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市花”山茶開遍昆明(系列報道上)
云南山茶已有約1500年的種植歷史,同時也是云南省八大名花之首,還是昆明市的市花。曾經只能在公園綠地里欣賞到的山茶花,如今已逐漸走進云南人民的房前屋后,逐漸被推廣種植。
此花因花朵碩大、艷而不妖、富貴堂皇、臨霜傲雪等特質,被愛花之人所推崇。然而,花雖好看,山茶花卻也是公認的名貴和難養。
2020年首屆春城昆明家庭養花大賽的首期直播活動——“讓市花山茶開遍昆明”專家教您種植云南山茶將于4月28日(周二)20點通過昆明信息港彩龍社區進行線上直播,特邀昆明市園林科研所所長李溯與大家分享云南山茶家庭種養***。直播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市花云南山茶。
昆明茶花衍史
每年冬春時間,都是昆明茶花***的季節。看她靜靜地開,看她悄悄地落,雖然歷經千年時光,山坡上的茶花仍然嬌艷如昔。
正史記載,關于“南詔瑞花”的提法最早見于唐昭宗光化元年(即公元898年)。南詔畫師王奉宗、張順繪《南詔中興圖傳》,其中描畫了奇王細奴邏庭院中兩株高出屋檐的數百年古山茶,文載:“奇王之家,瑞花兩樹,生于舍隅,四時常發,俗稱橙花。”
橙花即茶花。由此可見,云南山茶的栽培史至少有千年。
云南山茶還有一個“馬嘶花放”的記載: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秋,大理感通寺高僧法滅師徒帶著白馬、山茶花入覲京師南京,御殿獻貢時,突現“馬嘶花放吉祥瑞兆”,令明太祖朱元璋龍顏大悅。
明末清初,云南出了個詩書畫三方面造詣都很深,且風格自成一家的擔當和尚。擔當生于昆明晉寧縣,后出家于大理,茶花大量出現在他的書畫中。在《山茶花》七律中,他說:“滇南花事將茶譜,有色涂硃不羨香。”他還作過《山茶花》七絕:“冷艷爭春喜燦然,山茶按譜甲于滇。樹頭萬朵齊吞火,殘雪燒紅半個天。”對云南山茶的喜愛之情躍然紙上。
擔當的知己、大旅游家徐霞客徒步考察中國名山大川,一路輾轉來到云南,也寫下了很多關于茶花的篇章。他的《徐霞客游記》中,《滇中花木記》一章盛贊云南茶花、杜鵑花:“滇中花木皆奇,而山茶、山鵑為最。山茶花大逾碗,攢合成球,有分心、卷邊、軟枝者為第一。省城推重者,城外太華寺。城中張石夫所居朵紅樓樓前,一株挺立三丈余,一株盤垂幾及半畝。垂者叢枝密干,下覆及地,所謂柔枝也;又為分心大紅,遂為滇城冠。”
曾任云貴總督的民族英雄林則徐是贊嘆茶花最多的一位清朝大員。林則徐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正月十七日,游昆明小板橋萬壽寺賞茶花,寫下了一首七言長詩:“滇中四時常見花,經冬尤喜紅山茶。奇觀首數塔密左,樹大十圍花萬朵……”
昆明很多古茶花樹都種于清朝,應該說這和當時人們對茶花的喜愛密不可分的。
最先將山茶花推為云南省花的,也是一位清末文人——云南科舉史上唯一的狀元袁嘉谷。他在慕名觀賞安寧三泊一座寺廟里的古山茶后,寫下了《三泊茶花》,推崇“滇茶花為全國冠,推名‘省花’,人無異詞”。
1963年,當代文豪郭沫若在飽覽了昆明茶花后感嘆“艷說茶花是省花,今來始見滿城霞。人人都道牡丹好,我道牡丹不及茶”。好一個“霞”字,刻畫出了茶花光彩照人的景色。
山茶的花期花韻
云南山茶在花界的地位威隆。不過有意思的是,人們對于云南山茶的了解,很大程度上源于武俠小說大家金庸先生的《天龍八部》。
書中有許多關于云南山茶的掌故與見解,值得一看。在王夫人的曼陀山莊,金庸借大理王子段譽之口,讓我們知道了“眼兒媚”、“抓破美人臉”、“倚欄嬌”等種種茶花名種;而在“為誰開,茶花滿路”一章,段譽從成都返回蒼山洱海的的一路上,一首首詠頌茶花的詩句,讓這段危險旅程平添了幾許旖旎。
更有意思的是,其中“青裙玉面如相識,九月茶花滿路開”這一句,讓不少人認為金庸老先生犯了錯誤:茶花的花期不是只在冬春季節嗎?
其實,金庸先生對云南山茶知之甚深,部分茶花的確開兩季,一季為冬春,一季為秋末。就連書中提到的許多茶花名種,也確實存在。
目前,山茶花界內還將單株砧木嫁接多品種茶花這種新型栽培方式培育出來,異色同株的茶花稱之為“金庸茶花”。
“今年二月,我從海外回來,一腳踏進昆明,心都醉了……不見茶花,你是不容易懂得‘春深似海’這句詩的妙處的。”散文家楊朔的一篇《茶花賦》,曾入選語文課本,想必許多讀者還有印象,書中贊美了茶花的美麗姿色和頑強的生命力。在久處異國他鄉的楊朔心中,在云南昆明看到的一樹茶花,已能夠了卻游子對故土的思念。茶花也真正是實至名歸了。
云南山茶花還遠渡重洋,公元七世紀傳入日本,十七世紀傳入英國。1820年英國東印度公司總監里夫斯采集半重瓣云南山茶花,請雷武斯船長帶到英國。1826年,這株云南山茶在肯特州花園開花,被命名為“雷武斯船長”。
金殿名勝區領取國際杰出茶花園證書。
山茶的“花語”是理想的愛、謙讓。確實如此,山茶從來都是一朵朵整個凋謝,從不小心翼翼。這種純潔、熱烈的感情,或許正是法國作家小仲馬名作《茶花女》的個中寓意。(昆明信息港記者楊雁供圖:林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