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賈?麗
8月12日,華為發布上半年經營業績報告顯示,期內華為實現銷售收入3016億元(去年同期為3204億元),凈利潤率達5%,較去年同期的9.8%下降了4.8個百分點;按業務板塊劃分,上半年華為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及終端業務分別實現收入1427億元、547億元、1013億元。
“在復雜的外部環境及困境下,華為依舊能實現相對穩定的業績,可見其韌性之強。而從財報中不難看出,華為目前正處于轉型關鍵期。”工信部高質量發展高層次咨詢專家項立剛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翻閱去年同期財報,彼時華為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及消費者業務(現更名為終端業務)分別實現收入1369億元、429億元、1357億元。由此,今年上半年華為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收入分別較上年增加了58億元、118億元,同比上漲4.2%、27.5%;而終端業務則同比減少344億元,下滑25%。可見,相比去年同期,華為企業業務實現了快速增長;運營商業務也表現穩健;但終端業務卻仍受掣肘。
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華為的地位仍無法被取代,卻也面臨諸多挑戰。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Research數據顯示,華為手機銷售額依然保持全球第三,但市場份額正遭遇蘋果和三星的擠壓,而這主要因華為手機5G功能受限。Omdia數據則顯示,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華為手機出貨量分別為560萬部和640萬部;而兩年之前,華為在國內5G智能手機的市場份額超過了60%。
不過,最壞的時刻似乎已經過去。華為常務董事、終端業務CEO余承東曾在今年4月份表示,華為手機供應在去年很困難,但今年華為手機的供應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華為手機正式歸來。此外,前不久,第三方廠商數源科技曾發布5G通信殼,以解決華為手機5G信號問題,而東方通、潤和軟件等多家上市公司也都公開了與華為或鴻蒙的合作計劃。
除了手機,華為在終端業務項下還進行了多賽道布局,今年7月份,華為正式發布全新升級的HarmonyOS?3涉及智能眼鏡、車機在內的12種智能設備組合協同,截至目前,搭載HarmonyOS的華為設備數已突破3億。同時華為在新能源汽車賽道的布局也初具規模。
今年4月20日,華為宣布全面進軍商用領域,將“消費者業務”更名為“終端業務”,重點發力***、醫療、制造、金融等行業的B端市場。
華為內部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終端業務在繼續加碼C端時,重點拓展企業級市場,目前“軍團化”的運作在各B端垂直領域已初見成效。其天才少年、科學家成果也在逐步被軍團“輸入”各個垂直行業,有望逐步實現業績轉化。從5G到5.5G,ICT(信息通信技術)基礎設施持續演進,相關解決方案獲得了更多企業的認可。
談及上半年業績,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表示:“盡管終端業務受到較大影響,ICT基礎設施業務仍保持了穩定增長。我們將積極抓住數字化和低碳化的發展趨勢,通過為客戶及伙伴創造價值,實現有質量的發展。”
“今年上半年業績基本符合預期,下半年ICT基礎設施業務表現值得期待,華為智能駕駛板塊是否會被收購仍存不確定性。”華為云MVP馬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