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長眠》
Maradentro
影片的主人公拉蒙曾是一位船上機械師。
那時的他還不到二十歲,身材健碩,才華橫溢,總是意氣風發的樣子,對生活充滿了熱愛,滿心憧憬著自己的環球之旅。
只是生活,往往始料未及。
一次潛水意外,致使拉蒙頸部損傷,成了高位截癱。自此他被永遠禁錮在了這張床上,而他的世界只剩下了這扇窗戶。
即便如此,拉蒙依然是一個很有魅力的人。
他喜歡聽收音機,尤其是像辯論這種***的東西。還喜歡搞一些小發明,給自己設計了電腦,雖然寫字對他來說很困難,他還是會用心的把它們記錄下來。
拉蒙這一躺就是20多年,幸運的是他的家人一直無微不至地照顧著他。可即便如此,這些年來,他想要安樂死的心卻從未動搖過。
是的,他想要結束自己這樣存活的生命。
可因為自己無法做到,他只能通過申請安樂死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但這無疑是在挑戰所有人的道德理念。
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拉蒙曾不惜在攝像機面前顯露出自己因長年無法運動而萎縮的身軀。
畫面中的他顯得很平靜,甚至會笑著說自己想要尊嚴的死去。那語氣就好像他要的不過是一個杯子。
可當別人問他為什么笑時,拉蒙回答到:當一個人不能逃避,又只能一直依賴別人的時候,他會學著笑著哭。
我們都會說生命是屬于自己的,或許自行了結里有些逃避的意味,可當你連這都要依賴別人才能做到時,卻會成為眾矢之的。
人們聽到一個人想要安樂死,第一反應不是去體諒他的苦楚,而是懷疑他的動機,指責他家人對他的關心不夠,甚至站在道德高點企圖"幫助開導"他。
拉蒙無意跟他們糾纏,但這讓家人更加無法認同他的做法,也讓他的結束之旅更加困難。
羅莎和朱麗葉的出現,似乎給拉蒙的生活帶來了一些變化。
羅莎是一個單親媽媽,在電視上看到拉蒙的事之后,本來想給他安慰,卻被拉蒙風趣豁達,又善于聆聽的魅力所吸引,而愛上了他。
她一直很照顧拉蒙,努力地想要成為拉蒙活下去的理由。
顯然,她失敗了。
朱麗葉與羅莎不同,她是唯一一個站出來要幫拉蒙申請安樂死的律師。她總是試圖去探尋拉蒙內心的想法,并理解,
原來朱麗葉也是一位絕癥患者,漸凍癥。總有一天她也會像拉蒙一樣失去行動能力,過著沒有自由的生活。
她不想那樣,她也想要莊嚴地死去。
不知何時這個憂郁知性的女人,吸引了拉蒙。
他看著窗外,想象自己突然好起來了,他從窗口躍出,飛過平原、飛過丘陵,飛過山川,一直飛到海邊,飛到她身邊。
然后,她會對他微笑,他們在夕陽下擁抱、親吻,那將是他有生以來最美的時刻。
可在他眼前的現實,只有空蕩蕩的窗口。
拉蒙曾無數次地想,那個時候他就應該死了。
這樣他就不用過這么多年因為依賴別人而沒有隱私和自由的生活。
不用哥哥為了他放棄航海夢想,不用嫂子對他像兒子一般照顧,不用在訓斥侄子文章中要標明重音時,下一句卻只能讓他把嘴邊的木棒給他;
更不用在喜歡的人在自己身后昏倒時,除了呼喊別人的名字,卻什么都做不了。
所以他的問題不是愛不愛,而是他的狀況有愛的能力嗎!
為了申請安樂死成功,拉蒙決定在審判當日親自出庭。
在去往法庭的路上,他看到追逐的情侶,看到騎行的人、看到交歡的小狗、還有那一直旋轉的風車……
這一切在他的眼中不是許久未見的風景,而是夢寐以求的自由。
他千辛萬苦到達的法庭,還是沒能允許他開口說一句話,安樂死的申請也沒被通過。
最終拉蒙在羅莎的幫助下,將整個死亡過程分成許多小步,讓不同的人去執行,再由他自行喝下毒藥。
在痛苦掙扎了30年后,拉蒙終于如愿以償地迎來了死亡。
《深海長眠》是由西班牙、法國、意大利聯合制片的劇情影片,該片根據拉蒙·桑佩德羅的真實故事改編。
由西班牙國寶級演員哈維爾·巴登主演,講述了拉蒙為爭取結束自己生命的莊嚴權利而斗爭30年的故事。
影片于2004年上映,獲得了次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全片圍繞拉蒙的死展開,將死亡與大海結合起來,拍出了一種頑強感。
或許有人會覺得拉蒙太過執著,有那么多的愛卻還是要選擇死亡!但事實是沒有人真的能安然面對死亡。
就像片中得知朱麗葉選擇放棄安樂死時,拉蒙也曾對這樣的自己痛恨過。
可是這就是拉蒙,在別人眼里沒有生命的自由不是自由,可在他的眼里沒有自由的生命不是生命。他不是不想活,他是不想這樣活著。
就像他曾在給朱麗葉的信中寫到的那樣,對他而言死亡要比想象的甜蜜得多,因為它將帶他重回安寧,最后的安寧。
片中的音樂大多帶著宏大的悲傷感,像大海的廣闊深沉,更像是拉蒙對生命的贊歌。
小編不想說拉蒙如果活著就只能是卑微的,但只是活著,一定不是他想要的。生存應該是一項權利,而不是一項義務。
小編相信他的靈魂一定會再次回到那片讓他又愛又恨的大海,安寧地在此長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