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集四方評論,小明陪你“辯”新聞。
萬萬沒想到,上完大學的我,有一天竟成了小學生眼中的“文盲”。
前幾天,小明刷某音看見一個給教材找茬的視頻。手賤評論了一下,“遠上寒山石徑斜中,斜的讀音不是(xié),應是(xiá)”。很快,有人回復“現在教材早改了,你個文盲。”
呵呵,你才是文盲。
小學時,老師就強調過,古詩為了押韻,就讀(xiá)。而且,我是漢語言文學***畢業的,這個還能錯?
一笑而過。沒文化,不和你一般見識。
然而,沒想到的是,很快我就被“打臉”了。
19日,一篇《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點擊很快10萬+。文中,說(shuì)服變成了說(shuō)服,一騎(jì)紅塵變成一騎(qí)紅塵,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讀音成了(xié)。
嗚呼!
難道當時我學錯了?
趕緊找權威《新華字典》,結果查證第一個字時就被潑了冷水:說(shuō),組詞說服。
頓時感覺十多年的學白上了,到頭來,真正的“文盲”竟是自己。
網上文章評論區里,也是一片不敢相信的聲音,不少人拒絕這樣更改。
在小明看來,這些“白紙黑字”其實就是最后的倔強了。
還好,《咬文嚼字》主編黃安靖先生將我從無邊的羞愧中解救出來。“這是條‘假新聞’請不要擔心。”原來,文中大部分內容來自國家語委2016年6月發布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征求意見稿》,而這個《征求意見稿》至今尚未正式發布。今后正式發布的《審音表》和《征求意見稿》是否一樣?如今暫無定論。
也有專家說,文字讀音修改是正常的,比如,“街”字,全國絕大多數地區的方言保留古音讀“gai”,而因北方話讀“jie”,普通話就統一讀“jie”。
隨后,教育部有關部門回應,改后的審音表尚未通過審議,還應以原讀音為準。
心里總算有點安慰,臉上終于有點光了,但,腦袋仍舊處于蒙圈狀態。
既然《審音表》還沒發布,教材和字典怎么就先改了?《審音表》、教材、字典,三大權威不一致,我該信誰?以后這些字的拼音,我該讀什么?
小明并不反對部分字音修改,畢竟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現在也不“之乎者也”了。但拼音更改不是小事,牽一發而動全身,教材、普通話規范等都得隨之更改,很容易引起民眾的焦慮。對于這么重要的事,還是希望’三大權威”能慎重一點,統一下步調,通過央媒正式發聲,給大家一個最終的版本。
不然,錯的叫法也被廣為傳播,最終受傷害的還是咱的文化傳承。
(壹點號·明辯是非)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