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樟樹葉的功效與作用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樟樹葉的功效與作用百度百科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抑菌作用。研究表明,樟葉含芳香性揮發油、樟腦等,其水煎液對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卡他莫拉菌具有抑菌作用。
樟樹葉可搭配紫蘇葉共煎外洗,利用樟樹葉辛香辟穢、祛濕抗菌之活性,以及紫蘇解毒散寒、抗過敏的作用,從而達到抑制皮膚炎性反應的效果。
樟樹介紹
樟樹屬樟科常綠大喬木,高可達四五十米,又名香樟、烏樟、芳樟、樟樹是營造園林、防風林的理想樹種。樟樹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是亞熱帶樹種。在我國主要分布于長江流域以南各地,尤以臺灣省為多。
臺灣是世界上樟樹最多的地方,從海拔500米~1800米,形成特有的樟樹帶,占全島面積的2/5;樟腦產量占世界的70%,質量名冠全球。我國栽培樟樹歷史悠久,廣西全州錦塘山谷有棵2000多年的古樟,高30米,胸經6.6米;各地還有“唐樟”、“宋樟”等不少珍貴的古樟。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樟樹葉煮水洗澡
1、樟樹在園林中利用其樹大蔭濃,四季常青,枝葉秀麗而具有香氣作為行道樹,庭蔭樹,風景林或孤植于草地上。
2、揮發性香氣,夏季可以避臭、驅蟲,還可防止和滯留煙塵。淮河以北只能盆栽,冬季置5℃室內越冬。
3、樹材及枝葉均可提取樟腦及樟油,是醫藥及出口物資。
擴展資料
樟樹在深厚肥沃濕潤的酸性或中性黃壤、紅壤中生長良好,不耐干旱瘠薄和鹽堿土,萌芽力強,耐修剪。抗二氧化硫、臭氧、煙塵污染能力強,能吸收多種有毒氣體。
樟樹主要分布于中國長江流域以南區域,以江西、浙江、臺灣、廣東、福建、湖南等南方地區最多。多生于低山的向陽山坡、丘陵、谷地,垂直分布多在海拔500~600m以下,臺灣中北部海拔1800m高山有樟樹天然林。以1500m以下生長最旺盛,是我國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重要樹種。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樟樹
俗話說:樹大招風。樹木對這個世界、對人的作用不可小覷。我們都知道樹木的作用有很多,那么樹葉有什么作用呢?樹葉不僅美觀,而且還可以做藥,比如樟樹葉吧。那么樟樹葉的功效與作用呢?一起來飲食文化里看看吧。
樟樹葉,樟科植物樟的葉片。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樟樹葉子是卵形的,葉子的正面碧綠碧綠的,好像在上面抹了一層油一樣,葉子反面則是粉白色的,摸上去很光滑。與其他樹不同的是,香樟冬天不掉葉,依然是青翠依人,到清明時節時,老葉便換上了火紅的衣裳,風一吹,樟樹葉便飄飄灑灑地落了一地,化作“春泥”更護花。
【功效】祛風;除濕;解毒;殺蟲;主風濕痹痛;胃痛;水火燙傷;瘡瘍腫毒;慢性下肢潰瘍;疥癬;皮膚瘙癢;毒蟲咬傷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搗汁、研末。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宜忌】孕婦忌服。
【選方】①治面黃虛腫:樟樹葉、大血藤。研末,每次五分,開水送服。
②治鉤蟲病:樟樹嫩梢半斤。炒黃,水二斤,煎至半斤,次晨空腹溫服。
③治腳上生瘡,此瘡個個如小筆管大者:樟樹葉,搗熟,略摻拔毒丹,外貼樟樹葉,連換。
④治陰疽:樟樹鮮葉合冷飯粒搗敷患處。初期能消,如已化膿則能排膿。
⑤治鵝掌風:樟葉(鮮)水煎熏洗。
④治燙傷起泡:樟葉、皮各適量。曬干燒灰,蛋清調搽。
1、香樟葉可以治療胃下垂,氣虛甚者加黨參、白術各10克;陽虛者加升麻、柴胡各5克;血瘀者加桃仁、紅花各8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效果更佳。
2、香樟葉具有殺菌、清熱、解毒的功效,用來防治鴨瘟具有良好的效果。具體***是:采摘新鮮香樟葉搗爛后置于槽內,加入清水適量攪拌,讓鴨子自食即可。投入量可視鴨群量而定,一次投入以鴨群一日量為宜。用此法在鴨瘟初發階段能控制病情發展,連續投喂可防止復發。
3、香樟葉具有祛風;除濕;解毒;殺蟲等功效。香樟葉主要治療風濕痹痛,胃痛,水火燙傷,瘡瘍腫毒,慢性下肢潰瘍,疥癬,皮膚瘙癢,毒蟲咬傷。
關于樟樹葉的功效與作用和樟樹葉的功效與作用百度百科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