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有三個讀音,讀作qiáng的時候,可以表示強大、強壯、強有力;讀作qiǎng的時候,可以表示勉強、牽強;讀作jiàng的時候,則可以表示倔強、強嘴。
強是一個形聲字,在戰(zhàn)國時期,秦簡和楚簡中的強有著不同的寫法,《說文解字》收錄的小篆字形則從蟲弘聲,而其收錄的籀文,則顯示強從?從彊,下面是兩只蟲,上面是彊,彊與強同音,這應當是強字的繁體異構。秦代以后,因為聲符弘的不同寫法,強字分化出兩種寫法,一種從弓從厶從蟲,即強,一種從弓從口從蟲,即強。現(xiàn)在我們多以強為規(guī)范字,強則被作為異體字,比較少見。
《說文解字》解釋強,是“蚚也”。蚚是什么?就是大米里有時候會出現(xiàn)的那種小黑蟲。今天的我們的確很難想象強與這個米蟲的聯(lián)系了,但如果追溯本源,很有可能米中小黑蟲就是強的本義。不過這一意義很少用到,強還是主要被借用為彊弱之彊,彊是什么?是指弓很有力,引申就可以表示強壯、強硬等等意思。當強被用作彊的次數(shù)多了,強就逐漸取代了彊,于是彊原本所擁有的字音字義,都為強所繼承,而彊這個字就逐漸隱沒在歷史長河中了。
所以強所有其他意義的生發(fā),都來自“弓有力”這一點。弓是古老的武器,曾一度被列為兵器之首,它由富有彈性的弓臂和柔韌的弓弦構成,當人們把拉弦張弓過程中積聚的力量在瞬間釋放時,就可以將扣在弓弦上的箭射向遠處的目標。所謂的“六藝”之一射,便是由弓承擔的一種技藝,可見古人對其的看重,民間生子,也會在門口掛一張弓,期待著男孩長大之后能夠孔武有力,能弓善射。彎弓射大雕,這可不是一般人都能做到的,歷史中善射之人,往往武力高強,呂布射箭是“弓開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所以由這樣一種武器的有力生發(fā),我們也就能理解強的強健強壯強有力了。
中國人還是很喜歡強這個字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君子應當自己努力向上,永不停息。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古人認為人應當效法天道,自然的運行既然是剛健有為的,那么人也應當是自強不息、生生不息的。自強不息四個字,自古以來就被列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精神力量,也是中華民族薪火相傳、繼往開來的精神動力,更是中華民族拼搏進取、艱苦奮斗、奮發(fā)圖強的力量源泉。
我們總是說中華文化燦爛輝煌,綿延五千年直到如今,可是在這幾千年的燦爛輝煌背后,又經(jīng)歷過多少次的失敗與掙扎,經(jīng)歷過多少次的重新起航與再接再厲?從最初一步一步走到如今,要凝聚多少的心血,要經(jīng)歷多少的歲月,才能走出一條跟隨歷史的腳步一起向前邁進的道路?今天,我們看來似乎理所當然,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不就是如此嗎??墒侵灰覀?nèi)ハ胍幌?,去翻一翻那些厚重的歷史書籍,就會忍不住為這偉大的人文精神、為這堅韌不拔的頑強意志、為這永遠自強不息的民族所感動。
千年之前老子就說:“自勝者強”,戰(zhàn)勝自己的是強者。有的時候人們常常會想,強者是天賦使然??墒牵嬲膹娬撸强恐熨x成長然后輕易登頂?shù)膯幔刻熨x或許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日復一日重復的枯燥訓練,是年復一年撕裂又愈合的深深創(chuàng)傷,是在歲月里磨煉在長河中沖刷出來的。付出多少努力,才會有多少回報,你努力的克服的戰(zhàn)勝的,都將成為你身上亮麗的徽章,而你無視的敷衍的落敗的,將會在未來一一暴露。
詩里說: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自強。不止男兒當自強,女兒亦然。天下兒女皆當自強。(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網(wǎng)站施希茜)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網(wǎng)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