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關于知母的藥用價值與功效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知母有什么藥用價值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功效與作用:
(一)知母有較弱的解熱作用,能增強生石膏的退熱效果、有效成分為硭果苷。
(二)對陰虛模型的影響
知母水煎液和菝葜皂苷元能調節(jié)陰虛動物模型向正常轉化。菝葜電苗元是Na、K-ATP酶的抑制劑。在用甲狀腺素所致大鼠甲狀腺功能亢進和Na、K-ATP酶顯著升高時,菝葜皂苷元使甲亢癥狀改善,使Na、KATP酶恢復至正常水平,并使大便于結、小便短黃等類似陰虛內熱的癥狀改善。
(三)對皮質激素的影響
家兔灌服***的同時,服用單味或復方知母、生地、甘草,都可使血漿皮質酮含量明顯上升,尤以知母和知母總皂苷作用為強。但如無皮質激素存在,則知母就無此作用。知母的作用與抑制皮質激素在肝中的分解代謝有關,是減緩了皮質激素在肝中的破壞失活。
知母還可減輕腎病患:者服用***所致的滿月臉和興奮失眠等不良作用。
(四)對交感神經系統(tǒng)的影響
知母和知柏復方能抑制大鼠交感神經-腎上腺系統(tǒng),使心率減慢,腎上腺重量減輕,使血清、腎上腺內和腦內多巴胺一β-羥化酶的活性降低,出現(xiàn)與寒證相似的表現(xiàn)。
(五)降糖
知母對家兔糖尿病有降糖作用,可使小鼠血中酮體減少。在白虎湯中能使整方降糖作用增
強。
擴展資料:
主治:熱病煩渴,肺熱燥咳,骨蒸潮熱,內熱消渴,腸燥便秘。
用法用量:煎服,6-12g。
禁忌:本品性寒質潤,有滑腸作用,故脾胃虛寒、大便溏泄者忌服。
炮制***:除去須及泥沙或外皮,曬干。切片入藥,生用,或鹽水炙用。置通風干燥處,防潮,以備切片入藥,生用或鹽水炙用。
生理特性:適應性很強,野生于向陽山坡地邊。草原和雜草叢中。土壤多為黃土及腐殖質壤上。性耐寒,北方可在田間越冬,喜溫暖,耐干旱,陳幼苗期須適當澆水外,生長期間不宜過多澆水,特別在高溫期間,如土壤水分過多,生長不良,且根狀莖容易腐爛。土壤以疏松的腐殖質壤上為宜,低洼積水和過勁的土壤均不宜栽種。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知母
中藥知母的功效
中藥知母的功效,它的功效和作用才是最閃亮的一點,但是藥三分毒,食物的功效和作用都是有跡可循的,不適量食用藥材可能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下面我?guī)懔私庵兴幹傅墓πУ降资鞘裁础?/p>
中藥知母的功效1
1、止渴除煩
它有滋陰潤肺、生津止渴的效果,若配合天花粉、五味子一起食用可加強療效,對口渴、尿多有很好的作用。
2、清熱瀉火
有清熱瀉火的功效,特別適合熱病或肺熱人群食用。
3、清肺化痰
它有瀉火潤肺之效,若配上貝母一同食用則可以清肺、化痰、止咳,因此,特別適合肺熱咳嗽、陰虛燥咳的朋友食用。
4、滋陰補腎
它有滋陰降火之效,若同黃柏相須一同食用,則可以治療陰虛火旺、盜汗、心煩等癥。
中藥知母的功效2
止渴除煩
知母有滋陰潤澡、生津止渴功效。同天花粉、五味子等配合使用可增強療效,如玉液湯。對口渴、飲多、尿多有很好的作用。
清熱瀉火
主治溫熱病,用于外感熱病,高熱煩渴,肺熱燥咳。
清肺化痰
用于肺熱咳嗽或陰虛燥咳、痰稠等證。本品有清瀉肺火,滋陰潤肺之效,常與貝母同用以清肺化痰止咳,即二母散。
滋陰補腎
用于陰虛火旺,肺腎虧所致的骨節(jié)蒸潮熱、盜汗、心煩等癥。知母有滋陰降火的'作用。常同黃柏相須為用,配入養(yǎng)陰藥中,如知柏地黃丸。
通便潤燥
治療因陰虛火旺引起的大便干燥,泄瀉脾弱,飲食不消化,胃虛不思食,腎虛溏泄等證。
知母的食用***
牡蠣知母蓮子湯
配料:生牡礪20克,知母6克,蓮子30克,白糖1匙。
做法:生牡礪、知母倒入小瓦罐內,加冷水1碗半。小火煎半小時,濾汁,棄渣。蓮子洗凈,用熱水半碗浸泡1小時。將藥汁、蓮子連浸液一起倒入小鍋內,小火燉1小時,加白糖1匙。再燉1小時,至蓮子酥爛,離火。當點心吃。
功效作用:健脾安神,潛陽固精。對相火旺的夢遺有效。血壓偏高尤宜。
知母燉鵪鶉
材料:知母10克、薏米30克(中藥店均有售),鵪鶉1~2只,生姜3片。
烹制:知母、薏米稍浸泡;鵪鶉宰洗凈,去爪、腸雜。一起與生姜下燉盅,加入冷開水4~5碗,加蓋隔水燉2個半小時。進飲方下鹽。
功效作用:對春日時的風濕熱痹、關節(jié)紅腫疼痛等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芍藥知母紅糖粥
芍藥、桂心、防風各10克,知母、麻黃各6克,制附子8克,甘草3克,粳米150克,紅糖適量,水煮成粥。
功效作用:芍藥知母紅糖粥具有祛風除濕、止痛的作用。適用于四肢關節(jié)疼痛、腳腫、頭暈短氣等病癥。
桂枝芍藥知母湯
材料:桂枝10~20g、芍藥10~20g、甘草3~6g、麻黃6~15g、生姜10~20g、白術10~20g、知母10~20g、防風10~20g、附子10~20g。水煎,分三次服。
知母的功效與作用的功能與主治
知母的功效與作用的功能與主治有哪些?我們生病是需要藥物進行治療的。世界上有千千萬萬種藥,但之母這種藥是清熱解毒,效果是非常好的。那就讓我?guī)懔私庵傅墓πc作用的功能與主治呢?
知母的功效與作用的'功能與主治1
1、止渴除煩
知母有滋陰潤澡、生津止渴功效。同天花粉、五味子等配合使用可增強療效,如玉液湯。對口渴、飲多、尿多有很好的作用。
2、清熱瀉火
主治溫熱病,用于外感熱病,高熱煩渴,肺熱燥咳。
3、清肺化痰
用于肺熱咳嗽或陰虛燥咳、痰稠等證。本品有清瀉肺火,滋陰潤肺之效,常與貝母同用以清肺化痰止咳,即二母散。
4、滋陰補腎
用于陰虛火旺,肺腎虧所致的骨節(jié)蒸潮熱、盜汗、心煩等癥。知母有滋陰降火的作用。常同黃柏相須為用,配入養(yǎng)陰藥中,如知柏地黃丸。
5、通便潤燥
治療因陰虛火旺引起的大便干燥,泄瀉脾弱,飲食不消化,胃虛不思食,腎虛溏泄等證。
知母的藥用價值
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熱病煩渴,肺熱燥咳,骨蒸潮熱,內熱消渴,腸燥便秘。
1、治傷寒邪熱內盛,齒牙干燥,煩渴引飲,目昧唇焦:知母五錢,石膏三錢,麥門冬二錢,甘草一錢,人參八錢。水煎服。(《傷寒蘊要》)
2、治溫瘧壯熱,不能食:知母、鱉甲(炙),地骨皮各三兩,常山二兩,竹葉(切)一升,石膏四兩(碎)。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三服。忌蒜、豬肉、莧菜、生蔥、生菜。(《延年方》知母鱉甲湯)
3、治消渴:生山藥一兩,生黃芪五錢,知母六錢,生雞內金(搗細)二錢,葛根錢半,五味子三錢,天花粉三錢。水煎服。(《醫(yī)學衷中參西錄》玉液湯)
4、治氣虛勞傷,面黃肌瘦,氣怯神離,動作倦怠,上半日咳嗽煩熱,下午身涼氣爽,脈數(shù)有熱者:知母三錢,黃柏三錢,人參二錢,麥冬五錢,廣皮一錢,甘草五分。水煎服。(《癥因脈治》知柏參冬飲)
5、治肺勞實熱,面目苦腫,咳嗽喘急,煩熱頰赤,骨節(jié)多痛,乍寒乍熱:知母、貝母(去心膜)、杏仁(去皮尖,炒)、甜葶藶(略炒)、半夏(湯泡七次)、秦艽(去蘆)、橘紅各一兩,甘草(炙)半兩。上細切,每服四錢,水-盞半,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濟生方》二母湯)
6、治肺家受燥,咳嗽氣逆:知母、石膏、桔梗、甘草、地骨皮。水煎服。(《癥因脈治》知母甘桔湯)
7、治傷寒數(shù)日不解,心躁煩亂,小腹脹急,悶痛,大渴喘乏:知母、芍藥、麥門冬、柴胡、澤瀉各1g,石膏45g,黃芩、甘草15g,竹葉3-7片,姜,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圣濟總錄》八味知母湯)
8、治產后惡露上攻,流入于肺經咳嗽宜服,如傷風痰喘,卻以尋常傷風藥治之:知母、貝母、茯苓、人參各15g,桃仁、杏仁各0.3g。水煎,每日1劑,日服2次,如覺腹痛,并服之,立有神效。(《得效方》二母散)
知母的功效與作用的功能與主治2
知母的副作用
脾胃虛寒,大便溏泄者忌服。
1、《別錄》:多服令人泄。
2、《醫(yī)學入門》:凡肺中寒嗽,腎氣虛脫,無火癥而尺脈微弱者禁用。
3、《本草經疏》:陽痿及易舉易痿,泄瀉脾弱,飲食不消化,胃虛不思食,腎虛溏泄等證,法并禁用。
4、《本經逢原》:外感表證未除、瀉痢燥渴忌之。脾胃虛熱人誤服,令人作瀉減食,故虛損大忌。
知母,中藥名。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葉由基部叢生細長披針形,花莖自葉叢中長出,圓柱形直立,總狀花絮,成簇,生在頂部成穗狀;花粉紅色,淡紫色至白色;下面就由我為大家介紹下知母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知母的功效和作用
用于熱病煩渴
本品甘寒質潤,善清肺胃氣分實熱,而除煩止渴。用于溫熱病邪熱亢盛,壯熱、煩渴、脈洪大等肺胃實熱證。常與石膏相須為用,如白虎湯。
用于肺熱咳嗽,陰虛燥咳
本品功能清瀉肺火,滋陰潤肺。用于肺熱咳嗽、痰黃粘稠,常配瓜蔞、大貝母、膽南星同用;或陰虛燥咳、干咳少痰者,多與貝母同用,如二母散。
用于骨蒸潮熱
本品又能滋腎陰、潤腎燥而退骨蒸,故有滋陰降火之功。用于陰虛火旺,骨蒸潮熱、盜汗、心煩等癥,常與黃柏同用,配入養(yǎng)陰藥中,以加強滋陰降火之效,如知柏地黃丸。
用于陰虛消渴,腸燥便秘
本品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之效。用于內熱傷津,口渴引飲之消渴病,常與天花粉、葛根等配用,如玉液湯。用于腸燥便秘,常與生首烏、當歸、麻仁同用,又有潤腸通便之效。
知母常用配伍
用于溫熱病、高熱煩燥、口渴、脈洪大等肺胃實熱之癥及肺熱喘咳、痰黃而稠。知母苦寒,上能清肺熱,中能清胃火,故適用于肺胃有實熱的病癥。本品常和石膏同用,可以增強石膏的清熱瀉火作用。
用于陰虛發(fā)熱、虛勞咳嗽及消渴等癥。知母能瀉肺火而滋腎,故不僅能清實熱,且可清虛熱。在臨床上多與黃柏同用,配入滋陰藥中,如知柏地黃丸,治陰虛火旺、潮熱骨蒸等癥。又本品配養(yǎng)陰潤肺藥如沙參、麥冬、川貝等品,可用于肺虛燥咳;配清熱生津藥如天花粉、麥冬、粉葛根等品,可用治消渴。
知母性味苦寒而不燥,上能清肺,中能涼胃,下能瀉腎火。配以黃芩,則瀉肺火;配石膏,則清胃熱;配黃柏,則瀉腎火。知母既能清實熱,又可退虛熱,但它滋陰生津的功效較弱,用于陰虛內熱、肺虛燥咳及消渴等癥,須與滋陰藥配伍,始能發(fā)揮它的作用。本品能潤燥滑腸,故脾虛便溏者不宜使用。
知母的食用***
牡蠣知母蓮子湯
配料:生牡礪20克,知母6克,蓮子30克,白糖1匙。
做法:生牡礪、知母倒入小瓦罐內,加冷水1碗半。小火煎半小時,濾汁,棄渣。蓮子洗凈,用熱水半碗浸泡1小時。將藥汁、蓮子連浸液一起倒入小鍋內,小火燉1小時,加白糖1匙。再燉1小時,至蓮子酥爛,離火。當點心吃。
功效作用:健脾安神,潛陽固精。對相火旺的夢遺有效。血壓偏高尤宜。
知母燉鵪鶉
材料:知母10克、薏米30克(中藥店均有售),鵪鶉1~2只,生姜3片。
烹制:知母、薏米稍浸泡;鵪鶉宰洗凈,去爪、腸雜。一起與生姜下燉盅,加入冷開水4~5碗,加蓋隔水燉2個半小時。進飲方下鹽。
功效作用:對春日時的風濕熱痹、關節(jié)紅腫疼痛等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芍藥知母紅糖粥
芍藥、桂心、防風各10克,知母、麻黃各6克,制附子8克,甘草3克,粳米150克,紅糖適量,水煮成粥。
功效作用:芍藥知母紅糖粥具有祛風除濕、止痛的作用。適用于四肢關節(jié)疼痛、腳腫、頭暈短氣等病癥。
桂枝芍藥知母湯
材料:桂枝10~20g、芍藥10~20g、甘草3~6g、麻黃6~15g、生姜10~20g、白術10~20g、知母10~20g、防風10~20g、附子10~20g。水煎,分三次服。
方證
劇烈的關節(jié)痛、伴關節(jié)腫。
惡風發(fā)熱、有汗或汗少。
身體消瘦,面色暗黃或有浮腫,腳浮腫。
現(xiàn)代應用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風濕性關節(jié)炎、肩周炎、坐骨神經痛、痛風、骨質增生癥等以關節(jié)疼痛、腫脹為主要表現(xiàn)時可用本方。
其他方面如馬尾神經炎、下肢靜脈血栓、結節(jié)性紅斑、關節(jié)型銀屑病、內耳眩暈癥、肺心病合并心衰等也有使用本方的機會。
知母是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莖,性味苦、寒,歸肺、胃、腎經,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潤燥的功效,是清熱瀉火要藥,知母之辛苦寒涼,下則潤腎燥而滋陰,上則清肺金瀉火,乃二經氣分藥也。”因此,知母可以治療:
1、溫熱病,邪熱亢盛、壯熱、煩渴、脈洪大等肺胃實熱證。知母有清熱瀉火除煩的作用,與石膏配伍有協(xié)同之效,如白虎湯。
2、肺熱咳嗽或陰虛燥咳、痰稠等癥。本品有清瀉肺火、滋陰潤肺之效,常與貝母同用,以清肺化痰止咳,如二母散。
3、陰虛火旺,肺腎虧所致的骨節(jié)蒸潮熱、盜汗、心煩等癥。知母有滋陰降火的作用,常同黃柏相須為用,配入養(yǎng)陰藥中,如知柏地黃丸。
4、陰虛消渴,癥見口渴、飲多、尿多者。本品有滋陰潤澡、生津止渴功效,同天花粉、五味子等配合使用可增強療效,如玉液湯。
擴展資料:
關于知母的名字,還有一個傳說故事。
從前有個孤寡老太太,無兒無女,年輕時靠挖藥為生。老人有個愿望,就是找一個可靠的年輕人繼承自己的衣缽——治病救人。有幾個富商都想借學醫(yī)之名,接她去家里住,騙她的醫(yī)術,但見她并沒有傳授的意思,都將她掃地出門。
一天,她蹣跚地來到一個偏遠山村,身心憔悴,摔倒在一家門口,響聲驚動了這家的主人。主人是一對年輕打樵夫婦,兩口子很善良,把老太太認作干媽,把她留了下來。
老人就這樣過了三年多的幸福時光,到了80歲的高齡。這天,她叫兒子背她上山,指著一叢線型葉子、開有白中帶紫條紋狀花朵的野草說:“把它的根挖來。”樵夫挖出一截黃褐色的草根,問:“媽,這是什么?”
老人說:“這是一種藥草,用途可大啦。孩子,你知道為什么直到今天我才教你認藥么?”樵夫想了想說:“媽是想找個老實厚道的人傳他認藥,怕居心不良的人拿這本事去發(fā)財,去坑害百姓!”老太婆點了點頭:“孩子,你真懂得媽的心思。
這種藥還沒有名字,就叫它‘知母’吧。”后來,老太太又教樵夫認識了許多種藥草。老人故去后,樵夫改行采藥,但他一直牢記老人的話,真心實意為窮人送藥治病。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清熱瀉火話知母
1、溫熱病,邪熱亢盛、壯熱、煩渴、脈洪大等肺胃實熱證。知母有清熱瀉火除煩的作用,與石膏配伍有協(xié)同之效,如白虎湯。
2、肺熱咳嗽或陰虛燥咳、痰稠等癥。本品有清瀉肺火、滋陰潤肺之效,常與貝母同用,以清肺化痰止咳,如二母散。
3、陰虛火旺,肺腎虧所致的骨節(jié)蒸潮熱、盜汗、心煩等癥。知母有滋陰降火的作用,常同黃柏相須為用,配入養(yǎng)陰藥中,如知柏地黃丸。
4、陰虛消渴,癥見口渴、飲多、尿多者。本品有滋陰潤澡、生津止渴功效,同天花粉、五味子等配合使用可增強療效,如玉液湯。
擴展資料:
知母適應性很強,野生于向陽山坡地邊。草原和雜草叢中。土壤多為黃土及腐殖質壤上。性耐寒,北方可在田間越冬,喜溫暖,耐干旱,陳幼苗期須適當澆水外,生長期間不宜過多澆水,特別在高溫期間,如土壤水分過多,生長不良,且根狀莖容易腐爛。土壤以疏松的腐殖質壤上為宜,低洼積水和過勁的土壤均不宜栽種。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清熱瀉火話知母
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