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出品: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昊
近日,又有企業大手筆向新能源領域轉型。8月31日,永泰能源發布公告,宣布將與海德股份共同設立北京德泰儲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泰儲能”),其中永泰能源出資5.1億元,占股比例為51%。
同日,永泰能源公告,擬通過德泰儲能,與公司控股企業張家港沙洲電力有限公司進行合作,開展2×1000MW機組儲能輔助調頻項目建設,計劃投資額1.5億元。項目采用“火電+儲能”的調頻模式,向儲能新能源領域進行探索。
永泰能源還公告,德泰儲能擬以1.9億元收購新疆匯友集團持有的匯宏礦業65%股權,并以1000萬元增資新型儲能公司百穰新能源。
曾深陷債務危機和破產邊緣的永泰能源,至今仍有高達280億元的有息負債,依靠煤價反彈帶來的業績回升,可持續性備受質疑。如今,又斥巨額現金,與關聯方大舉布局新能源領域,看似謀求轉型打造新增長曲線,然而背后潛藏的風險更令人擔憂。
收購釩礦負資產、負利潤、無收入23倍評估增值藏貓膩
永泰能源此番與關聯方海德股份共同出資10億元設立德泰儲能,主要通過開展“火電+儲能”調頻項目、收購匯宏礦業65%股權,以及增資百穰新能源三大步驟布局全釩液流電池儲能和新能源領域。其中,控股匯宏礦業是永泰能源跨界的重要一步。
公告顯示,匯宏礦業成立于2005年6月,運營至今超過17年,卻仍處于資不抵債、無收入和虧損的狀態。
2021年,匯宏礦業凈資產-7545萬元,營業收入為0,凈利潤-209萬元;2022年上半年,公司凈資產-8944萬元,仍為0營收,凈虧損擴大至1399萬元。
就是這樣一家標的,股東全部權益的市場價值被評估為4.48億元,相比于-0.9億元的凈資產,增值5.4億元。其中,包含平臺山磷釩礦采礦權的無形資產一項,評估增值就達5.3億元,增值率高達2325%。
資料顯示,平臺山磷釩礦保有釩礦石量538.19萬噸、五氧化二釩礦物量5.70萬噸,平均品位1.06%。后續通過補充勘探和對開采、冶煉設備進行更新和技術改造,匯宏礦業擁有的釩礦石資源量2490萬噸,五氧化二釩資源量24.15萬噸,五氧化二釩產能3000噸/年。
新浪財經注意到,評估報告中,對平臺山磷釩礦價值評估最重要的依據,除了上述已探明的釩儲量,還有“14.55萬元/噸”的99%五氧化二釩不含稅銷售價格。
評估報告顯示,14.55萬元/噸的價格來自于評估基準日前4個年度的五氧化二釩價格平均值。但使用這一估算價格顯然不夠謹慎。
實際上,拉長時間看,2012年以來,五氧化二釩含稅均價僅為10.76萬元/噸,多數時間以10萬元/噸為價格中樞波動,僅在2017-2018年出現了大幅上漲的情形,主要是環保嚴查、進口釩渣被禁止以及鋼筋指標變化釩需求增加多重利好因素疊加導致。評估報告用近四年的均值估算,囊括了偶發的高價時期。?
那么,未來隨著全釩液流電池在儲能領域的應用,是否會出現釩價再次大漲,并維持在較高水平的情況呢?答案是很難。
據了解,制約全釩液流電池發展的關鍵因素就是過高的成本。業內統計顯示,目前全釩液流電池成本大約在3-3.2元/Wh,與之對比鋰電池的平均成本可能僅為1.2-1.5元/Wh,約為全釩液流電池的40%左右。
實際上,早在2018-2019年,由于釩價暴漲,全球釩液流電池產業化進程基本處于停滯狀態,釩液流電池的應用推廣對釩價的敏感性較高。
高成本是當前釩液流電池應用推廣的主要障礙之一,若釩價大幅上漲,將造成液流電池裝機滲透率提升不及預期,進而壓制釩價上漲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高溢價收購已是永泰能源的頑疾。截至今年6月末,永泰能源商譽賬面價值已高達45.80億元。
除了收購的釩礦潛藏風險外,永泰能源未來的資金和業績也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280億有息負債壓頂價增支撐業績難以為繼
斥巨資布局儲能領域之前,永泰能源早已陷入債務的泥淖難以自拔。
2018年7月起,永泰能源連續出現多筆債券違約,并觸發了公司在銀行間市場存續的其他債券交叉違約,主體評級及各債券評級被多家機構下調至C級,一度進入破產重整程序。
最新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6月末,永泰能源貨幣資金僅25.41億元,而同期有息負債則高達280億元,半年的財務費用就超過了12億元。
債務重壓之下,反彈的煤價成為了公司唯一的救命稻草。
今年上半年,永泰能源實現原煤產量518.76萬噸,同比增長3.68%,銷售量516.77萬噸,同比增長2.75%;煤炭業務銷售收入實現67.02億元,同比增長86.30%,折合原煤售價1291元/噸,同比提高572元/噸,漲幅達79.58%。
可以看到,永泰能源業績出現企穩回升,完全依賴于煤價的上漲,但“好日子”還能持續多久,不確定性極大。wind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以來,京唐港主焦煤價格已經出現了下滑。
此外,永泰能源還對動力煤開采重點項目——海則灘煤礦寄予厚望。該項目2022年6月獲得環評、水保批復,正在申請采礦許可證,公司預計項目建成達產后,每年可帶來約50億元的營業收入與20億元的凈利潤。
不過,業內人士表示,海則灘煤礦雖然擁有探礦權證,但尚未辦理采礦證,需整合周邊具有采礦權的煤礦。煤礦要到采礦環節,僅需要繳納的產能置換指標款、資源稅就不低于15億元,外加礦井搭建和購置開采設備,需要投入非常大的資金量。
已深陷財務危機的永泰能源,哪來的錢一邊投新能源、一邊又能在煤炭主業新增如此大額的資本開支?
永泰能源前景被看衰的原因還不止于此。
在轉型新能源的項目中,永泰能源和關聯方海德股份均無儲能相關技術背景,核心技術完全依賴于第三方百穰新能源。
而值得注意的是,本輪增資,百穰新能源估值5.6億元,德泰儲能的增資額僅1000萬元,占比不到2%。
核心技術掌握在別人手中,僅依靠不足2%的持股,未來合作是否會新生意外,也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