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俄羅斯克拉斯諾雅茨克,RoyevRuchey動物園讓一只雄性西伯利亞棕熊Buyan預測烏克蘭總統選舉獲勝者。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錢伯彥
烏克蘭總統大選在本周末拉開序幕。俄羅斯則早已從多條戰線或明或暗地對這個鄰居施加影響。
“Kommzumir,kommzumir,cometome,cometome……”
沒有華麗辭藻堆砌而成的歌詞,沒有高音、弱聲、混真的炫技,在“歐洲電視歌唱大賽”(也稱“歐洲春晚”)烏克蘭賽區的決賽環節,27歲的創作型女歌手安娜·科爾松(AnnaKorsun)以一曲《SirenSong》最終奪魁,她將代表祖國烏克蘭參加今年5月于以色列特拉維夫舉辦的歐洲歌唱大賽總決賽。
超過2億觀眾、四十余國參賽、ABBA和席琳·迪翁的夢想開啟的舞臺……這項于1956年開始舉辦的音樂盛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歌唱比賽,也是象征著歐洲文化水***融的重要賽事。獨立還不到30年、缺乏存在感的烏克蘭此前已在2004年和2016年兩次獲得總冠軍。
但是對于安娜而言,今年的總決賽還未開始就已經結束了。在烏克蘭當局的強大政治壓力下,安娜已于數周前宣布取消5月的特拉維夫之行。
事情的導火索就發生在安娜奪魁的當晚。一曲終了,2016年的冠軍,也是評委之一的賈瑪拉(Jamala)向安娜提出了一個和音樂毫無關系的問題:“設想在總決賽時,臺下2000名記者中有人問你,克里米亞屬于烏克蘭嗎?你會如何作答?”“當然屬于烏克蘭,”安娜的回答不假思索。
或許是因為此時距離烏克蘭大選只剩一個月不到。主持人繼續向安娜追問道:“那(克里米亞)和侵略者(俄羅斯)的關系呢?”安娜卻選擇用俄語回答道:“我是來參加歌唱比賽的,不是來參加選舉的。”
“她出生于親俄的烏東地區”、“她的粉絲大部分是俄羅斯人”、“她簽約的唱片公司是俄羅斯公司”,臉書上針對安娜的責罵之聲迅速發酵。其實,烏克蘭歌手在經濟層面上依賴俄羅斯是個普遍現象,但是和賈瑪拉相比,安娜的政治覺悟顯然太低。(注:賈瑪拉憑借一曲《1944》奪得歐洲冠軍,歌曲背景為蘇聯統治下悲慘的克里米亞韃靼人。)
很快,烏克蘭副總理兼文化部長科里蘭科(Kyrylenko)也加入戰團,并在推特上表示,烏克蘭要通過歐洲歌唱大賽向世界傳達愛國主義熱枕。之后,烏克蘭國家電視臺NTKU就向安娜下達了最后通牒:要么接受***的協議,要么棄賽。協議內容包括禁止安娜在總決賽時即興演講、禁止與他國記者接觸、版權費用上交烏克蘭國家。
烏克蘭冠軍安娜沒有機會前往以色列參加總決賽。
隨后,安娜和第二、三名都選擇了棄賽。至此,烏克蘭人將缺席今年的總決賽。
而這只是冰山一角。隨著本周日投票日的臨近,俄烏雙方在各個領域的摩擦也開始愈發頻繁。
此前,為了確保總統大選的透明度,也應烏克蘭當局之邀,歐洲安全組織的民主人權辦(ODIHR)決定將為此次大選派出700余人的觀察員團隊監督選舉過程。問題在于,同為歐安組織成員國的俄羅斯理應也有權派出觀察員進入烏克蘭,這無疑讓烏克蘭十分不悅。不過,基輔方面也早已想好對策。烏克蘭最高法院已于今年2月7日通過了選舉法修正案,“禁止某些侵略國公民成為選舉觀察員”。
不過在3月15日,莫斯科方面依然向ODIHR提交了24人的觀察員名單并獲得批準,同時特意抄送了烏克蘭中央選舉委員會。3月25日,基輔方面正式宣布禁止俄羅斯觀察員入境之后,“烏克蘭拒絕選舉觀察員入境”的新聞迅速登上了包括衛星新聞社在內的各大俄語媒體頭條。
同樣在3月15日,俄羅斯國家杜馬主席沃洛丁(ViacheslavVolodin)前往克里米亞參加“回歸”五周年的紀念活動,期間他認為烏克蘭應當為“吞并”克里米亞長達25年而向當地人民支付“賠償金”。與西方媒體強調的“克里米亞五年來經濟并未有實際起色”相對的是,當天克里米亞首府辛菲羅波爾舉行了為期四天、數千人參加、主題為“克里米亞春天”的慶祝儀式。
克里米亞慶祝“回歸”俄羅斯五周年。
接下來出場的重量級選手是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與先前的打嘴仗不同,3月26日,梅德韋杰夫和俄氣集團(Gazprom)總裁米勒(AlexejMiller)在莫斯科接待了烏克蘭總統候選人尤里·博伊科(JurijBojko)。同時,俄羅斯官媒Rossija24盛贊博伊科和他的政黨,是烏克蘭唯一可以和莫斯科對話的政治力量,唯有借此俄烏兩國的合作方能重生。
博伊科曾是前總統亞努科維奇時代的內閣成員,也是此次總統大選唯一有實力的親俄派代表。綜合各種民調數據,博伊科預計能在大選中獲得約10%的選票。
但是和目前民調領先的前三位候選人,現總統波羅申科、前總理季莫申科以及喜劇演員澤連斯基相比,博伊科基本可以確定無法進入大選第二輪。
如果說波羅申科代表的是持續對俄羅斯強硬的外交政策、季莫申科代表的是對波羅申科的不滿、澤連斯基代表了對后蘇聯時代政客這一群體的不滿,那么博伊科代表的就是重回俄羅斯的懷抱。不過,這一外交方向在烏克蘭無疑缺乏民意基礎,更是嚴重的政治站隊錯誤。
很明顯,親俄候選人已經沒有機會掌權;而俄羅斯的另一大武器——宗教,也在君士坦丁普世牧首將烏克蘭“自治教會”提升到“自主教會”之后,失去了對烏克蘭的控制。2018年末,莫斯科大牧首基里爾甚至為此宣布和君士坦丁普世牧首斷絕一切關系,這也是基督教世界自1054年東西教會大分裂之后最嚴重的危機。
盡管俄羅斯目前在烏克蘭的政治影響力十分孱弱,但俄羅斯手里依然還有一根胡蘿卜做的大棒子——天然氣。
梅德韋杰夫熱情接待博伊科除了“惡心”烏克蘭人之外,還通過俄氣總裁米勒的出席傳達了另一層意思。在三人會談中,雙方特意提及了烏克蘭天然氣費用于昂貴,以及烏克蘭的天然氣過境合同將于2019年底到期。梅德韋杰夫除了將烏克蘭天然氣費昂貴的鍋扣在了現屆***頭上之外,還“不經意”地提醒了俄歐之間的“北溪2號”和“土耳其溪”天然氣管道項目都將于2019年完工。屆時俄羅斯有能力直接向德國和東南歐直接輸送天然氣,烏克蘭可能將損失天然氣過境費這一重要財政收入來源。
梅德韋杰夫的表態顯然并不是給博伊科準備的,這一信號針對的是“天然氣公主”季莫申科。
澤連斯基、季莫申科、波羅申科,三位候選人的親歐立場顯然都令克里姆林宮感到厭惡。但若非要俄國人從三個“臭雞蛋”中挑出一個,可能季莫申科才是莫斯科最喜歡的。
擁有經濟學博士學位的季莫申科不僅擁有豐富的執政經驗,此前就任總理一職時也愿意與俄羅斯就天然氣問題進行談判。至少在歐洲大學學院(EUI)的俄羅斯問題專家加里奧迪(MarkGaleotti)看來,季莫申科相對務實的執政方式讓莫斯科看到了兩國重回談判桌的可能。
最后,老練的俄羅斯人還有另一手準備。根據塔斯社報道,3月27日,俄羅斯國家杜馬確定將于4月2日討論一份名為《拒絕承認烏克蘭大選結果》的法案。在國家杜馬看來,烏克蘭總統大選的合法性至少在兩方面可以被質疑:其一,作為歐安組織成員國的俄羅斯觀察員被拒絕入境;其二,競選活動在程序上存在重大漏洞——當然,如果沒有漏洞,俄羅斯也可以通過“網絡攻擊、操控輿論”幫烏克蘭創造一個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