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鄉村振興戰略正在有力有序推進中,一系列稅費支持政策落地見效,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促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人民網推出“以稅收紅利推動鄉村振興”系列報道,聚焦稅收政策助力下,我國“希望的田野上”展開的鄉村振興生動畫卷。
“106萬元退稅款很快就到了公司賬戶,我們將用這筆資金增建低溫倉庫、更新倉儲設備、創新科技儲糧、提升糧食質量檢驗功能。”在吉林省四平市,一家主營谷物倉儲的企業負責人王智勇說。
進入夏季后,在高溫高濕的氣候條件下,糧食儲存的難度大大提高。為使糧食損失盡可能降低,該企業急需建設低溫倉庫,提高科技儲糧水平,但也造成了經營成本持續提高,留抵退稅款的及時到賬解決了企業發展的難題。
實施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是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的“重頭戲”,是今年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的關鍵性舉措。自今年7月1日起,農、林、牧、漁業納入按月全額退還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一次性退還存量留抵稅額的政策適用范圍,進一步為涉農經營主體減負擔、添信心,用留抵退稅紅利激發鄉村振興活力。
中國稅務學會理事、山東財經大學教授潘明星對人民網記者表示,2022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之年,將農、林、牧、漁業納入按月全額退還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一次性退還存量留抵稅額的政策適用范圍對于做好“三農”工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具有特別意義。從“農、林、牧、漁業”來看,涉農行業經營的季節性強,例如,麥收季節的收糧倉儲,集中購進支出貨款導致進項稅額驟增,“按月全額退還增量留抵稅額”可謂“雪中送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等,也是鄉村振興的適宜產業。對于新辦企業而言,“按月全額退還增量留抵稅額”可助力企業成長;與此同時,不少涉農企業因受到疫情影響銷售額銳減,“按月全額退還增量留抵稅額”可為企業紓困解難。
隨著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擴圍,越來越多涉農企業享受到退稅紅包,譜寫了鄉村振興新篇章。
剛剛立秋,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雨敞坪鎮,一家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寧進忙著給瓜果蔬菜澆水、追肥,3500畝的種植基地里,辣椒、黃瓜、韭菜、水稻等農作物靜候豐收時節。
“近年來,國家出臺的對農業和農業從業人員的稅費支持政策力度很大,僅僅是今年上半年,我們就享受了增值稅留抵退稅2次。”寧進表示,“稅收優惠政策助力新農人降本增效,我相信,通過抓住機遇,提升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我們一定能走出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位于三亞、樂東、陵水三地的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是我國重要的農作物種子南繁基地。樂東黎族自治縣地處北緯18度以南,具有得天獨厚的光溫氣候條件,位于該縣的抱孔洋南繁配套服務區項目旨在打造集科研生產、科普教育、農旅融合為一體的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配套服務區,項目建成后,將極大推動樂東南繁產業高質量發展。
“公司由于項目前期投入資金大、資金回籠周期長,加上受疫情的影響,企業資金周轉面臨較大挑戰,為了確保整體施工進度,目前只能通過貸款來補充資金需求。”抱孔洋南繁配套服務區項目建設的承接企業財務負責人賈明秋說道,“在了解到我們的困難后,樂東縣稅務局主動上門服務,輔導我們公司享受了660余萬元的增值稅留抵退稅款。這筆退稅款不僅緩解了我們的資金壓力,還幫我們省下了一大筆貸款利息。”
在青島,一家***從事飼料檢測分析儀器研發、銷售及服務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專門為鄉村振興提供智慧農業解決方案。今年以來,受疫情等因素影響,該公司資金流一度比較緊張。在稅務部門的輔導下,企業享受了90余萬元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大規模留抵退稅政策出臺后,又享受留抵退稅8.64萬元。
“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帶來的真金白銀,有效緩解了公司的資金周轉壓力,我們將政策利好轉化為企業研發動力,為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貢獻了力量。”公司負責人駱雅萍表示。
相關閱讀:
“以稅收紅利推動鄉村振興”系列報道一:109項稅費優惠政策落地政策紅利助力鄉村振興
“以稅收紅利推動鄉村振興”系列報道二:稅收政策精準“滴灌”鄉村發展特色富民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