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意思是冬至過后,各地將進入最寒冷的時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數九寒天”。為了御寒,在飲食上主要以熱湯蒸煮食物為主,一碗熱氣騰騰的餃子是國人的最愛,此外,餛飩、湯圓、羊肉湯等也都是不可或缺的冬至美食。
好吃不過餃子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在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流行在冬至這一天吃一碗熱騰騰的餃子,寓意防寒保暖。古人認為冬季耳朵容易受凍,餃子長相類似耳朵,吃餃子可以防止耳朵受凍。
這一食俗還伴隨著一個傳說,據說醫圣張仲景在長沙做官結束告老還鄉時,正值冬季大雪紛飛,他看見家鄉南陽白河兩岸的不少鄉親耳朵被凍爛,就吩咐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驅寒藥煮熟剁碎作餡料,之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到鍋里煮熟,做成“祛寒嬌耳湯”給百姓吃,老百姓服之后,凍耳朵治好了。后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醫圣的做法,由此形成了冬至吃餃子的習俗。
雖然餃子外表長相一樣,但餡料大有乾坤,不同地區的餃子餡料不一。北方地區流行吃羊肉餡、豬肉餡、白菜大肉餡的餃子,主要以肉為主。南方地區的餃子餡料更加多元,除了常見的豬肉白菜,還有番茄雞蛋、蝦仁、蟹黃、海參、魚肉等有當地特色的餃子。
冬至還有這些美食
冬至除了餃子,還有很多其他可以吃的美食。
餛飩
在老北京人心中,冬至時期,除了餃子,餛飩也是主要的食物。在很多老北京人的記憶里,冬天街面上餛飩小攤的畫面難以忘懷。這種餛飩講究熬白肉湯作湯底,餡兒是精肉,佐料有冬菜、紫菜、蝦皮等,現吃現煮。
湯圓
冬至時期,南方流行吃湯圓。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也稱湯團,是一種由糯米面包餡料做成的團子,在南方不少家庭,這種湯圓可以用來祭祖,也可互贈親朋好友。
杭州年糕
杭州人喜歡在冬至吃年糕,寓意“一年更比一年高”。當地人冬至當天三餐都要吃年糕,但三餐年糕各有不同,早上吃芝麻粉拌白糖年糕,中午吃冬筍肉絲炒年糕,到晚上了就是雪里蕻、肉絲、筍絲年糕湯。
羊肉湯
冬至還有吃羊肉的習俗。相傳,這一食俗起源于漢代,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煮好的羊肉,大為贊嘆,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如今這一食俗在部分地區還有所保留,每逢冬至,四川地區就迎來了喝羊肉湯的高峰期,人們認為喝羊肉湯可以暖身抵擋當地的濕冷環境。
新京報記者劉歡
編輯祝鳳嵐校對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