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關于彝族舞曲古箏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分享關于潘妙興講解彝族舞曲古箏的知識,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彝族舞曲》是柳琴、琵琶演奏家,作曲家王惠然于1960年創作的一首琵琶獨奏曲。樂曲取材于云南彝族《海菜腔》、《煙盒舞》。樂曲以優美抒情的旋律,粗獷強悍的節奏,生動地描繪了彝族山寨迷人的夜色風光,男女青年們熱情舞蹈的歡樂場面。此曲富有濃郁的民族特點,并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深受眾多音樂家喜愛,先后被改編成古箏、三弦、揚琴、阮獨奏曲及管弦樂曲。青年吉它演奏家殷飚將它改編成吉它獨奏曲,1987年參加在珠海舉辦的中國國際吉它藝術節中得到國內外的高度贊揚,成為一首在吉它界中頗有影響的吉它名曲。著名古箏演奏家、國家一級演奏員潘妙興先生根據同名琵琶曲整理而來的《彝族舞曲》,自上世紀70年代誕生以來,一直在箏界有著廣泛的影響。它有婀娜旖旎的旋律,也有粗獷強烈的節奏,有令人心醉的彝寨美景,也有阿哥阿妹的盡情歡舞……
王中山技藝精湛,特別擅長快速指序技法體系,比較傳統,比較偏學院派;袁莎則是比較國際范,涉獵廣泛,不只是古箏演奏,總之各有所長
《彝族舞曲》原是王惠然1965年創作的琵琶獨奏曲,取材于云南彝族《海菜腔》、《煙盒舞》。以抒情優美的旋律,粗獷強烈的節奏,描繪了彝家山寨迷人的夜色和人們歡樂舞蹈的場面,音樂富有濃郁的民族特點,并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深受眾多音樂家喜愛,被改編成古箏、三弦、揚琴、阮獨奏曲及管弦樂曲。
以下是古箏曲《彝族舞曲》的曲譜:
我看了好幾個版本的《彝族舞曲》,開頭的都不是輪指,那是一段短的刮奏(花指)接上一個雙托,也就是同時彈奏56兩音,按滑5音。
如果我看的版本不對,你可以發給我看下
《彝族舞曲》是王惠然于1960年根據云南彝族民間音調編寫,古箏曲有袁莎、王中山、潘妙興等古箏名家都改編過。
當然啊是茉莉芬芳難,彝族舞曲上海箏會版是6級,而茉莉芬芳是8級的,彝族舞曲還不是很難
好了,彝族舞曲古箏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潘妙興講解彝族舞曲古箏、彝族舞曲古箏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