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8月的收官,日前出爐的博時基金2022年中期業績顯示,截至2022年6月末,博時基金資產管理規模16375億元(不含子公司管理規模)。博時基金非貨幣市場公募基金規模排名行業第7,其中債券型基金規模排名行業第2,彰顯卓越固收投資實力。
展望后市,博時基金固收和“固收+”專家們對債市看法如何?過鈞、王申、魏楨、張李陵、何凱、黃海峰、卓若偉、鄧欣雨等大咖們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關注寬貨幣、寬信用落地效果
黃海峰
展望后市,下半年經濟基本面處于疫后復蘇階段,但受疫情散發和地產投資不振影響,預計復蘇力度難以大幅超預期,債市可能呈現震蕩走勢。新的變異病毒傳染性和隱蔽性增強,對我們防控提出更大挑戰,近期全球病例進一步增加,國內散發狀態也有所擴散。寬信用穩增長政策持續推進,但主要政策已經在上半年推出,后面更多的是政策落實見效和觀察期。
如果下半年沒有特別國債和上調赤字率等更多寬財政政策出臺,經濟短期大幅上行動能不足,更多是向疫情前逐步修復和靠攏。貨幣政策有必要維持一定的寬松力度,以呵護經濟復蘇。
總體來看,基本面不支持收益率大幅上行,貨幣政策也不會主動收緊,這制約了債券市場調整空間。如果個別時點市場出現超預期的大幅調整,則是給我們提供了更好的配置和交易機會,可以積極主動參與波段行情。
卓若偉
展望下一階段經濟總體穩中向好,流動性維持合理充裕,關注寬貨幣、寬信用落地效果,在債牛未盡的背景下,我們將積極配置信用資質優、期限適中的固定收益資產,繼續適度參與偏穩健的可轉債投資機會。
下半年經濟溫和復蘇對地產投資偏謹慎
張李陵
展望后市,社融擴張有限使得供需維度對債市仍有一定支撐,政策、疫情及地產事件使得經濟修復的斜率或弱于預期,債券仍有博弈空間。一方面,現階段看,防疫需要從長遠來看而非過分關注短期,“堅持動態清零,出現了疫情必須立即嚴格防控,該管的要堅決管住”,使得經濟雖然從二季度低點環比確定性改善,但消費仍將受到影響,經濟從追求某一目標轉向力爭實現最好結果,也體現基本面承壓。另一方面,地產行業問題積蓄到此,“停貸”事件的爆發對后續地產銷售、拿地以及相關消費也產生較大影響,若政策更側重存量保交樓則市場信心恢復仍需時日,如此也會增加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
整體而言,本輪經濟基本面因政策空間、房地產下行周期、居民消費意愿、疫情等影響明顯弱于2020年,經濟主體加杠桿的空間和意愿卻也明顯弱于2020年,使得本輪經濟回升的空間有限、社融回升的力度有限,對應資產荒的感受也尤為明顯。疊加下半年供需或對市場也形成一定支撐,若無有效加杠桿主體出現,預計市場調整空間有限,配置是主旋律,交易則關注政策重心和市場情緒。當然,由于目前整體收益率水平已處于歷史較低水平,信用利差也壓縮至歷史極值,需密切關注政策動向和力度、信貸的強度和可持續性、資金面邊際變化、國內通脹預期的變化。
鄧欣雨
展望未來,下半年經濟步入溫和復蘇,但對地產投資仍持偏謹慎態度,在經濟基本面復蘇持續性得以確認前貨幣政策難以出現收緊,低利率資本市場環境仍將維持,債市環境偏中性,考慮到短端債券收益率已偏低,震蕩市里長端性價比可能更占優。考慮到可轉債市場處于估值中性偏高局面,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轉債投資者對股市預期相對較為樂觀,結合絕對價格和估值看當前可轉債性價比一般,機會更依賴行業選擇和自下而上的正股角度選擇,重視結構***易機會。另外可關注彈性大、高波動率正股的可轉債品種,這類品種能充分發揮轉債自身特點,在反彈時帶來更大的收益。
下半年債市處震蕩格局通脹壓力短期或難以消退
過鈞
展望2022年下半年,隨著疫情后經濟修復和政策保持友好,經濟有望走出2Q的低谷,財政政策將接棒貨幣政策引領經濟企穩回升??傮w利好風險資產,基本面上不利于債券市場。海外市場貨幣政策收緊也制約了國內的政策空間,利率債收益率可能會上行,但利率上行的幅度取決于國內經濟復蘇的力度和海外通脹的走勢;同樣,過低的信用利差也使得信用債市場估值較貴,也缺乏較好的投資機會。
權益市場可能會跑贏市場,但2Q后期較大幅度的反彈使得低垂的果實已被摘取,后期的表現將更依賴于公司和行業自身,自下而上可能是更好的投資策略,公司業績將是個股表現的勝負手;對于轉債,由于估值依舊不便宜,轉債市場總體表現可能會繼續跑輸權益市場,個券的表現將更多的依靠正股的機會。
王申
展望后續,從宏觀的角度看,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對內需的修復有利,但地產的中期矛盾和下行壓力依舊突出,而外需在海外通脹和流動性緊縮的雙重壓力下逐步將出現衰竭并可能在4季度加速下行。本輪從2021年2-3季度以來的經濟下行周期,預計中期底部在22年底到23年上半年,3季度是對2季度大幅下滑基本面的環比修正,但判斷并不是中期復蘇周期的起點。
在權益配置上,由于通脹預期的回落和流動性的持續寬松,風格可能依舊會持續偏向成長,但在5-6月的大幅上漲后,需要根據這些方向的短期盈虧比來做靈活應對,全面的趨勢性行情看到的概率不高;固收上判斷在年內看不到馬上的債券熊市,因此在市場給出比較好的安全邊際后,會擇機參與一些波段交易。轉債則繼續保持謹慎態度。
魏楨
展望后市,經濟復蘇的方向是明確的,市場關注與博弈的焦點是在經濟的復蘇斜率。從基本面角度看,經濟動能在6月復工復產以來有所修復,基建開工穩步推進,但地產銷售在6月沖高后回落,地產投資始終未見起色,經濟修復的成色有待觀察。
從政策角度看,貨幣、財政政策基調都是“穩”字,流動性仍會保持合理充裕,財政重心在于用好存量。進一步的增量政策需要等三季度數據落地后才再觀察與討論。
從大類資產角度看,海外風險資產在交易“通脹”與“衰退”之間反復橫跳,國內風險偏好6月以來提振有限。綜合前述幾個因素,下半年債市仍處于震蕩格局,經濟復蘇預期差將成為利率品種的博弈空間,流動性寬松的持續時長決定信用品種利差壓縮空間。
何凱
展望未來,通脹壓力短期或難以消退,而美聯儲為應對通脹所采取的激進緊縮政策則可能最終導致經濟衰退,后續交易的難點正是在于如何捕捉市場關切由通脹充分轉向衰退的拐點,目前看來尚未出現明確信號,因此對利率暫時需采取偏防守的策略,伺機而動。
信用方面,面臨全球流動性收縮,地緣政治風險繼續,資金持續流出新興市場等不確定性因素,后續或仍面臨一定壓力,但估值水平相較年初已有一定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