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國保險業高質量發展論壇”于2022年9月3日在北京舉行。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趙鵬出席并以“服務新群體,把握新模式,提升新能力,積極為社會治理貢獻壽險力量”為題發表演講。
趙鵬指出,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作為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良好的社會治理能夠有效提升社會韌性,更加從容應對挑戰。而人身保險作為一種市場化的風險轉移機制,其核心作用就是減緩經濟社會活動中的不確定性。不確定性越大,人身保險業的社會治理責任越大,作用就越重要、越突出。
趙鵬認為,后疫情時代,要更好地發揮壽險業在服務社會治理中的作用,我認為必須服務新群體,把握新模式,提升新能力。他提出壽險行業的三個關注重點。
第一,新群體已上升為社會治理、壽險經營的關鍵對象。當前,我國社會結構、人口結構已發生重大改變,新群體已成為社會治理的新焦點。
一是要關注新生代。數據顯示,我國80、90、00后人口總量已接近我國總人口的40%。新生代已成為我國生產和消費的中堅力量。為新生代提供穩定預期,事關整個社會穩定。市場調研表明,在購買過商業保險的人群中,80后、90后群體的占比已超過75%。有意愿購買商業保險的群體中,新生代占比也達到70%以上。新生代運用保險防范風險的意識更強,購買理念更加成熟,這就對壽險公司產品和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是要關注新市民、新業態從業人員。我國新市民人數約有3億,占城鎮就業人口的65%左右,特別是外賣、快遞、網約車等新業態從業人員,大多來自新市民。由于新市民流動性大、沒有屬地戶籍等特點,容易出現社會治理制度的“漏出”。而商業保險淡化屬地、淡化身份的特點,能夠有效將新市民納入保障體系,大幅提升該人群的保障水平。
三是要關注新脫貧人口。我國脫貧攻堅戰已取得了全面勝利。但重大疾病是致貧返貧最主要的原因,因此,要進一步織密防返貧保障網,就必須先解決脫貧人員的醫療保障問題,而這無疑是壽險業的“主戰場”。
四是要關注新可承保人群。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2021年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首次突破14%。同時,全國有2.45億高血壓患者,超1.3億糖尿病患者。慢病、高齡、失能、半失能等人群,風險敞口更大、保障需求更高,單純依賴基本社保體系,既有保障不足的近憂,也有負擔過重的遠慮。2021年,我國居民個人衛生支出所占比重由2012年的34.3%,下降到27.7%,但仍高于中等發達國家水平。近年來,壽險業借助精算和大數據,已逐步打破過去承保禁區,圍繞老齡、帶病體的產品服務創新不斷,為下一步持續擴大承保人群奠定了堅實基礎。
第二,新需求正推動社會治理、壽險經營模式發生根本性改變。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引發了更高層次的保險產品和服務的需求。經過四十年的發展,壽險正從單純的經濟補償轉向經濟補償+風險減量,初步形成了三種提供保險保障的模式。
一是強調一張保單全覆蓋模式。該模式強調盡可能把多種風險納入一張保單,覆蓋客戶全生命周期保障需求。該模式的優勢在于,消費者只需一次購買即可享受全面保障,保單管理簡便。但“大而全”也帶來了“高價低保”的問題,即價格相對較高,但每一種保障水平都有限,針對客戶特定風險保障不足。
二是通過“主險+附加險”模式。該模式強調以儲蓄功能產品為主險,根據客戶需求,靈活附加如重大疾病保險、醫療、意外等保險產品,從而具有針對性,保險保障水平更高。但該模式也僅限于風險事后經濟補償,無法降低客戶發生風險的概率。
三是“產品+服務”風險管理模式。該模式通過保險產品組合,疊加健康管理、疾病預防、養老看護等附加值服務,實現了客戶全生命周期風險管理。趙鵬稱,隨著收入的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的健康理念、養老觀念正發生深刻變化,更健康的體魄、更體面的晚年生活、更有質量的生命等等,成為新期盼。據統計顯示,2020年我國大健康產業營業收入突破7萬億,2024年有望達到9萬億元。對壽險公司而言,通過對客戶開展系統的健康管理,能有效控制疾病的發生或發展,延緩失能發生時間,顯著降低實際醫療支出和看護費用,實現風險對沖。這種模式越來越受客戶和壽險公司青睞。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保險資金投資養老產業、醫療、健康行業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超2000億元。
第三、壽險公司必須加快提升新能力以適應新變化。新群體帶來了新需求,新模式帶動了新領域,壽險業必須加快能力升級,更好地發揮社會治理功能。
一是需要持續提高生態整合能力。壽險公司在整合風險管理價值鏈中具有獨特優勢。在資產端,長期性、大體量資金優勢,能夠有效對接醫養產業長周期、大規模投資要求;在負債端,壽險公司擁有大量優質客戶,能夠深入推動醫療、康復、護理、養老等服務供給與需求有效對接。但壽險企業也要深刻認識到,康養生態涉及醫院醫藥、健康管理、***看護等多個領域,投資回報低、回收周期長、***程度高,打造“保險+”生態圈,需要長期的戰略耐心、儲備大量***人才和不懈的經驗積累,不能急于求成。
二是持續提高風險識別、精準定價能力。帶病體、老年人等特殊群體保險需求高,但風險敞口也大,而目前行業對此類人群風險控制的***技術工具相對匱乏,產品設計水平還處在較低階段,加之我國近年來重疾險的理賠經驗持續惡化,而且呈上升趨勢。因此,保險公司必須強化風險管控,加強與醫院、醫保局以及健康管理第三方的合作,深入分析特殊人群的年齡、疾病分布等畫像信息,推動醫療治療標準化,持續提高精準定價和風險管理能力,平衡盈利與賠付水平,確保為特殊群體提供多層次、可持續的保障。
三是持續提高產品和服務送達能力。趙鵬稱,再優秀的產品和服務,也必須通過合適的途徑送達客戶。當前,線上線下融合的趨勢更加明顯。從第三方統計的數據來看,保險實際用戶投保渠道中,73.2%的用戶曾在互聯網保險商城投保,62.4%的用戶曾通過保險公司官方自營渠道投保,也有47.3%的用戶通過保險代理人投保。面對消費群體和消費習慣的重大變化,需要壽險公司加快推進營銷體系改革,加大數字化建設力度,夯實綜合化經營基礎,不斷提升產品和服務精準送達能力。
趙鵬表示,中國人壽始終堅持“保險姓保、保險為民”核心發展理念,在提升社會保障水平,助力社會治理現代化方面作出積極貢獻。截至2021年底,公司向社會提供了381萬億保額,提取責任準備金3.4萬億元。三年來累計為5300萬名客戶提供有速度、有溫度的理賠服務,賠付金額超1400億元。中國人壽主動適應時代新變化,充分發揮中國人壽產品服務、營銷體系、生態平臺、資金運用、風險防控五大優勢,在積極服務新群體、把握新模式、提升新能力上發揮行業“頭雁”作用。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