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戈爾巴喬夫傳簡介,以及戈爾巴喬夫傳簡介生平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哪個,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戈爾巴喬夫Gorbachev,MikhailSergeyevich(1931~)蘇聯***總書記(1985~1991),蘇聯總統(1990~1991)。1931年出生于俄羅斯斯塔夫羅波爾。俄羅斯人。早年在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機械與拖拉機站工作,1952年加入蘇聯***。1955年畢業于國立莫斯科大學,獲法律學位。畢業后歷任共青團斯塔夫羅波爾市委第一書記,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區委第一書記、邊疆區黨委部長,斯塔夫羅波爾市黨委第一書記,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黨委第一書記等職。1970年6月起連續當選為最高蘇維埃第八至十一屆代表。1971年任中央委員會委員,1978年入選中央書記處,主管農業工作。1979年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80年為正式委員。1984年4月當選為蘇聯最高蘇維埃聯盟院外交委員會主席。1985年3月繼任蘇聯***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在職期間,戈爾巴喬夫積極推行“全面改革”的方針,在1986年2月召開的蘇共27大上,作了關于加速經濟發展和政治民主化進程的政治報告。1988年10月,任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1989年5月任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1990年2月在蘇共中央全會上提出要對蘇共進行革命性改革,修改憲法中有關蘇共領導地位的條文,重新考慮民主集中制,并建議實行總統制;1990年3月15日任蘇聯總統。1991年蘇聯8·19事變后,于8月24日辭去蘇共中央總書記一職,并以未能反對“政變”為由,建議蘇共中央自行解散。1991年12月21日蘇聯解體,25日,戈爾巴喬夫宣布辭去蘇聯總統職務。1992年1月后,擔任俄羅斯社會經濟與政治研究基金會領導工作。1990年獲諾貝爾和平獎。著有《改革與新思維》、《講話和文章選集》。
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爾巴喬夫簡介:姓名: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爾巴喬夫(MikhailSergeyevichGorbachev);
出生年代:1931年;
職稱:蘇聯前任總統及政治家;
國家:前蘇聯;
個人情況:1931年3月2日,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爾巴喬夫,前蘇聯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總統、國務活動家和政治家,他是蘇聯改革和公開性的創始人。
從15歲起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開始了他的工作生涯。起初是在農機站當機械師。1955年從莫斯科大學法律系畢業,1967年畢業于斯塔夫羅波爾農大學,獲得了農業經濟學家的***資格。從1966年9月起任蘇共斯塔夫羅波爾市黨委第一書記。1978年當選為蘇共中央書記。1979年當選為蘇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80年10月在蘇共中央全會上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被選為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1985年3月11日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當選為蘇共中央總書記。1990年3月15日在第三次(非常)人民代表大會上被選為蘇聯總統。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宣布的公開性方針促使1990年通過了廢除書刊檢查制度的法律。并開展了為政治迫害受害者大規模***的運動。1991年8月22日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辭去了蘇共中央總書記的職務。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于1991年12月25日宣布辭去總統職務。1992年1月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成為國際社會經濟與政治學研究基金會(戈爾巴喬夫基金會)主席。1990年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爾巴喬夫1931年出生,原蘇聯***和最高蘇維埃末代總書記和主席;原蘇聯實行總統制時的首任總統,也是最后一屆總統。
戈爾巴喬夫生于北高加索斯特夫羅波爾邊區的普里沃爾耶村,父母都是農民。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戈爾巴喬夫的父親和哥哥都上了前線。哥哥在戰場上犧牲,戰爭結束后,父親回鄉當了康拜因收割機駕駛手,戈爾巴喬夫便一邊上學,一邊給父親當助手。因為勞動出色,他在1949年榮獲了勞動紅旗勛章,1950年成了蘇共預備黨員,接著被推薦上了莫斯科大學法律系。戈爾巴喬夫入學兩年后轉為蘇共正式黨員。到大學高年級時,他已鍛煉成了一個能言善辯、思想敏銳,在同學中小有名氣的人物了。
1955年,臨近畢業的時候,大部分同學都想方設法留在首都或者大城市??墒?,戈爾巴喬夫卻和他的妻子,也是同學的賴莎一同回到他的故鄉——斯特夫羅波爾邊區。他認為,小地方雖然偏僻落后,但是,有用武之地。果然,他被分配到共青團斯特夫羅波爾市團委工作。第二年,由于辦事干練,就被提升為團市委第一書記。由于擁護赫魯曉夫的“非斯大林化”政策,保持良好的關系,戈爾巴喬夫青云直上:1966年,他升任斯特夫羅波爾市黨委第一書記;1968年,任斯特夫羅波爾區黨委第二書記;1970年,升任該區黨委第一書記。
1978年夏,負責農業的中央書記庫拉科夫突然病逝。安德羅波夫和蘇斯洛夫便推薦戈爾巴喬夫填補了這個空缺。1980年,戈爾巴喬夫10月升為政治局委員,成了蘇共高層領導中最年輕的成員。
1982年11月,勃列日涅夫病逝,68歲的安德羅波夫當選為總書記。他上臺以后,開始進行社會和經濟改革。為此,起用一批像戈爾巴喬夫這樣的年富力強的人。1983年初,戈爾巴喬夫主管宣傳和意識形態方面的工作。是年2月,安德羅波夫因患腎炎住院,戈爾巴喬夫便代行管理一些外交和人事方面的工作,并且在重要的會議上發表講話。他的名字開始在蘇聯各大報刊上露面了。10月,安德羅波夫病情加重,只有其私人助手戈爾巴喬夫才能去醫院看望。戈爾巴喬夫利用與安德羅波夫單獨接近的特殊權利,通過他親自提名,在12月舉行的中央全會上,將一批親信提拔到了政治局和書記處。這些人后來為戈爾巴喬夫的上臺,立下了汗馬功勞。
1984年2月9日,安德羅波夫病逝,契爾年科任新總書記,1985年3月10日,契爾年科病逝。不過24小時,戈爾巴喬夫就迫不及待地召開了中央政治局和書記處聯席會議。當時,政治局10名委員中,有5名委員反對他,但其中有一名委員正在國外訪問后的歸途中,如果等反對他的人聚齊了再開會,麻煩就大了。果然,會議開始后,羅曼諾夫搶先提名莫斯科市委書記格里申任總書記,總理吉洪諾夫等3名政治局委員立即附和。這時,葛羅米柯站起來,提名戈爾巴喬夫,戈爾巴喬夫的支持者群起響應。戈爾巴喬夫終于如愿以償。
1990年2月5日,即戈爾巴喬夫擔任蘇共總書記剛剛5年,也是東歐國家***相繼失去政權的時候,他召開中央全會,通過了廢除憲法中關于保障***領導權的條款的決議,宣布允許各政黨和反對派進行自由選舉。3月3日,他又主持召開了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會議,決定實行總統制,他自己擔任蘇聯首屆總統。此后,全蘇15個加盟共和國相繼選出15個總統。這些總統上任后,立即宣布本共和國為“***國家”,并要求蘇聯總統承認其獨立。盡管戈爾巴喬夫也采取一些諸如經濟封鎖、武力威脅、政治勸誘,以及制定“新聯盟條約”等旨在防止聯盟解體的措施,但是為時已晚。
1991年“8·19”事變之后,蘇共被宣布為“非法”,聯盟解體的速度加快了。同年12月8日,以俄羅斯總統鮑利斯·葉利欽為首的三國領導人,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簽訂了建立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獨立國家聯合體”的協議,并宣布蘇聯“在法律上”已不復存在。12月18日,葉利欽又對報界說,“聯合體內沒有戈爾巴喬夫的位置”。到這時,戈爾巴喬夫已成為一個名義上暫時還存在的蘇聯的“光桿總統”了。12月31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召開最后一次特別會議。戈爾巴喬夫在會上宣布,辭去蘇聯總統職務。大會最后宣告:蘇聯在“法律上”已經消亡。具有70余年歷史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在戈爾巴喬夫執政時期垮臺和徹底解體。
《戈爾巴喬夫》傳在世。
《戈爾巴喬夫傳》是1987年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若列斯.梅德維杰夫。
戈爾巴喬夫擔任蘇共總書記不久,很快就成為世界矚目的政治領袖,也成為影響國際形勢變化的主要因素。本書追溯了戈爾巴喬夫的家庭情況,個人經歷和他走上總書記之位的歷程;在論述他的政治生活及對內、外政策的過程中,用詳盡的資料(其間頗不乏內幕新聞)剖析了蘇聯上層領導之間的復雜斗爭。
?介紹了蘇聯的各項制度及各個機構的運轉情況,同事還對蘇共其他政治局成員的來歷、彼此淵源、相互關系都作了較詳細的介紹。這是一部了解戈爾巴喬夫及當前蘇聯政治,經濟情況較好的參考書。
作者:
本書作者原是蘇聯科學家,現雖居英國,但與蘇聯國內仍有千絲萬縷的聯系,特別是其孿生兄弟羅伊.梅德維杰夫仍留莫斯科,因為作者能搜集到蘇聯大量材料和一些非官方的傳說,其間頗不乏內幕新聞。
關于戈爾巴喬夫傳簡介的內容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