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鱉類中,中華鱉又稱為水魚、甲魚、團魚等,食用價值很高,常見的甲魚一般體重在1-2公斤,但外來的鱉類體型大很多。近日在上海嘉定的新涇河,河道養(yǎng)護工作人員就捕撈到一只大甲魚,體長約半米,寬33厘米,體重約6公斤,體型遠遠超過常見的甲魚。
由于并不認(rèn)識這種大型的甲魚,若是野生的甲魚,很有可能是保護動物,為了避免誤傷,河道管理人員將其帶回工作站。通過水產(chǎn)部的工作人員的辨認(rèn),這只大甲魚的背甲呈暗綠色,腹甲呈淡白色,脖頸粗長,并不是本土的甲魚,應(yīng)該是外來的鱉類——珍珠鱉。
珍珠鱉又稱為佛羅里達鱉、美國山瑞鱉,原產(chǎn)地在美國佛羅里達州、阿拉巴馬州等地,屬于一種中大型的鱉類,體長可達70厘米,體重10多千克以上。由于體型巨大,容易飼養(yǎng),經(jīng)濟價值比較大,很多國家地方都有引進培養(yǎng),可有些地方讓其逃入河流中,成為一種外來入侵物種,危害當(dāng)?shù)厣鷳B(tài)鏈。
這次發(fā)現(xiàn)的這只約50厘米的珍珠鱉,很有可能就是從飼養(yǎng)場逃跑出來,進入河流的,當(dāng)然也有可能是人為放生,由于分不清中華鱉和珍珠鱉,隨意放生。最后這只外來物種的珍珠鱉,將交給相關(guān)機構(gòu)處理,避免其吞食本土河流的魚類,破壞本土的河流的生態(tài)。
至于怎樣區(qū)分中華鱉和珍珠鱉,從外形來看,中華鱉的顏色是橄欖綠,其腹部是黃白色的,背甲相斗較軟,而珍珠鱉的體型比較大,身體也是呈橢圓形,背甲上帶一些黑色斑紋。
野生的中華鱉種群分布比較廣,在中國、日本、越南北部、韓國、俄羅斯東部等都是比較常見的鱉類,一般生活在江河、湖沼、池塘、水庫等淡水水域,以魚、蝦、昆蟲、軟體動物等為食,而珍珠鱉原產(chǎn)佛羅里達州,個性非常兇猛,也幾乎不挑食,若隨意放生,對本土河流中生物是巨大的威脅。
關(guān)注六維自然順其自然認(rèn)識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