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關于孚小麥的功效與作用?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分享關于浮小麥可以泡水喝嗎的知識,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浮小麥,中藥名。為禾本科小麥屬植物小麥的干燥輕浮癟瘦的果實。全國產麥地區均有生產。具有益氣,除熱,止汗之功效。常用于骨蒸勞熱,自汗盜汗,香脆感。
浮小麥也是中草藥之一,在我國產麥的地區都有,就是小麥成熟的果實,它具有益氣、除熱、止汗的功效,常用于骨蒸勞熱、自汗盜汗。浮小麥是完全沒有毒性的,但是一旦作為藥來治療疾病時,就需要在中醫師或者中藥師的指導下來辨病施治。即使浮小麥沒有毒性,如果存在一定的病癥,在使用它的時候并沒有得到一定的治療,或者一段時間沒有得到緩解甚至癥狀加重,使用浮小麥的***是不恰當的。所以使用浮小麥治療自汗盜汗等情況時,一定要結合中醫理論,在中醫師的指導下規范使用。
性狀鑒別
藥材性狀:呈長圓形,長約6mm,直徑約2.6mm。表面黃白色或淺黃棕色,略抽皺,腹面有一深陷的縱溝。頂端鈍形,帶有黃色柔毛,另一端成斜尖形,有臍。質硬或較軟,斷面白色,有粉性。無臭,味淡。以粒均勻、輕浮、無雜質者為佳。充實飽滿的小麥粒,不宜作本品入藥。
飲片性狀
浮小麥呈長圓形,長2-6mm,直徑1.5-2.5mm。黃棕色或深黃色,腹面有一深陷的縱溝,斷面白色。無臭,味淡。炒浮小麥形如浮小麥,表面棕黃色。
浮小麥是一種中藥,大家對于浮小麥的了解實在是太少了,下面就由我為大家介紹下浮小麥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浮小麥的功效和作用
1.浮小麥治療補虛止汗
取浮小麥適量再炒好研為末,再用米湯一起送服,也可以用浮小麥加上7個大棗一起加水煎水服用。如果用浮小麥來治療自汗,也可以浮小麥加上黃芪、牡蠣、麻黃根一直加水煎服。
2.浮小麥治療退熱除煩:
可以用在骨蒸勞熱上面,也可以和黃芪和地骨皮、白薇、鱉甲一起使用。
3.浮小麥配酸棗仁可以治療養心血而寧心神
這樣的配伍還可以用來治療斂心液,也可以止虛汗,對于心氣不足,也是有好處的,
4浮小麥配大棗和甘草的作用
這樣就可以治療婦人臟躁,多汗,失眠,也有很好的益心氣的作用。
浮小麥的相關配伍
1、治盜汗及虛汗不止:浮小麥不以多少。文武火炒令焦,為細末,每服二錢,米飲湯調下,頻服為佳。一法取陳小麥用干棗煎服。(《衛生寶鑒》獨圣散)
2、治男子血淋不止:浮小麥加童便炒為末,砂糖煎水調服。(《奇方類編》)
浮小麥的用法用量
15-30g。生用或炒香用。
浮小麥的炮制***
采集加工
一般在夏至果實成熟時采收,取癟瘦輕浮與未脫凈皮的麥粒,揀取雜質,篩去灰屑,用水漂洗,曬干即得。
炮制***
炒浮小麥:取凈浮小麥,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棕黃色,取出放涼。
浮小麥的鑒別***
性狀鑒別
藥材性狀:呈長圓形,長約6mm,直徑約2.6mm。表面黃白色或淺黃棕色,略抽皺,腹面有一深陷的縱溝。頂端鈍形,帶有黃色柔毛,另一端成斜尖形,有臍。質硬或較軟,斷面白色,有粉性。無臭,味淡。以粒均勻、輕浮、無雜質者為佳。充實飽滿的小麥粒,不宜作本品入藥。
飲片性狀
浮小麥呈長圓形,長2-6mm,直徑1.5-2.5mm。黃棕色或深黃色,腹面有一深陷的縱溝,斷面白色。無臭,味淡。炒浮小麥形如浮小麥,表面棕黃色。
浮小麥的相關論述
1.《本草匯言》:卓登山氏曰,此藥系小麥之皮,枯浮無肉,體輕性燥,善除一切風濕在脾胃中。如濕勝多汗,以一、二合炒燥,煎湯飲,立止。倘屬陰陽兩虛,以致自汗、盜汗,非其宜也。
2.《本經逢原》:浮麥,能斂盜汗,取其散皮腠之熱也。
浮小麥具有益氣,除熱,止汗之功效。常用于骨蒸勞熱,自汗盜汗,香脆感。浮小麥,中藥名。為禾本科小麥屬植物小麥的干燥輕浮癟瘦的果,全國產麥地區均有生產。
浮小麥呈長圓形,長約6mm,直徑約2.6mm。表面黃白色或淺黃棕色,略抽皺,腹面有一深陷的縱溝。頂端鈍形,帶有黃色柔毛,另一端成斜尖形,有臍。質硬或較軟,斷面白色,有粉性。無臭,味淡。以粒均勻、輕浮、無雜質者為佳。
擴展資料:
作用
1、益氣除熱
浮小麥性質寒涼,能入心經,益氣除熱和收斂心經是主要功效,平時人們出現骨蒸勞熱以及陰虛發熱等不良癥狀時,都能用浮小麥來治療,最好的***就是用浮小麥煮水喝。
2、利尿消腫
浮小麥還是一種能利尿消腫的中藥材,平時可以用來治療人類的小便不利以及小兒遺尿,平時治療時可以把浮小麥與益智仁還有甘草以及桑螵蛸等中藥材搭配在一起在服用,這樣會讓利尿功效更加出色。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浮小麥
浮小麥有除虛熱;止汗的功效,浮小麥有治療陰虛發熱、盜汗、自汗的作用,浮小麥用藥禁忌是無汗而煩躁或虛脫汗出者忌用浮小麥。
藥名:浮小麥
功效分類:收澀藥。
歸經:心經。
功效:除虛熱;止汗。
主治:止陰虛發熱;盜汗;自汗。望采納哈^O^
浮小麥具有益氣、除熱和止汗的功效,凡由陽虛引起的自汗和由陰虛引起的盜汗患者,均可應用浮小麥治療。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浮小麥的功效作用,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浮小麥的功效和作用
自汗,盜汗。
本品甘涼入心,能益心氣、斂心液;輕浮走表,能實腠理、固皮毛、為養心斂液,固表止汗之佳品。凡自汗,盜汗者,均可應用。可單用炒焦研末,米湯調服。治氣虛自汗者,可與黃芪、煅牡蠣、麻黃根等同用,如牡蠣散(《和劑局方》);治陰虛盜汗者,可與五味子、麥冬、地骨皮等藥同用。
骨蒸勞熱。
本品甘涼并濟,能益氣陰,除虛熱。治陰虛發熱,骨蒸勞熱等證,常與玄參、麥冬、生地、地骨皮等藥同用。
浮小麥與小麥,兩者均能益氣養心除熱,然前者走表,除浮熱止汗力強,故對骨蒸及其盜汗用之較多,后者益氣養心,除煩止渴里勝,臟躁、心煩不安、消渴之證用之較多。
浮小麥與麻黃根,兩者均能止汗,常配伍用于盜汗、自汗證,浮小麥益氣除熱而止汗,具有扶正驅邪之功,并行收斂,麻黃根只具有收斂之性,無扶正之力。
浮小麥的禁忌
浮小麥是一種雜糧,副作用是寥寥無幾的。浮小麥主要是針對身體出現虛熱的癥狀可以緩解。一般身體出現虛熱后,都會覺得口干舌燥,并且還伴有習慣性的口腔疾病,流鼻血,疲乏,頭暈等等,浮小麥可以緩解虛熱引起的癥狀。并且對于出現盜汗,也有一定的輔助作用。但是浮小麥也是屬于一種中藥的成分,不要吃的過多,適量的使用是有益而無害的。
浮小麥的食用***
浮小麥麻黃根豬展湯
材料:
浮小麥(30克),麻黃根(10克),豬展(100克)。
做法:
豬展切小塊焯水。全部材料加5碗清水煮沸后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喝時以少許鹽調味,分2—3次喝。
象牙絲浮小麥豬骨湯
材料:
象牙絲(10克),浮小麥(30克),排骨頭(100克)。
做法:
(1)排骨頭斬小塊焯水。全部材料加適量清水煮沸后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
(2)喝時以少許鹽調味,分2—3次喝。
糯稻根浮小麥酸棗仁茯苓瘦肉湯
材料:
浮小麥30克,糯稻根15克,酸棗仁10克,茯苓10克,瘦肉150克。
做法:
(1)瘦肉切小塊焯水。全部材料加5碗清水煮沸后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
(2)喝時以少許鹽調味,分2次喝,連續喝3日。
浮小麥黃芪泥鰍湯
材料:
泥鰍250g,浮小麥15g,黃芪30g,大棗12粒,姜適量。
做法:
(1)浮小麥洗凈。
(2)大棗清水洗凈。
(3)黃藥剪短一些并洗凈。
(4)泥鰍洗凈,瀝干水份。
(5)熱鍋倒入點油,將洗凈的泥鰍倒入鍋中,爆香一下,撈起。
(6)燉盅里放入浮小麥,黃芪與大棗。
(7)再將泥鰍放入,注入2碗清水。
(8)加蓋,隔水燉2小時。
浮小麥大棗粥
固表斂汗,養胃健脾
浮小麥即小麥未成熟的穎果,以水淘之,浮起者為佳。其主要含多量淀粉及B族維生素等,性味甘涼,有止汗作用,用治療自汗、盜汗,可免去患者過多損失津汁。糯米味甘,性微溫,能補脾胃,益脾氣。大棗益氣和血,養心安神。三者合成此粥,可以起到固表斂汗,養胃健脾的功效。每日早晚1次溫服。
原料:浮小麥50克,大棗6枚,糯米60克。
做法:將浮小麥、大棗、糯米分別洗凈,去雜,放入鍋內,加入適量水,先用旺火,再中火,后文火煮成粥。
特點:粥粘潤,爛熟,稍甜,喂幼兒也可加點糖。
猜你喜歡:
1.浮小麥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
2.蒲公英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使用***
3.麥芽的功效與副作用以及禁忌
4.石榴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5.香附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好了,孚小麥的功效與作用?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浮小麥可以泡水喝嗎、孚小麥的功效與作用?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