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是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這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是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是中國,古書記載,神農之時,天雨粟(降下谷種),神農遂耕而種之,炎帝時有丹雀銜九穗禾(九只穗子的稻禾),其墜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人們感念炎帝的恩德,稱他為神農。而康熙皇帝對水稻栽培有濃厚的興趣,并注意培養生長期短、品質優良的稻種。
2、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對野生稻進行培育、種植的國家,考古工作者在湖南發現了一萬年前人工栽培的水稻,同世界上其它較早栽培水稻的國家相比,早了3000-5000多年。
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是中國。水稻的栽培歷史可追溯到約公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國湖南,在1993年中美聯合考古隊在道縣玉蟾巖發現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水稻在中國廣為栽種后,逐漸向西傳播到印度,中世紀引入歐洲南部。
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是中國。
水稻起源于亞洲和非洲,分為亞洲水稻和非洲水稻兩種,在非洲種植水稻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500多年前。而亞洲水稻的時間要比非洲的早很多,考古工作者在湖南發現了一萬年前人工栽培的水稻,同世界上其它較早栽培水稻的國家相比,早了3000-5000多年。
水稻的價值及影響:
水稻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為主要食物來源。
稻米不僅是主糧,歷史悠久的演化下,稻米還有很多對人類有貢獻的經濟作用,如米糠就是其一,米糠是米的皮層,可以榨油。在日本,米糠油被視做一種美白圣品。此外,米糠也能腌菜,甚至單獨成為一道菜,就叫做炒米糠。
據科學家研究,米糠的營養價值也相當高,除含有稻米中64%的營養,還含有90%以上人體需要的營養。除米糠油外,米糠蛋白和米糠營養素都是科學家研究的主要方向。
中國科學家群體對水稻科研做出了全球罕見的貢獻:袁隆平院士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朱英國院士對雜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突出貢獻,農民胡代書發明越年再生稻等等。
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是中國。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對野生稻進行培育、種植的國家,考古工作者在湖南發現了一萬年前人工栽培的水稻,同世界上其他較早栽培水稻的國家相比,早了3000-5000多年。
擴展資料:
水稻按稻谷類型分為秈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按留種方式分為常規水稻和雜交水稻。還有其它分類,按是否無土栽培分為水田稻與浮水稻;按生存周期分為季節稻與“懶人稻”(越年再生稻);按高矮分為普通水稻與2米左右的巨型稻;按耐鹽堿性分為普通淡水稻與“海水稻”(其實它主要使用淡水)。
水稻所結子實即稻谷,稻谷脫去穎殼后稱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層即可得到大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以大米為主食。水稻除可食用外,還可以釀酒、制糖作工業原料,稻殼和稻稈可以作為牲畜飼料。中國水稻主產區主要是長江流域、珠江流域、東北地區。水稻屬于直接經濟作物,大米飯是中國居民的主食,目前國內的水稻種植面積常規稻是2.45億畝,而雜交稻的種植面積是2億畝。
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是中國,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對野生稻進行培育、種植的國家,考古工作者在湖南發現了一萬年前人工栽培的水稻,同世界上其它較早栽培水稻的國家相比,早了3000-5000多年。
水稻是稻屬谷類作物,代表種為稻。水稻原產于中國和印度,七千年前中國長江流域的先民們就曾種植水稻。
擴展資料:
水稻按稻谷類型分為秈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按留種方式分為常規水稻和雜交水稻。還有其它分類,按是否無土栽培分為水田稻與浮水稻;按生存周期分為季節稻與“懶人稻”(越年再生稻);按高矮分為普通水稻與2米左右的巨型稻;按耐鹽堿性分為普通淡水稻與“海水稻”(其實它主要使用淡水)。
中國科學家群體對水稻科研做出了全球罕見的貢獻:袁隆平院士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朱英國院士對雜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突出貢獻,農民胡代書發明越年再生稻等等。
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