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是中華文化的靈魂,是一篇文章的點睛之筆,更是一個人文化底蘊的標志。
《滕王閣序》之所以被稱為千古第一駢文,就是因為王勃在詩中引用典故多達40多個,例如:俊采星馳、人杰地靈、騰蛟起鳳、窮且益堅、萍水相逢、云銷雨霽、興盡悲來等。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些和“美人”有關的成語,學會了,你也會夸人了,并且能出口成章。建議大家【收藏】哦~
白璧無瑕(báibìwúxiá)
原義是指潔白的美玉上面沒有一點瑕疵,比喻人或事物十全十美,用來夸美女是非常合適的。
而這個成語最早出自于唐代詩人孟浩然是詩句:側身聊倚望,攜手莫同歡。白璧無瑕玷,青松有歲寒。
并且,這個成語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典故:
司馬遷做太史令的時候,孝武皇后也就是漢武帝劉徹的寵妃李夫人,有一個哥哥想賄賂司馬遷,于是就給司馬遷的女兒妹娟送來一件精美絕倫的大玉璧,妹娟忍俊驚呼,“這玉璧潔白晶瑩,太美了,可謂是稀世之寶啊!”
司馬遷也撫摸著玉璧說,“如此圓潤、光潔,真可謂白璧無瑕。”
妹娟見父親也如此喜歡,更是愛不釋手,可是司馬遷接著說,“玉璧最可貴之處是沒有斑痕和污點,做人也應該如此,我若是收下,靈魂就會被玷污,更配不上這塊玉璧。”
妹娟聽后點頭稱是,于是司馬遷秒拒美壁成為千古佳話。
班香宋艷([bānxiāngsòngyàn)
這里的班指的是東漢文學家班固,宋指的是戰國辭賦家宋玉,所以這個成語一般用來形容一個人辭賦唯美。所以要夸女孩子有學問時,就可以用得到了。
另外這個成語出自于清代戲曲家孔尚任的《桃花扇》
“早歲清詞,吐出班香宋艷;中年浩氣,流成蘇海韓潮。”
碧鬟紅袖(bìhuánhóngxiù)
指代女子年輕貌美,一般夸少女漂亮時常用。
蛾眉皓齒(éméihàochǐ)
這個成語用來形容女子貌美,不限于年齡,夸中年女子時,也可以用。
司馬相如在《美人賦》中有寫道:臣之東鄰,有一女子,云發豐艷,蛾眉皓齒,顏盛色茂,景曜光起。
這也是這個成語的出處。
娉婷婀娜(pīngtíngēnà)
形容女子姿態柔美,一般是指形體,非指容貌。
宋朝詩人陳允平在《垂絲釣》中寫:春未許。寶箏閑玉柱。東風暮。武陵溪上路。娉婷婀娜。
水佩風裳(shuǐpèifēngshang)
這句成語是用來形容美人的服飾,出自于唐代詩人李賀的《蘇小小墓》,其中幾句為:
幽蘭露,如啼眼。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蓋。風為裳,水為佩。
裊娜娉婷(niǎonuópīngtíng)
形容女子姿態美好,指形體,出自于清代小說《合浦珠》,其中一句是:這趙友梅年方二八,巧慧絕倫,言不盡裊娜娉婷,真乃是天姿國色。
玉減香銷(yùjiǎnxiāngxiāo)
形容美人消瘦,《甄嬛傳》中,第一集雍正選秀時,對甄嬛用了這句成語。但真正的出處是宋代詞人張先的《漢宮春》:“玉減香銷,被嬋娟誤我,臨鏡妝慵。無聊強開強解,蹙破眉峰。”
紅袖添香(hóngxiùtiānxiāng)
形容美女伴讀,可以用到這個成語。出自于宋代詞人趙彥端的《鵲橋仙》:
“留花翠幕,添香紅袖,常恨情長春淺”
香溫玉軟(xiāngwēnyùruǎn)
形容年輕女子肌膚的嬌嫩溫香,也泛指美人,出自于明代王玉峰的小說《焚香記》,其中一段是:吾家富比陶朱,獨沒個翠倚紅偎,想香溫玉軟,鳳枕鴛幃。
近義詞為:香肌玉體、香嬌玉嫩、香潤玉溫。
轉盼流光(zhuǎnpànliúguāng)
形容美女的眼神多情而又靈活,出自于曹雪芹《紅樓夢》第65回:本是一雙秋水眼,再吃了幾杯酒,越發橫波入鬢,轉盼流光。
狐貍精(húlǐjīng)
迷信人認為狐貍能修煉成精,變成美女迷惑人。指勾引誘惑男人的女子。一般不可用來夸人。
出自于曹雪芹《紅樓夢》:王夫人道:唱戲的女孩子,自然是狐貍精了!
一顧傾城(yīgùqīngchéng)
形容美女的眼波,也比喻女子的美貌,出自于《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飛燕游龍(fēiyànyóulóng)
形容女子體態輕盈柔美,出自于清代戲曲家洪昇的《長生殿·舞盤》:宛若翾風回雪,恍如飛燕游龍。
膚如凝脂(fūrúníngzhī)
形容女子皮膚潔白且細嫩,出自于詩經《衛風·碩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