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陳素萍
“只憑風力健,不假羽毛豐。紅線凌空去,青云有路通。”同學們猜一猜,這是在描述什么事物?
答案是:風箏。
這段時間,只要天氣晴朗,杭城百姓最喜愛的戶外活動,或許就是“西湖里面劃船兒,廣場上面放鷂兒”。寒氣漸消,春風拂面,楊柳綠,紙鳶飛,又到了放風箏的好時節。
平日里,相信同學們都看過、放過甚至***過風箏。對于這個早已司空見慣的事物,我們還可以再多一點好奇心:***風箏有哪些講究?風箏為什么能飛上天?放風箏有哪些技巧和注意事項嗎?
這次,我們專門邀請到了夏衍初級中學科技輔導員彭乾水老師,他將結合自己在教學中的模型***、科技創新項目研究經驗,為大家講一講風箏中的科學知識。
小小風箏藏乾坤
是人類最早的飛行器
燕子、蝴蝶、蝙蝠,福字、扇子、宮燈、哪吒鬧海……現如今,風箏的圖案各式各樣,形態更是栩栩如生。
但是,小小的風箏,想要成功***出來,可并不容易。
說起風箏的***工藝,不得不提起曹雪芹。說到他,同學們必然想起《紅樓夢》,在這本名著中,讀者們可以看到,曹雪芹對金石、書畫、風箏、編織、醫學、建筑、烹調、工藝、印染、雕飾等各門學問幾乎無不精通。而在曹雪芹所著的《南鷂北鳶考公志》中,就記載了傳統的風箏***工藝,講究”四藝”——扎、糊、繪、放。
流程看似簡單,實際***起來卻非常考驗手藝。比如,扎一副對稱、符合力學的風箏骨架,左右吃風面積和重量相當是最基本的要求。比如,圖案樣式要做到遠眺清楚,近看真實的效果;再比如,安裝提線時,要找到風箏的中心點,讓兩邊能平衡,一般先找個初始調節點,拉起來之后如果感覺飛得不好,再進行微調。同時,風箏一般都有長長的尾巴,這尾巴也起到了平衡的作用,使風箏不會在空中亂轉。
當然,風箏做得好不好,試飛一下才知道。想要把風箏放得好,里面的學問也不小:放風箏如同賽馬,一線相連,風箏線就如韁繩,緊拉繩子,就像馴馬一般,人隨漂移而前后奔走。這個過程中,是要研究大氣流向的,還要依據風力調整提線角度,考慮風箏的受風面積、重力點等問題,比如今天吹偏北風,那邊有幾幢樓可能有多少影響,哪個位置需要一把拉上,心里都要有數。
當我們穿越漫長歷史,還會發現,在一些“超級玩家”手中,風箏被賦予了更偉大的使命。他們利用風箏升空的原理,進行了很多科學實驗,對人類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最有名的是威爾伯.萊特和奧維爾.萊特,萊特兄弟受到風箏的啟發,先后制成三架風箏式滑翔機,進行了上千次的放飛試驗,不斷探索和改進,最終研制出第一架使用內燃機的飛機。
掙脫重力,從大地飛上天空、宇宙,一直都是人類的夢想。中國發明的風箏,誕生于兩千多年前,就是人類最早的飛行器,也是世界上第一種重于空氣的飛行器。所以,下次再去放風箏時,同學們可別忘了,你們手上的風箏可不僅僅是民間工藝品和玩具,它曾對科學技術的發展也起到特殊的作用。
紙鳶為何能夠飛上天
受力分析破解“小技巧”
同學們都知道,地球上有質量的物體都受到重力作用,宏觀表現為生活中各種物體在無支持力作用下都會自由落體運動。風箏也不例外。
那么,比空氣重的風箏,為什么能飛上天呢?
結合生活中的經驗,風箏想飛上天,要有兩個必要條件:一是要在有風的天氣下;二是風箏得有提線的牽引,“斷線的風箏”必定很快會掉下來。
那么,風箏起飛一定需要風嗎?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設想兩個情景:
第一個情景,風箏在月球上能不能起飛?我們知道,風箏起飛要受到一個豎直向上的力,這個向上的力不會是由向下繩子的拉力產生,而是空氣作用產生的力,月球上沒有空氣,所以月球上風箏起飛無法起飛。
第二個情景,風箏在無風情況下能不能起飛?先思考一下,上面提到的空氣的力是什么,中學科學課本中提到,空氣在不同的流速下會有不同的壓強,當壓強高的區域向氣壓低的區域移動時候,就形成了風。在無風情況下,空氣中各個區域的流速是一致的,也就是空氣密度分布均勻,此時風箏在飛行過程中無論哪個朝向,空氣流速相對風箏各部分也都是相等的,不能形成壓強差,也就無法給風箏一個力。所以,風箏起飛需要風。
通過以上兩個場景的分析,我們了解到,放風箏需要借助風的力量。
同時,同學們還應該知道,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在地面上遇到的不是強對流風,而是地面風,地面風流動方向基本平行于地面。當風箏橫斷地面風時,風箏迎風的一面阻塞空氣分子,改變了空氣分子動量,產生一個垂直風箏面的力,若此時風箏傾斜,這個力分解為兩個方向的分力,一個是與地面風流方向一致的水平分力,另一個力是豎直向上的分力,這個力即為風箏飛升的升力,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揚力。
從大氣壓強角度來解釋,風箏在空中受風作用,風箏下層的空氣受風箏面的阻塞,空氣的流速減緩,大氣壓強升高;風箏上層的空氣流速相對較高,大氣壓強較低,使風箏上下面形成壓強差,在揚力即是由這種壓強差而產生的。
根據力的分解可知,風箏在飛行過程中自身的重力大小不變,方向豎直向下;揚力隨風力大小而改變,方向垂直于風箏表面斜向上;而牽引繩的拉力隨人手施加的拉力而改變。當揚力的豎直分力大于風箏自重和牽引繩拉力的豎直分力時,風箏會越飛越高;當揚力的水平分力大于風箏自重和牽引繩拉力的水平分力時,風箏會在水平方向遠離我們所處的位置;而當風力、牽引力和揚力這三個力達到受力平衡時,風箏就會穩定地漂浮在空中。
了解了風箏的受力情況,我們就可以有針對性地放風箏了!
在起飛階段,風箏需要受到足夠大風力的推動,才能從我們手中起飛,而在當風力不足以托起風箏時,我們還會通過助跑來增加風箏受到的揚力。
此外,合適的角度可以讓風箏很快受到足夠強并且傾斜向上的揚力,如果要想風箏的揚力越大,風箏牽引的線與地面的夾角就要越大,這樣就會飛得更高!
興趣小組
高壓線附近為何不能放風箏?
天氣晴好時,放風箏是不錯的休閑活動,但在快樂玩耍的同時,安全意識別忘記。
大型風箏線的材質多為凱夫拉線或特多倫線,其特點是不容易斷。這一根根纖細的風箏線,雖然看上去毫不起眼,卻可能成為傷人“利器”,可以是隱形的利刃。
近年來,因風箏放飛后失控,風箏線傷人、毀物的案例屢見報端。2019年10月,坐落在西湖邊的寶石山上的保俶塔,其塔尖就曾因風箏線纏繞拉扯導致傾斜。據介紹,保俶塔塔尖內有混凝土柱子,外部是一層明代的青銅外殼,因塔頂風速大,風箏線拉扯的力度之大遠超想象。
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說,風箏線的“殺傷力”與材質、風力大小、風箏的面積和高度,及風箏線瞬間作用于皮膚的力和時間長短等因素有關。風箏線越細,被切割物體運動速度越快,風箏線與物體接觸時間越少,產生的作用力就越大,換句話來說就是對與之接觸的人體傷害越大。
以一名體重為50公斤的人為例,當其以每秒5米的速度,與直徑0.5毫米的風箏線相撞,接觸時間大概為1秒,接觸長度為10厘米,根據物理學中的動量定理以及壓強公式推算,其與風箏線相撞時的壓強達到2兆帕斯卡,這約相當于100斤的物體壓在一個指甲蓋上的壓強,傷害非常大。
建議大家在放風箏前做好充分防護準備,不要盲目選用面積較大的風箏,以防在強風下難以控制。同時,放風箏要選擇空曠的場地,避開建筑物和樹木,設置高壓線的地方和公路、鐵路兩側絕對不能放風箏。另外,在放風箏的時候,如果風箏掛在了樹上無法取下,請不要一走了之,最好剪斷風箏線,避免懸浮的風箏線繃緊后傷及路人。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我國《電力法》等相關法律法規,高壓線附近300米內,都屬于禁放飛風箏的區域。因為對于高壓電線來說,空中的風箏線算是導體或半導體,風箏線兩頭一旦各搭著高壓電線,就很容易引發線路短路,導致跳閘停電。短路的電線燃燒后還可能掉落,導致人畜觸電傷亡,或是造成火災。
考考你
請從力學的角度分析一下,風箏斷(脫)了線后會是怎么樣的狀態,為什么?
答案:風箏斷(脫)了線將會掉落到地面。風箏在空中飛行,受到繩子的拉力和空氣中的揚力作用,使風箏在迎風面保持近45度左右的仰角,當風箏斷(脫)了線,空氣中的揚力使風箏迎風面近乎垂直地面,并在重力的影響下,風箏最終掉落地面。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