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集團10億元理財資金遭“騙局”
去年3月初,美的集團旗下的合肥美的電冰箱有限公司(下稱“合肥美的”),在購買理財產品時被“騙走”7億元。
過程是這樣的。由“農業銀行成都武侯支行”出具兜底函,借道上海財通和渤海信托,最終流向3家借款公司。直到放款后2個多月,美的方面最終發現,無論是銀行出具的兜底函,還是資金流向的3家公司授信資料,均為偽造。
除此之外,與上述7億元理財資金遭遇“騙局”幾乎同一時間,美的集團另有3億元理財資金遭遇了相似的情況,涉案銀行為“重慶銀行貴陽分行”。
一個借來的辦公室,一個假行長,設下了這個騙局
據網易報道。
美的金融中心安徽分部的負責人李某,向其大學同學透露“美的理財業務最重要的要求是要有銀行兜底”。獲知這一信息后幾天,這位大學同學輾轉通過一位證券公司的投資經理,向李某介紹了一個7億元的理財項目。
理財產品合同顯示,7億元的理財項目,名為“財通資產-創贏1號單一客戶專項資管計劃”,產品推介銀行為農業銀行成都武侯支行,資產管理人為上海財通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財通”),資產托管人是興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以下簡稱“興業銀行上海分行”),項目標的公司是農行成都武侯支行的3個“授信客戶”。
不過,這份理財產品合同在“聲明與承諾”一欄顯示,除了上海財通本身以外,該產品還搭建了另一層通道“渤海信托貸款項目單一信托計劃”;即理財產品資金流向的實質,是穿越上海財通、渤海信托兩層通道,最終貸款給項目標的公司。
該資管專項計劃期限為2年,預期年化收益為6.7%。資管計劃合同中規定:“本資產管理計劃項下,資產管理人僅作為通道功能的主體,資產管理人無需對資管計劃投資標的進行實質審查。資產委托人已對資產管理計劃投資標的的資金用途、交易對手、擔保措施等的資信及其他背景狀況進行了充分的盡職調查,若出現委托資產無法收回本息或遭受損失等情形的,資產委托人自行承擔風險……”
而該產品的增信措施,則是“農業銀行成都武侯支行”出具的保本保收益的《承諾函》。
美的金融中心安徽分部的負責人李某,在拿到理財產品全套資料后,向其上級領導匯報,隨后與其風險管理部同事前往成都當地銀行調查。
2016年3月22日,來自美的方面的2名工作人員,以及上海財通的項目經辦人等一行,由一名自稱為“農行成都武侯支行客戶經理”的人士陳某接待,來到了農行成都武侯支行辦公大樓。陳某領著美的方面等人從一層營業廳進入,坐上電梯進入辦公區。全程并無任何人要求***或出示證件,亦無人詢問或阻攔。
“這是我們“黃XX”行長?!边M入辦公室后,陳某向大家介紹一名中年男子,隨后雙方交換了名片。
監控資料顯示,雙方會面持續一小時。在查看3個“授信客戶”的全部資料并提問后,上述這位被介紹為“黃XX”的“行長”,當著美的公司人士的面,從辦公桌抽屜里拿出“農行成都武侯支行”的公章,因第一次蓋章不清晰,“行長“又加蓋了一次。
美的方面在對蓋了公章的《承諾函》進行核對、拍照留存后,提出“《承諾函》原件要不要密封一下”。但“行長”的回答則是,“《承諾函》簽署日期還是空著的,現在沒有必要密封,等你們落實了放款時間、填上簽署日期后再密封吧?!?/p>
在正式放款以前,美的集團內部對這一筆涉及7億元的理財計劃進行了內部論證和審批。
前往成都盡調后,美的金融中心安徽分部的負責人李某原本對這個項目充滿信心。
他向上級匯報:“該項目借款人為農行授信客戶,由成都農行兜底。與風險部一起現場盡調,核查借款人經營情況良好,且底層資產具備有效的抵質押擔保,建議操作?!?/p>
美的集團金融中心的陳姓主管領導隨后提出疑問:“用一個資管計劃再套一個信托計劃是出于什么考慮?信托計劃是單一還是***?”
“項目是財通資管對接的,委托渤海信托放款。信托計劃是單一信托計劃?!崩钅畴S后回應,并在此強調“底層資產對應是成都農行三個授信客戶,交易機構較為清晰,風險可控”。
主管領導遂批示了“同意”,不過仍叮囑稱“購買后貸后管理工作要做好,至少每季要求兜底銀行提供底層資產風險排查報告,爭取每半年走訪一次兜底銀行及底層資產債務人?!?/p>
上述美的集團金融中心的主管領導在批示中還提出,“建議今后分部的理財業務合作金融機構及底層資產以安徽省及周邊地區為主”。
美的集團金融中心風險管理部門亦對上述理財項目進行了論證。盡管有人曾對業務中作出“本筆投資的主債權相當于沒有擔保措施,我們唯一的保障在于農行出具的承諾函,該風險請予以特別注意”的提示,但至少2決策者均以“美的集團此前曾有過多次類似操作”為由,認為“風險相對可控”。
2016年4月7日,經過論證后美的集團正式放款。7億元理財資金,由美的總部撥付給合肥美的,由后者放款至資管計劃的托管銀行,再經過下一層通道渤海信托,最終落入實際用資的三家公司賬戶中。
在放款后2個月,美的集團總部資金中心的主管領導前往農行成都武侯支行進行投后核查,遂揭開了這一“騙局”背后的真相。
最核心的《承諾函》上的印章為偽造,蓋章的“黃xx”行長為假冒,負責接待的“客戶經理”陳某亦為假冒。三個借款企業的授信資料(包括上級分行的授信批復、抵質押證書、支行的盡職調查報告和物業評估報告)全是偽造的,上面蓋的公章也全是非法私刻的。而陳某等人用以接待美的方面的辦公室,則實際上是農行成都武侯支行一位路姓副行長的“行長辦公室”。
隨后,合肥美的迅速向合肥高新區***分局報案。因案情特別重大,合肥***立即立案偵查。策劃上述“騙局”的陳某等人,均已經被逮捕。而資金流向的三個實際用資方,有多人在逃。
在農行成都武侯支行設下“騙局”的陳某等人,獲得了3家借款企業的巨額好處費。陳某等人從2家公司獲得的“好處費”為8100萬元。
除了上述合肥***刑事立案外,美的集團目前已經對上述三個實際用資方企業以及農行成都武侯支行提起民事訴訟,請求法院判令三個用資方賠償全部7億元本金及利息,判令農行成都武侯支行承擔全部的連帶責任。安徽省高院已受理。
不過,盡管刑事案件已被***機關立案調查、民事案件已被法院受理,美的集團巨額理財資金遭遇“騙局”事發至今已經一年有余,卻并不為公眾所知。
美的承認10億元理財產品存詐騙風險
損失可控,在抓涉案人
6月29日,美的集團通過微信公眾號正式回應“遭遇10億元理財騙局”的傳聞。
美的稱,公司下屬合肥美的冰箱公司(合肥美的)在2016年3月購買10億元理財信托產品,2016年5月通過內控日常核查發現存在詐騙風險并第一時間報案。
美的稱,目前該案件偵查進展順利,主要涉案人員正在或已抓捕歸案,公司已收回部分委托理財資金,部分資產正進一步追繳中,預計整體損失可控。
此次陷入理財騙局,使得公司已對現存委托理財產品進行全面核查,未發現存在類似的問題。
以下為美的聲明全文:
1,美的集團下屬合肥美的冰箱公司于2016年3月購買了理財信托產品,規模10億元,期限為2年,該委托理財經過了美的集團的授權許可,且額度包含在美的集團經過董事會及股東大會整體審議通過的授權額度范圍之內;
2,2016年5月公司通過內控日常核查,發現該委托理財事項存在詐騙風險,第一時間報案,并由***機關及時采取資產凍結及控制相關人員等有效措施,最大程度維護公司權益;
3,目前案件偵查正在有序進行,進展順利,主要涉案人員正在或已抓捕歸案,公司已收回部分委托理財資金,凍結和查扣了大部分涉案資金或資產,部分涉案人員資產正在進一步追繳中,預計整體損失可控。由于目前該詐騙案件尚未偵查完結,為不影響案件偵破工作,尚不能做更詳細說明;
4,鑒于該詐騙事項預計的損失金額有限,在信息披露及會計處理上,公司遵循了相關法規及會計準則的規定,不存在違規事項;
5、公司已對現存委托理財產品進行了全面核查,未發現存在類似的問題。公司也將以此次理財案件為鑒,進一步完善公司內控制度及內控體系建設,切實維護公司權益。
興業銀行起訴建行和東吳證券
10億理財金不知去向
說完上市公司,再來說說同樣被騙10個億的興業銀行。
據《財經》雜志報道稱,興業銀行杭州分行把建行咸寧分行告上了法庭,原因是興業銀行買到了10個億的假理財產品。
你沒看錯,就是銀行告銀行。
2015年,興業銀行杭州分行金融事業部的員工,通過東吳證券購買了10億元建行咸寧分行的理財產品,本應于2017年4月21日連本帶息兌付。
距到期還有1個月,建行咸寧分行潛山支行行長肖俊突然被***部門控制。
建行拒絕兌付,稱合約的簽署是肖俊的個人行為,產品、合同以及公章都是假的。
知情人士表示,10億元資金沒有進入建行咸寧分行。
了解內情的人士表示,這10億元被交易關聯方違規用來放貸給了當地的企業。
在到期之前,興業銀行杭州分行追回了1.37億元的資金。能否追回剩余的資金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