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8月17日報道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8月16日報道,在創紀錄的熱浪推高用電量并影響節能減排之際,中國開始轉向“虛擬電廠”來協調和穩定全國的電力供應。
包括北京和上海在內的中國十多個省份都發布了2021年到2025年的能源領域發展規劃,這些規劃呼吁建立基于云技術等的分布式發電廠管理系統,以整合各自地區的能源產能和資源。
報道稱,這些規劃與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今年早些時候公布的現代能源體系規劃是一致的。相關規劃提到要開展工業可調節負荷、樓宇空調負荷、新能源汽車與電網能量互動等各類資源聚合的虛擬電廠示范。它迫切希望能在應對電力短缺方面未雨綢繆。
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裁祁海珅表示,靈活的分布式能源管理有助于強化中國新的電力系統——該系統將根據碳中和目標由可再生能源主導,這將是電力部門向市場轉型邁出的堅實一步。
據報道,隨著氣候變化的加速,像今夏熱浪這樣的天氣狀況預計會變得更加頻繁。分析人士說,電力需求的激增——原因是工廠生產以及家庭降溫需要——將給電網帶來壓力。
虛擬電廠的背后是由分散的發電機組和靈活的電力存儲系統組成的網絡。它將包括太陽能和風能發電在內的多種能源融為一體,并根據供需變化與存儲情況實時協調。這一過程旨在確保任何時間和地點的穩定電力供應。
報道稱,利用計算機技術,虛擬電廠可以對電力供應網絡作出調整,以迅速應對需求的波動,從而避免像去年那樣的缺電狀況。
不過,虛擬電廠并非沒有挑戰。南方電網能源發展研究院研究員劉重陽說,電力不像其他能源一樣可以低成本地大規模存儲。
他還說:“就好比燈泡連著發電機,兩者要時刻同步。這就要求電力系統要在供需之間十分穩定,可以說剛性很強,彈性很弱。”
中國部分城市已經在地方電力管理方面試驗了虛擬電廠。上海于2017年建成了一個虛擬電廠示范工程,它可以協調黃浦區部分商業建筑的需求。
圖片說明這是2月11日在甘肅省隴南市文縣碧口鎮拍攝的大唐碧口水電站庫區景色。位于白龍江甘肅段的大唐碧口水力發電廠進一步完善智能電站建設,加快數字化轉型,利用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集控調度中心實現梯級調度、聯合運行、精細化管控,開展機組檢修、提質升級等工作,為經濟建設和民生保障提供“清潔”能源。(新華社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