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陳月石
央行宣布下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暫時告別大幅下挫的走勢,小幅走低。
9月6日,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16:30收盤報6.9485,較上一交易日跌119個基點,續創2020年8月以來新低。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8月15日起開始大幅走低,9月5日盤中跌破6.94關口,在此背景下央行傍晚宣布,2022年9月1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即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由8%下調至6%。
“意義更多在于引導外匯交易預期”
外匯存款準備金是指金融機構按照規定將其吸收外匯存款的一定比例交存中國人民銀行的存款。外匯存款準備金率是指金融機構交存央行的外匯存款準備金與其吸收外匯存款的比率。
作為年內第二次調降外匯存款準備金,央行此番2%的調降力度超過了4月的1%。
中信證券聯席首席經濟學家明明指出,從金融機構外匯各項存款余額總規模和境內外匯存款規模兩個口徑來計算,下調2個百分點的外匯存款準備金率或將釋放190億美元(總余額口徑)或135億美元(境內存款口徑)左右的外匯流動性,盡管釋放的外匯流動性規模較日均407億美元的外匯市場即期交易額和1060億美元的外匯市場合計交易額而言偏小,但意義更多的在于引導外匯交易預期。
東吳證券指出,理論上來說,下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可釋放外匯流動性,從而增加外匯貸款的發放,通過結匯增加市場上的外幣供給,在一定程度上減緩貶值的速度和趨勢。但正如上周五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在2022年中國國際金融論壇上的發言所說,“匯率市場化改革要增強人民幣匯率的彈性,加強預期管理,發揮匯率的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的自動穩定器的功能”。下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的信號意義更強,只能暫時減緩而非扭轉趨勢。
“央行年內再度下調外準,意在通過宏觀審慎工具釋放穩匯率信號,緩解近期由美元快速走強帶來的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天風證券指出。
“資金流出的壓力比較有限”
盡管央行出手釋放穩匯率的信號,“破7”壓力猶在,不過機構傾向于認為,資金流出的壓力比較有限。
光大證券指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勢主要取決于中美經濟、通脹和政策相對態勢的變化。從目前中美經濟增長和通脹的相對態勢來看,年內美國仍將持續收緊貨幣政策,而國內則大概率將繼續保持較為寬松的貨幣政策環境,人民幣對美元的貶值壓力仍將持續存在。
中信建投指出,在人民幣與美元聯動性明顯增強的背景下,分析人民幣匯率未來走勢更多取決于美元指數。因此,人民幣有貶值乃至“破7”壓力,但本輪貶值對資本流動的影響不強,預期亦不會顯著弱化。從債市、股市、FDI等指標判斷的資本流動料不會出現明顯走弱。本輪貶值可能會帶動一部分資金外流,特別是考慮到美聯儲加息預期發酵這一背景,但短線交易型資金數量已經有限,并且人民幣兌CFETS一籃子匯率沒有變動,因此,本輪資金外流和對外儲的壓力都比較有限。
“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雖然尚未解除,但如果近期美元上行勢頭放緩,央行此舉有助于在短期內將人民幣匯率穩定在7以內。“天風證券強調,央行釋放穩匯率信號,并不意味著央行受到了約束,內外均衡仍然是對內為主。當前我國經濟復蘇較為疲軟,社融增長乏力,貨幣政策重心仍是穩增長、穩就業與寬信用,央行仍有維持寬松立場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