沙或泥碳土等顆粒比較細的栽培介質,以免種子掉入細縫中。在播種時為了使種子能夠均勻地散布在盆土,可將種子與少量的沙溷勻,再灑到土上。栽培介質必須保豬籠草的形態
瓶子草科,雙子葉植物綱五椏果亞綱的一科。多年生食蟲植物,具根狀莖,喜生沼澤地。葉叢生于基部。瓶子草科只有分布在美洲,包括產于美國西南部的瓶子草屬和眼鏡蛇瓶子草屬,及產于南美蓋亞那高地的太陽瓶子草屬,這類的植物葉子演化成瓶狀,并由瓶內分泌誘餌以吸引昆蟲,當昆蟲失足落下,瓶子內有逆毛防止小蟲爬出,最后被瓶內的水淹死分解吸收,成為植物的養分。
瓶子草會分泌酵素分解小蟲;太陽和眼鏡蛇瓶子草不會分泌酵素則是利用共生微生物,獲取此份佳。
盆栽用細河沙、泥炭大或腐葉土、苔蘚或活水苔混合用栽培基質。為保持盆土濕潤,花盆下置貯水盆,保持水盆中水深2.5厘米,生長季節經常向葉面噴霧,忌用堿性水澆灌。每20天澆1次液肥。夏季適當遮蔭,秋季入室,休眠期減少澆水量,保持室溫在2℃以上。
關于瓶子草和豬籠草的區別和瓶子草和豬籠草的區別在哪里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