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嘉琳/文
國家醫保局8月18日發布《關于開展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收費和耗材價格專項治理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此前,為了開展種植牙集中帶量采購、規范口腔種植醫療服務項目和收費,國家醫保局在全國開展價格調查***工作,要求在一個月內***造冊,并在省內各地市開展交叉檢查,最終將數據上報國家醫保局。筆者獲悉,這是國家醫保局首次實施醫藥產品、醫療服務的全產業鏈價格調查。
國家衛健委、國家醫保局等九部委聯合印發的《2022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就提出:“規范牙科醫療服務和耗材收費,規范公立醫院牙科醫生多點執業?!贝饲?,據國家醫保局有關官員透露,由四川醫保局牽頭10多個省份,力爭在2022年上半年推出種植牙體的地方聯盟集采。然而,如今已是8月底,但種植牙集采尚未啟動。
開展種植牙專項價格治理的難點在于:首先,種植牙耗材、口腔種植醫療服務往往“醫耗不分”,且都存在價格虛高水分,各地區之間、各耗材品種之間、各手術術式之間,在成本、價格方面差異較大,一刀切調價本身就是擾亂市場價格秩序。為此,國家醫保局才開展上述全國性的價格調查,唯有確保行業數據完整、真實、及時,摸清底數才能不被蒙住眼睛決策。
另一方面,種植牙有一半左右用量來自民營醫院。據國家醫保局有關課題組專家披露,民營醫療的種植牙耗材用量超過60%。民營醫療領域的市場競爭相對充分,與公立醫院實施***指導價不同,民營醫院實施市場調節價。長期以來,只要符合市場監管部門的公平競爭與公平交易要求,只要滿足衛生主管部門的醫療質量安全要求,***并不介入民營醫院的醫療服務項目增減、定價高低。
筆者聯想到骨科耗材、人工晶體等行業,受制于“醫耗不分”現狀,在高值醫用耗材完成集采之后,一些醫藥企業試圖拉高相關??漆t療服務價格,將耗材的虛高定價轉嫁到醫療服務。口腔領域也是如此,本次國家醫保局實施價格基準調查,針對所有主流類別的口腔種植醫療服務、種植體系統、牙冠產品,唯有同時監管耗材產品、醫療服務,才能防止“按下葫蘆浮起瓢”。
醫療服務不同于一般***業,存在供方(醫院、醫生)主導特征,在信息不對稱的前提下,在逐利動機驅使下,無論是公立還是民營醫院,供方都可能實施誘導消費、不當醫療行為。筆者建議,針對種植牙的收費價格治理要尊重市場規律:
一是規制***微觀干預。如今,面向公立醫院的醫療服務價格改革都強調減少碎片化調價、“拍腦袋”調價,要編制醫療服務價格指數,設置調價觸發條件、價格調整系數,并對應到政治、經濟、社會等不同影響因素。面向民營醫院和診所,有關監管部門更不能隨意干預其微觀價格。因此,即便出現極端個案、網絡輿情等,各地也不能走運動式調價的老路,要為民營醫療行業營造更加公平、可預期的政策環境。
二是提升醫療透明度。只有讓醫療機構的成本、價格、療效信息科公之于眾,才能接受廣大民眾特別是就醫患者的監督,并革除醫療機構實施誘導醫療、不當醫療的土壤。本次,國家醫保局對實施口腔價格基線調查不積極、不規范的省份進行通報,后續可以考慮將通報范圍延展至不配合價格基線調查的醫療機構、醫務人員。
三是引入信用管理機制。與公立醫療機構接受各級衛健委全面監管不同,民營醫療機構更需要依賴行業自律。各級衛健委、醫保局可以考慮對民營醫療機構聯合開展信用評價,將服務數量、質量、健康效果納入評價范圍,“信用分”直接決定監管部門的檢查頻次、處罰等級等。監管部門還可以為“信用分”高等次企業定制產業基金、銀行信貸等支持。當口腔醫療機構可以憑借優質平價服務獲利時,就沒有動力從患者身上賺取不義之財了。
(作者為價值醫療顧問專家委員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