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食鹽的主要成分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食鹽的主要成分的化學名稱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NaCl)。在提純之前其中還含有氯化鎂(這是某些鹽吃起來有澀味的主要原因)。還有一些含有亞硝酸鹽,這是一種對人體有毒的物質,某些不良商人用工業鹽冒充食鹽造成食物中毒。現在我們吃的食鹽中還添加了碘酸鉀,就成了加碘鹽。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主要成分是氯化鈉。
食鹽是指來源不同的海鹽、井鹽、礦鹽、湖鹽、土鹽等。它們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國家規定井鹽和礦鹽的氯化鈉含量不得低于95%。
食鹽中含有鋇鹽、氯化物、鎂、鉛、砷、鋅、***鹽等雜質。我們規定鋇含量不得超過20mg/kg。食鹽中鎂、鈣含量過多可使鹽帶苦味,含氟過高也可引起中毒。
近年來許多試驗證實,食鹽攝入量與高血壓發病率有一定關系,膳食中食鹽攝入過多,可引起高血壓。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每人每日攝入5g以下食鹽可預防冠心病和高血壓。我國規定成人每日攝入6g食鹽即可滿足機體對鈉的需要。
擴展資料:
生理作用:
1,維持細胞外液的滲透壓
Na和Cl是維持細胞外液滲透壓的主要離子;K和HPO4是維持細胞內液滲透壓的主要離子。在細胞外液的陽離子總量中,Na占90%以上,在陰離子總量中,Cl占70%左右。所以,食鹽在維持滲透壓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影響著人體內水的動向。
2,參與體內酸堿平衡的調節
由Na和HCO3形成的碳酸氫鈉,在血液中有緩沖作用。Cl與HCO3在血漿和血紅細胞之間也有一種平衡,當HCO3從血紅細胞滲透出來的時候,血紅細胞中陰離子減少,Cl就進入血紅細胞中,以維持電性的平衡。反之,也是這樣。
3,氯離子在體內參與胃酸的生成
胃液呈強酸性,pH約為0.9~1.5,它的主要成分有胃蛋白酶、鹽酸和粘液。胃體腺中的壁細胞能夠分泌鹽酸。壁細胞把HCO3輸入血液,而分泌出H輸入胃液。
這時Cl從血液中經壁細胞進入胃液,以保持電性平衡。這樣強的鹽酸在胃里為什么能夠不侵蝕胃壁呢,
因為胃體腺里有一種粘液細胞,分泌出來的粘液在胃粘膜表面形成一層約lmm~1.5mm厚的粘液層,這粘液層常被稱為胃粘膜的屏障,在酸的侵襲下,胃粘膜不致被消化酶所消化而形成潰瘍。但飲酒會削弱胃粘膜的屏障作用,往往增大引起胃潰瘍的可能性。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食鹽
食用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鈉離子,也就是說,食鹽的咸味主要來自于鈉離子。
在《食用鹽的國家標準》中,碘鹽氯化鈉的含量有三個級別,一級含量≥99.1,二級≥98.5,三級≥97。目前,為了預防地方性甲狀腺腫大,我國規定在食鹽中必須添加微量元素—碘,也就是我們目前所稱的碘鹽。
物理性質:密度2.165g/cm3(25℃)。熔點800.7℃。沸點1465℃。由海水(平均含2.4%氯化鈉)引入鹽田,經日曬干燥,濃縮結晶,制得粗品,粗鹽中因含有雜質,在空氣中較易潮解。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望采納~
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除此之外,還含有鋇鹽、氯化物、鎂、鉛、砷、鋅、***鹽等雜質。食用鹽是指從海水、地下巖(礦)鹽沉積物、天然鹵(咸)水獲得的以氯化鈉為主要成分的經過加工的食用鹽,不包括低鈉鹽。
鹽在我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在神農氏與黃帝時期就已經開始煮鹽,我國更是鹽井的發明地。食鹽的作用很廣,主要用在殺菌消毒、護齒、美容、清潔皮膚、去污、醫療、食用等方面。
工業上用海水曬鹽(也稱鹽田法)或用井水、鹽湖水煮鹽,使食鹽晶體析出。這樣制得的食鹽含有較多的雜質,叫做粗鹽。粗鹽經溶解、沉淀、過濾、蒸發,可制得精鹽。為了消除碘缺乏危害,保護公民身體健康,國家對消除碘缺乏危害,采取長期供應加碘食鹽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
食鹽的主要成分——氯化鈉
純凈的氯化鈉晶體是無色透明的立方晶體,由于雜質的存在使一般情況下的氯化鈉為白色立方晶體或細小的晶體粉末。氯化鈉大量存在于海水和天然鹽湖中,可用來制取氫氣、鹽酸、氫氧化鈉、氯酸鹽、次氯酸鹽、漂白粉及金屬鈉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食品調味和腌魚肉蔬菜,以及供鹽析肥皂和鞣制皮革等;經高度精制的氯化鈉可用來制生理食鹽水,用于臨床治療和生理實驗。可通過濃縮結晶海水或天然的鹽湖或鹽井水來制取氯化鈉。
食鹽的主要成分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食鹽的主要成分的化學名稱、食鹽的主要成分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哦。