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21新健康(Healthnews21)原創作品
作者/朱萍?實習生林昀肖李佳英
隨著國家經濟不斷增強,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類寵物開始加速進入千家萬戶。特別是隨著老齡化趨勢加速,宅文化與單身潮的興起,更是推動了中國寵物經濟的爆發。據《2021年中國寵物消費趨勢白皮書》測算,中國寵物行業規模自2015年的725億元快速攀升到了2020年的2988億元。
隨著寵物不斷增多,寵物醫療機構與寵物醫療市場規模也在快速增長。根據《2021中國寵物醫療行業白皮書(行業研究報告)》披露,全國寵物診療機構數量超過18000家。
寵物醫療和寵物食品一樣是剛性需求,并且***性強、技術壁壘高,從市場需求和企業盈利情況來看,寵物醫療無疑是一條熱門暴利賽道。不過這也是一個亟需規范化服務的市場。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詢,截至目前,在黑貓投訴【投訴入口】平臺涉及“寵物醫療”相關投訴累計超420件。寵物醫療費用不合理、過度醫療及誤診、醫師資格資質等方面成為消費者投訴的主要問題。
不過,國內寵物醫療行業起步較晚,要走上標準化、規范化和科學化發展道路,還需要行業不斷努力,才能推動產業良性發展。
行業發展迅速,投訴隨之增長
隨著養寵觀念的變遷,寵物產業整體規模也快速擴張。根據艾瑞咨詢《2021年中國寵物消費趨勢白皮書》中的測算,中國寵物行業規模自2015年的725億元快速攀升到了2020年的2988億元,這六年間的復合增速高達32.8%,艾瑞網預估到2023年該產業規模將突破4400億元。
此外,《2021中國寵物醫療行業白皮書(行業研究報告)》指出,近五年,中國寵物醫療行業的市場規模隨著寵物數量的不斷攀升、寵物行業的市場細分、中國家庭的結構的轉變、以及資本重倉布局等因素加速了行業發展和產業變革。寵物醫療行業作為除寵物食品外的第二大剛需市場,規模達到了600億元,約占整個寵物產業的22%,且占比逐年提升。
寵物診療機構是寵物醫療市場中的主要產業之一,根據《2021中國寵物醫療行業白皮書(行業研究報告)》的數據,全國寵物診療機構數量超過18000家,廣東省數量最多,達到1850多家,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四川、遼寧、河南、河北省寵物診療機構都超過千家,較2020年同期增長12.5%。一線和新一線城市的診療機構連鎖化在擴大,優質資源不斷整合,建立品牌效應,延伸全產業鏈發展,互聯網+醫療思維和線上問診業務將繼續優化和深入。下沉市場隨著銀發經濟與單身經濟對寵物行業的持續紅利,寵物醫療機構數量與規模將持續增長,與寵物醫療相關聯的細分領域也將獲得增長紅利。
隨著寵物經濟市場規模不斷增長,寵物醫院、寵物診所等寵物醫療服務需求也日益增多,但與之伴隨的質疑與投訴也不斷增長??傮w來看,我國的寵物醫療產業還處于比較初級的階段,存在著定價亂象和寵物醫生技術參差不齊等問題。據公開資料顯示,國內的寵物診療環節消費者存在的前三位“痛點”分別是:價格不透明(66.4%)、醫生***資質參差不齊(51.4%)和醫生資質不透明(29.6%)。截至目前,在黑貓投訴平臺涉及“寵物醫療”相關投訴累計超420件。寵物醫療費用不合理、過度醫療及誤診、醫師資格資質等方面成為消費者投訴的主要問題。
在涉及寵物醫療的投訴中,寵物醫療費用不合理是用戶集中反應的主要問題。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黑貓平臺中發現,有用戶針對寵物醫院的違規收費問題進行投訴。該用戶在帶寵物貓去醫院就診時訂購了美團平臺中包含寵物檢查的98元體檢套餐。而就醫期間醫生另外進行初診和耳部檢查,拉高費用,醫生開藥也高于市場價格。此外,醫生對寵物貓進行貓瘟試紙檢測,稱結果為弱陽性后要求進一步花費360元進行PCR檢測。
行業亂象頻發,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
當下,寵物醫療市場不僅存在費用不合理問題,威脅到寵物安全的過度醫療也時有發生。
如不少用戶在黑貓平臺投訴寵物醫院存在硬性消費、過度醫療等問題。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有用戶質疑寵物醫院存在夸大寵物貓病情嘗試過度治療并誘導消費的情況。該用戶表示寵物貓因誤食異物不適,寵物醫院要求寵物主人充值該醫院儲蓄卡3000元并建議寵物貓進行手術后住院觀察7天。但與這一診療結果不同的是,另一寵物醫院出具的檢查結果顯示寵物貓多數指標仍在正常范圍。
除過度醫療外,威脅寵物健康和影響寵物醫療行業健康發展的還有問診人員無資質上崗。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規定,凡是從事動物診療工作、進行診療、開具獸藥處方等活動的人員,必須具備執業獸醫資格并向所在地縣級人民***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備案。一般而言,執業獸醫師資格證全國通用,而寵物醫師多限于在一個省市內使用。從事省市范圍的動物診療必須通過農業局組織實施的寵物醫師資格考試。
實行執業獸醫資格考試制度,是世界上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通行做法。我國開始執行嚴格獸醫準入制度不過十來年時間。2005年5月14日,國務院印發《關于推進獸醫管理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提出我國將實行執業獸醫制度。2010年,我國首次舉行全國執業獸醫資格考試,對獸醫從業人員實行行業準入。
此后,寵物醫師這一職業也逐漸邁入規范化管理的軌道。2005年10月25日,寵物醫師這一新職業正式確立。對此職業的規范,既有利于預防和控制人畜共患病,避免動物的疾病在人類中間傳播,又符合我國勞動力市場的需求方向,提供寵物疫病的***診療服務。如2007年,廣東舉辦首批寵物醫師考試,為規范寵物行業勞動就業市場提供依據。
近年來,我國寵物醫療人才儲備發展迅速,據《2021中國寵物醫療行業白皮書(行業研究報告)》,自2009年開始執業獸醫資格考試試點以來,截至2020年,全國共有142910人獲得執業獸醫資格證書。但一方面是快速發展的從業人群,一方面是從業人員參差不齊的素質。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黑貓平臺的投訴信息發現,有用戶投訴寵物醫院醫生無寵物醫師資格證和寵物助理證從事寵物診療,并在診療中出現打點滴過量致寵物去世。另一用戶遭遇相似,寵物醫院醫生在醫治其寵物貓的過程中未全面檢查便開藥,后致寵物貓去世。該用戶投訴醫生無***負責的態度、質疑其無執業資質。在我國,中級執業寵物醫師才具有處方權,初級執業寵物醫師主要從事寵物護理工作,例如驗血、化驗、打針、上藥等。無寵物醫師資格證的人員不可進行打針、上藥等護理工作。
總之,國內寵物醫療行業起步較晚,要實現標準化、規范化和科學化行業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